黄河风|充满危机的《清明上河图》

2023-05-10 14:56:27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末年,翰林学士张择端绘制的一幅风俗长卷。画中所表现的是清明时节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和城外汴河两岸以及郊区农村的自然风光。其整体结构为三个部分,卷首为郊区风光,卷中为汴河景观,卷尾为市井览胜。

清明,指的是清明时节,即清明节前后的几天,而不是特定的某一天。

清明,本来是一个节气。在民俗活动中,清明又被俗演为一个节日。节日与节气不同,节气是时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某种风俗和纪念意义。

清明节的民俗活动,主要是扫墓祭祖。在清明节前后,还有两个民俗节日,一个是“寒食节”,一个是“上巳节”。

“寒食节”也称“禁烟节”或“冷食节”,时在冬至后的105天,所以又称“一百五”,是清明节前的一二日。“寒食节”的民俗内容主要是禁火。禁火风俗,在周代已经流行,当时是祭火神的,到了魏晋之时,才演化为纪念介子推。

“上巳节”,即阴历三月上旬的第一个巳日,后来固定在三月初三日。

“上巳节”的民俗活动主要是“祓禊”,就是官民到河边洗浣,除去一年的不洁与秽气。

祓禊,又是一种临水洗濯的祭祀仪式。

上河,就是到河边去参加这种活动。上,是动词。如“上街”、“上会”、“上事筵”等都是“到”或“临”的意思,而没有方位的意思。

在民俗活动中,往往把这三个节日的活动内容归并在清明节这一天,所以清明节成了一个三位一体的民俗节日,我们从《清明上河图》中可得到映证。 

一、禁烟与赐火

不管是祭祀火神也罢,纪念介子推也罢,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是不能生火做饭的,人们只能吃冷食。原来定为一个月不能生火,后汉时并州刺史周举致书于介子推庙,说老幼忍受不了,于是改为三天。三天以后,可以生火做饭,寒食节到清明节正好是第三天了。在唐、宋时代,清明这一天,皇宫要钻木取火,皇帝要将钻出的新火种赏赐给群臣,允许用新火生火做饭。

既然这一天可以重新生火,那么木炭便成为应时物品。

 《清明上河图》开卷就画了一老一少的爷孙俩赶着驮木炭的五头毛驴,很快就要通过平板桥,到城里去卖,反映的正是这个赐火习俗。

二、扫墓祭祖

清明节的民俗活动,主要是上坟祭祖。祭祖在中国起源甚早,西周时则有墓祭之俗。秦汉时代注入了礼俗内容,到了唐代定在清明节,这时寒食节与清明节也合二而一了。

俗信认为,一方亡魂,皆由城隍管辖。每逢清明节,城隍要出府巡察,施食饿鬼。民间也因此祭奠祖先。所以人们习称清明为“鬼节”。在图中我们看见两帮人从郊外归来,往城里走,很可能是祭扫归来的人。

一帮人声势浩大,前有卫士开道,后有马夫殿后,夫人坐在轿中,轿顶上插满桃花,官人骑在马上,仆人担挑着东西,看似顺便猎获的山鸡野味之类。有人把这一组人物看成是迎亲队伍,我看不像。其一,清明是“鬼节”,没有人会选择这一天成亲。其二,没有鼓乐,气氛不热烈。其三,女主入坐的二人骄子,不合礼仪。

这应该是官宦人家祭扫归来。

另一帮人共有5名,在春寒中瑟缩而行。主人翁是一对老年夫妇,骑着毛驴,头戴风帽,有家人随行。若不是上坟祭祖这种大事,他们是不可能出远门游山玩水的。

从图中也可以看出有两家纸马店。有一家在门侧的竖牌上写着“王家纸马”四字。两处都摆满了各种纸马,这些都是祭祖的用品。

以上这几组图画,突出了清明祭祖的主要活动。


三、上河祓禊

这一天人们以水为戏,演绎出许多戏水活动,如曲水流觞、打水秋千等。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汴河两岸聚集了很多人,除了船工、装卸工外,还有许多闲杂人员。

