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尔伯特旗演变史(18)

2023-05-10 14:56:27

第八节   闲散王公、台吉

叶大匡、春德《调查杜尔伯特旗报告书》(附表二)“官制一览表”之“附录”记载:“一、该旗于台吉中设正族长七员、副族长七员,共十四员(实为八族,正副族长一十六名——引者注),不在官制之列,不入表。二、该贝子府例有典仪官二员、护卫六员,闲散二十七员为贝子府专官,非蒙官,故不入表。:。

据此,1910年时杜尔伯特旗闲散王公、台吉最少应有几百位以上。按照清代蒙古盟旗阶级划分,非台吉(贵族)不得做官,旗内蒙古官员都是台吉身份。旗王府(旗公署)内的一些闲散专官,级别不高且不入官职,但也是非台吉(贵族)不得做。努图克达(族长、保长)入官职,当然必须由台吉(贵族)来担任。即使是不入官职的甲长(嘎查、村长)、牌长(屯长)等,没有俸禄,只免赋税、徭役,也要由台吉来担任。而且,台吉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很多贵族不做官,但一定要有台吉身份。因此,闲散王公、台吉也可能更多一些。

森山正1934年3月到杜尔伯特旗调查后出版的《龙江省杜尔伯特旗事情》,其中,“二、户口”中的“(三)各阶级人口”记曰:“1、台吉(贵族):约二千五百人”。也据此书《民族户口表》记载,本旗蒙古人六千九百九十八人,其中,男:三千二百零八人,女:三千七百九十人。可见,本旗“努图克”蒙古男子中,一多半具有台吉身份。

 

参考文献:

1 《调查杜尔伯特旗报告书》内蒙古图书馆编 远方出版社

2《龙江省杜尔伯特旗事情》 森山正著 满洲帝国大同学院编撰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县志办翻印

 

第四章  杜尔伯特旗界域变化

 

杜尔伯特草原之名是由古朵儿边部落在此地游牧而来的。

古代的杜尔伯特草原很大,北起大小兴安岭结合部,南至嫩江,西起卜奎城(齐齐哈尔-嫩江中游以东),东至通肯河、呼兰河、松花江,这近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都是朵儿边部的游牧地。

游牧经济生活,边界不像如今明确,只以山河等大的标志物为界。

金国时期,古朵儿边部落在此地游牧地域的边界,因史料记载缺失,难以明确确定,但在嫩江左岸的乌裕尔河流域是明确的。

清人屠寄在他的巨著《蒙兀儿史记》中,曾明确指出朵尔边部落在松嫩平原的西部。屠寄怕读者对朵尔边部的族源与方位有误会,又特别指出,这个朵尔边部正是“都娃锁豁儿之后作朵尔别,是时此部当在东北路边,今嫩江左畔杜尔伯特之地。”但清人屠寄只指出朵儿边部落的大致地理位置,没有写清游牧地界域四至情况。

元朝时期,帖木哥斡赤斤势力向东南发展,越过大兴安岭来到松嫩平原,几乎整个东北都成为其后裔的封地。那时的古朵儿边部,人口不多,力量单薄,附属于帖木哥斡赤斤后裔强大集团,因此,游牧地应局限于现在的杜尔伯特草原一带。,其属下人口被忽必烈大批调往南方,有些分给其他人。但遗留的属民由乃颜族系乃彦台统领,称乌吉耶特人,仍游牧于松花江、嫩江流域,数量仍然不少。因而,古朵儿边部人仍被挤压在现在的杜尔伯特草原一带。

明朝初期,明廷在东北征伐蒙古的战事连连,古朵儿边部也在明军重点打击之列,所以,人口锐减,游牧区域不会有扩大的可能。后被编入“朵颜三卫”之福余卫,仍在乌吉耶特人的统辖下。古朵儿边部人曾随福余卫南进至现在的辽、吉边界地区,后被蒙古其它部落击溃,又回到杜尔伯特草原。此时,其游牧地也只能在乌裕尔河中下游。