在城外的平桥上,有几个书生模样的人,趴在栏杆上观赏护城河中的游鱼。拱桥两侧,也有观看桃花汛的人群,都含有“上河”的意思。

“断头柳”旁的临河小亭中,有一人拿着洗衣盆正在洗衣服。

在汴河旁边,有一只靠岸停泊的篷船,一个洗衣的老妇正在倒脏水。船篷上晾晒着刚洗出的衣服。

这些都表现的是祓禊习俗。

城中有一个坐轿子的女人,头戴花冠,正往城外赶路,有人说,这是个媒婆。其实,应该是个女巫。她是赶往汴河那边主持祓禊仪式的。

《周礼·春官·女巫》:“女巫掌岁时衅浴”。这是说,女巫掌管的工作是节日下以香薰草药沐浴。

以上这三项民俗活动表明画中的时间正是清明时节。

另外,护城河桥头有个卖饼的小摊。有的认为是西瓜,但清明节不可能有西瓜上市。粗略地看,也像切开的西瓜,稍微动一下脑筋,你就会悟出一个道理,有哪一个人能够将自己的西瓜全部切开来卖呢?有人认为很像维吾尔人爱吃的馕。

《荆楚岁时记》记载,三月三日要吃一种叫“龙舌”的米饼,以禳瘟疫。其原料是曲鼠菜汁加蜜和面粉。我看这个饼摊卖的正是这种时令食品。

也有学者认为清明不是指的民俗节日,而是指的清明盛世。

果真如此吗?下面做一些详细分析。

《清明上河图》是一幅耐人寻味的画作。粗略一看,郊外田园密布,农舍错落,树林掩映,充满诗情雅趣;汴河上,桃花流水,百舸竞渡,漕运繁忙,非常热闹。虹桥上,人流如织,川流不息,比肩继踵,熙熙攘攘。城里,商铺林立,摊贩云集,车水马龙,驼队穿行,好一派清明盛世的繁荣景象。

仔细推敲却是别样景致,危机四伏,险象环生。

卷首画一脱缰的惊马。三个马夫急急忙忙追赶,路边一个老翁和一个小孩面临危险,附近的一个小茶馆外拴着的毛驴,因受到惊吓而狂躁不安,宁静的太平景象,被这匹奔马打破了。

类似的险象还有两处,在城内的一个十字路口的拐弯处,两辆四马拉车飞驰而来,路边的行人赶紧躲闪避让。

在虹桥桥头,有一辆驴牵引的独轮车正在下坡。速度失去控制,两个车夫前压后拽,企图减轻惯性。毛驴侧着脖子回避撞人。

在惊马的不远处,画有一株断头柳。树干糟朽腐烂,和树冠一线牵连,树冠随时有坠落的可能,而行人浑然不觉。这是一个不祥之兆。

画卷中潜在着一个更大危险。虹桥下面,一艘豪华的游艇正在通过桥洞,由于桅杆没有及时放下,马上就有撞船的危险。船上船下,气氛紧张,船工们手忙脚乱,放下桅杆,调整方向,桥上的人抛下绳索相救。另一船上有一人大声发出警示,以防和他的船相撞。真是一个惊心动魄的场面。

卷尾画面更加含蓄,意味深长,一个人在问病,一个人在问路。

若把这几组画面联系起来思索,不难看出这就是整体画卷的主题:作者用隐喻的手段告诉人们,虚假的繁荣下面掩饰不住潜在的危机,世道并不太平。大宋的基业如同断头的柳树、撞桥的游船,顷刻就有毁灭的危险。作者发出天问般的感叹。这病该怎么医治?而出路又在何方?

这是一个总概念,那么具体的弊端有哪些呢?

一、,勾心斗角,内斗,内耗。

宋徽宗赵佶继位以来,大奸臣蔡京专权,对旧朝臣进行彻底清算,将与他意见不合的司马光、苏轼等309人扣上“元祐奸党”的帽子立碑示众,,而用各种手段进行严厉打击,不准他们的文集、翰墨存世,以消除影响。

画中真实地描绘了这段历史。画中有两辆车子装满书籍,从不同方向驶来,其中的一辆车用大字书法作品覆盖,表明是元祐党人的作品,正拉到郊外烧毁,,也是对文化的破坏。

另外,有一组画面也发人深思。有两个士宦模样的人在大街上碰面,一个人骑着高头大马,仆人前簇后拥,气势非凡。另一个人只携书童步行,颇显寒酸,以扇遮面,显然是回避对方。这是否是两个不同政见者相遇时的尴尬场面。