明朝嘉靖年间,哈布图哈萨尔第十四世孙奎蒙克塔斯哈喇率属部越大兴安岭到松嫩平原游牧以后,其孙爱纳噶分牧杜尔伯特草原,称嫩科尔沁杜尔伯特部。因两个部落融合在一起,人口应有较多增加,自然,游牧地也必定有较大扩展。

也就是从此时起,史料对杜尔伯特部游牧地域才开始有了较为清晰的记载。

明后期,杜尔伯特部的疆域:东至通肯河,南至嫩科尔沁本部,西至扎赉特部,北至索伦部。

蒙古部落游牧地域边界,由实力确定,并不固定。奎蒙克塔斯哈喇率科尔沁部东迁至松嫩平原后,也曾与蒙古土蛮汗一起攻略明边,驰骋东北大地。由于嫩江右岸以南西拉木伦河流域有强大的内喀尔喀部,再往西南边,为蒙古大汗的察哈尔部,后来,到了奎蒙克塔斯哈喇的四世孙翁果岱及五世孙奥巴时期,除扎赉特部原在嫩江右岸、郭尔罗斯部原在松花江南岸外,嫩科尔沁本部滞留松嫩平原,只能以嫩江左岸为根据地,向东、北、西方向发展。所以,松花江两岸、嫩江两岸、呼兰河流域乃至黑龙江流域、大、小兴安岭脚下、墨尔根城至卜奎城一带的广大区域都在其掌控之中,海西女真、野人女真、索伦部都成为他的贡赋纳税之民。那时,嫩科尔沁部大本营驻很吉日格城(蒙古文史料记作“格勒珠尔根”,“很吉日格”是杜尔伯特“努图克”蒙古人的方言称呼),即现在的杜尔伯特县境内西南边界处的兴隆古城。张穆《蒙古游牧记》中将此城记作“柯勒吉勒格”城,《黑龙江舆图》记作“肯吉日格”。

很吉日格城原为古朵儿边人居住的城池,从金初以来就在这一带游牧。科尔沁部来到松嫩平原后,已经归顺嫩科尔沁的朵儿边人,只能随着杜尔伯特部向西、向北迁移,游牧于松嫩平原西北端。杜尔伯特部诺颜爱纳嘎、阿都齐、色楞三代都曾在纳赫尔湖东畔的额勒森西伯(现杜尔伯特县一心乡小林科村)驻帐。当时,多克多尔山应在杜尔伯特部境内,因为,爱纳噶逝后葬于多克多尔山。

明末(1630年——1631年)时,由于在后金国的多次打击下,内喀尔喀部西迁,原内喀尔喀部游牧地无主。为有利掌控嫩科尔沁部,征调兵丁方便,皇太极再三催促嫩科尔沁土谢图汗奥巴将嫩科尔沁部迁至西拉木伦河流域。那时,嫩科尔沁部已归顺后金。奥巴无奈,只得带嫩科尔沁本部迁徙,而将杜尔伯特、郭尔罗斯、扎赉特三部留在原地。之后,原嫩科尔沁本部游牧之地,由扎赉特部、郭尔罗斯部、杜尔伯特部分别占领迁后空地。扎赉特部在嫩江右岸东扩,郭尔罗斯部越至松花江北岸,杜尔伯特部向东南、向东北扩大,尤其在东北方向扩充较大,发展到通肯河、呼兰河流域。此时,奥巴驻帐地很吉日格城及其附近草原,就分为杜尔伯特部塔本(五)努图克领地。杜尔伯特、郭尔罗斯二部在松嫩平原以和吉蒙克山南的珠恩会图地根之东北处敖包岗子的北头为界,东与东南为后郭尔罗斯部,西与西北为杜尔伯特部。