二、军事上重文抑武,武备松弛,城防意识淡漠。

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靠军事实力夺得天下,因之他对拥有兵权的武将心存忌惮。他用一杯酒解除了他们的武装。从此,大宋朝奉行一条重文轻武的治国理念。这种自毁长城的行为,为宋朝的灭亡埋下了隐患。

从《清明上河图》中可以看出,首都汴京是一座不设防的城市。城外不设瓮城,没有缓冲余地。城墙上没有垛口,没有御敌的思想准备。城门傍与城头上没有一兵一卒守护,任由胡人驼队穿行。

画卷中有一处望火楼,相当于现在的一个消防站。北宋开封城中,每一坊都有望火亭。亭上需有人值班瞭望,观察火情。亭下驻有屯兵,一旦发现火情,可马上组织灭火。然而画卷中这唯有的一处望火楼,空无一人,已失去应有的功能。

临街有一个小屋,原为巡捕屋,现已改为军酒转运站,守卫城门的禁军业变成了军酒的武装押运员。

再看一下懒散的递铺兵,便知军纪的松弛和懈怠了。

递铺是传递公文,接待过往官员的衙门。画卷中,在衙门口有9名士卒,或坐或躺军容不整,两只公文箱闲放两旁,院内卧着一匹吃饱喝足的白马,一个马夫手持缰绳,倚在一侧听候任务,看样子长官还没有露面,可见官府办事效率之低下。

三、财政上赋税繁重,人民难以忍受,不少人家倾家荡产。

王安石变法的核心内容是增加朝廷的财政收入,充实国库。钱从哪里来?当然是由人民负担,赋税及贪官的盘剥达到了难以忍受的程度。许多农民破产,成为流民。

画卷中出现一个沦为流民的挑夫,连个简单的巾帽都没有,身边放着一副空空的担子,看来还没有找到活儿干。他站在一家茶棚外面,大概是想进去喝碗茶,歇歇脚,可是他脱光衣服也找不到一文钱。

农民是这样,商户也是苦不堪言。画卷中,一进城门便是一处税卡,正在征收货物税。四个客商刚刚运来一批货物,其中一人进屋报税,一个税务官出来验货,大概是因为征税太重双方发生争执,因为争执激烈,惊动了城楼上的更夫俯身向下观看。

四、社会风气,花天酒地,醉生梦死,乐不思蜀,全无后顾之忧。

城内的核心画面是一座正店。这座正店豪华气派,庭院规整,房上座楼并装饰有彩门。

正店,就是朝廷授权的大酒店,当时汴京就有72家这样的酒店。它既可供旅客食住,同时酿酒,经营批发业务。正店的后院里有一大堆大缸。缸口朝下,足足叠了四层,这是酿酒的器具,可见这家正店的规模宏大,资本雄厚。

正店门外挂着四盏栀子灯,表明有陪酒女郎,可以提供性服务。正店也是狎妓的场所。

嫖客主要是达官显贵和土豪劣绅,足见官场之腐败,说不定也有影射宋徽宗狎李师师的意思。

从画卷中可以看出“酒”的地位相当突出,有酿酒的作坊,有运酒的驴车和运转站,有迎风的酒旗,有大大小小的酒馆、酒店……可以想象出汴京城的官僚富户嗜酒如命,整日醉生梦死,酒患成灾。

五、粮食掌控失误,私商屯粮,粮食价格操纵在私商手中。

粮食问题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问题,所以历朝历代都把粮食的运输和储藏控制在国家手中,粮价也由常平仓平抑。

画卷中有许多船只,其中大量的是运粮的私家船,许多搬运工正在卸粮。这些粮食不是存入国家仓库,而是被私商屯集,渐渐地朝廷失去了对粮食市场和粮食价格的控制。

北宋末年,国内国外,形势混乱。国外辽金虎视,高丽蠢动。国内此起彼伏,细作密探,早已在汴京城内游走。艺术型的宋徽宗没有治国之才。奸臣蔡京把持朝廷。国内危机重重,乱象环生。

一些有识之士,早已看出端倪,忧国忧民。

张择端画《清明上河图》就是给宋徽宗看的,用画卷的方式揭示社会的顽疾,向宋徽宗进行曲谏。遗憾的是,他贪恋酒色、迷信祥瑞吉兆,压根儿就不把这轴画卷当一回事,只在卷首题签,加盖印鉴后,就随便赏赐出去。

不久,金人侵入汴京。宋徽宗、宋钦宗作了俘虏,北宋就这么完蛋了。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国内古风音乐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