于是,杜尔伯特部游牧地处于历史上最大时期。

东南接郭尔罗斯部于珠恩会图地根;嫩江为西南线;从锡伯图尔古城(今富裕县境内的祥发古城)经齐齐哈尔南的榆树屯、昂昂溪至今泰来县境内嫩江边的佰大街为西北线,接索伦部;从锡伯图尔古城经今依安县长发屯向东经北安镇到今绥化附近的六屯为东北线;东线达通肯、呼兰二河右岸,再南折横穿青肯泡为界。地域包括今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大庆市区、安达市、林甸县、青冈县及明水县一部分、兰西县一小部分,还有肇源县西北部、肇州县西部、泰来县嫩江东部。那时的杜尔伯特部游牧之草原,大约五万到六万多平方公里。此杜尔伯特部游牧地地域边界,是参照“杜尔伯特旗旧蒙古界域图”等史料叙述的。

据《清实录》记载,1638年(清崇德三年)四月,色楞委派卦尔察的首领扎马奈、布赞特二人向皇太极贡献貂皮,可知那时的卦尔察部附属于杜尔伯特部。因此,杜尔伯特部的游牧地地域应比“杜尔伯特旗旧蒙古界域图”所记要大许多。后来,卦尔察部由清廷重新安置,杜尔伯特部游牧地缩小至建旗时地域。

到了1648年(清顺治五年),杜尔伯特旗建立,有了行政建制,划地为牧,边界便固定下来。

对建旗后的杜尔伯特旗方位、境域、四至边界等,清人张穆《蒙古游牧记》记载的比较详细具体:“杜尔伯特部在喜峰口东北千六百四十里,至京师二千五百里。东西距百七十里,南北距二百四十里。东至黑龙江界,西至扎赉特界,南至郭尔罗斯界,北至索伦界。……牧地:当嫩江东岸。齐齐哈尔城东南,呼兰城西。东至哈他伯齐坡(会与作哈逹布,起百四十里接黑龙江界。旗东百四十里有富谷,蒙古名巴雅鼐。旗东十里有乌叶尔河,源出黑龙江境内,西南流,经党衲坡,又南入郭尔罗斯后旗界)。南至阿苏台扎嘎(百六十里接郭尔罗斯界)。西至嫩江(三十里)。北至布台格尔池、乌柯尔鄂克逹(百里接索伦界,旗北百里又有叠翠岩,蒙古语名磨朵图)。东南至霍塔图哈克(百六十里接黑龙江界,旗东南七十里有纳赫尔池)。西南至柯勒吉勒格(百四十里接扎赉特界,旗西南百四十里有和吉蒙克坡)。东北至阿玛勒起绰普多尔互塔(百六十里接黑龙江界,旗东北百四十里有阿拉克阿吉尔汉坡,百六十里有党衲坡)。西北至嫩江(百十里接扎赉特界,旗西北百十里有逹克逹界)。扎萨克驻多克多尔坡”。

《蒙古游牧记》中记载的标志性地点,经考证如下:哈他伯齐坡,应在林甸县东北界;党衲坡为杜尔伯特县烟筒屯镇的珰奈屯;阿苏台扎嘎,在肇源县界嘎顺诺尔以西;布台格尔池,即牌莫多,今泰来县佰大街;乌柯尔鄂克逹,今杜尔伯特县克尔台乡特勒屯西南的鄂土岗子;叠翠岩,蒙古名磨朵图,为杜尔伯特县境内大山种羊场的四方山;霍塔图哈克,在兰西县附近的青肯泡一带;柯勒吉勒格,杜尔伯特努图克方言名很吉日格,为杜尔伯特县腰新乡兴隆村很吉日格古城;和吉蒙克坡,今肇源县富强乡四方山;阿玛勒起绰普多尔互塔,在林甸县东北界二十棵树屯附近;阿拉克阿吉尔罕坡,即齐齐哈尔市东南哈拉乌苏附近的大阿拉街、小阿拉街。此地域,东西宽230公里,南北长180公里,计四万多平方公里。

杜尔伯特旗建立时的边界与境域面积,《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志》第一卷记载为:“旗境南邻郭尔罗斯,北接索伦部,西以嫩江与扎赉特旗划界,东抵通肯河和呼兰河。边界线西北起牌莫多(今泰来县汤池乡佰大街),向东偏北伸展至锡伯图尔城(今富裕县境内的祥发古城),东折穿越今林甸县北部、明水县南部,再沿明水、青冈两县边界北侧至通肯河。西南起和吉蒙克坡(今肇源县四方山),向东偏北伸展并横穿今安达县境内的青肯泡,然后东折,掠过今兰西县朝阳村北至呼兰河。地域包括今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大庆市、林甸县、安达县、青冈县全部或大部,以及明水县南部、肇源县北部、泰来县江东部分。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厄鲁特蒙古人移入原索伦部游牧区,逐渐占据通肯河右岸地带(今明水、青冈县境)”。

到了清末,杜尔伯特旗边界地区汉人日益增多,他们开荒建屯,侵占旗地,省、旗矛盾由此加剧,清廷不得不频繁加以协商调整。。《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志》第一卷记曰:“清同治二年(1863年),清廷将杜尔伯特旗磨朵图(四方山)以北,包括塔尔欢(今泰来县时雨村)在内的地面划给黑龙江省。清光绪初年,将塔尔欢划还给旗。”

据《清史稿》记载,至少有两次协商调整。

一次是“同治二年,杜尔伯特贝子贡噶绰克坦咨黑龙江将军,请将交界重新封堆。寻勘明‘巴勒该岗以北黑龙江界内,有杜尔伯特蒙古人居屯四处,牌莫多以南杜尔伯特界内,有黑龙江省属人等居屯八处,旧界所占均系旷地,应准各就其所,以安生计。蒙古越占巴勒该岗地,应将南榆树改为新界,省属人等越占牌莫多地,应将四方山改为新界,共立界堆十七’。奏入,诏如议。”这里说的是蒙汉民在省旗边界杂处,相互多有越界居住,因而,清廷加以调整时,割去杜尔伯特旗一大块土地的事。

1863年,杜尔伯特旗扎萨克贡噶绰克坦,写信给黑龙江将军,要求在省旗交界处重新立界堆。黑龙江将军派人调查,省属居民和旗民都有越界居住问题,奏请皇帝按现居住区改划新界,立界堆17个。清廷准奏。这次调整,旗界从佰大街退至四方山,温特河、阿拉欣、大兴、义兴公司、交通甲等地划给省界,割去大片土地。

对此次调整割地,《调查杜尔伯特旗报告书》之“杜尔伯特旗旧蒙古界舆图图说”记曰:“但西北隅(从)四方山段至西北角为止,计距原旧界之佰大街缩差二十五华里之数”。

第二次调整也是同治年间,“四年,贡噶绰克坦复咨以所立界堆将蒙古田地草归入省界,有碍蒙古生计。诏派副都统克蒙额与哲里木盟长及杜尔伯特会勘,划还塔尔欢屯以东第十、第十一封堆之西蒙古坟茔房基,平毁二十棵树封堆之南蒙界旗屯房屋,又增立界堆十有九,并以牌莫多以南官屯旧占蒙屯较巴勒该岗以北蒙屯旧占省屯多地十三里,拨二十棵树封堆之南省属空闲地如数补之。”

1865年,贡噶绰克坦再次谘请黑龙江将军,认为新立界堆将旗的田地、牧场划入省界,有碍旗民生计,要求再次重立界堆。

1868年3月25日,清廷根据黑龙江将军德英的请求,派副都统克蒙额会同哲里木盟长及贡噶绰克坦重新勘察。6月,勘察划界完毕,增立界堆19个。此次,只把上一次划出的佰大街以东地区的部分土地划回,即把塔尔欢驿站(时雨村)以东第十、第十一封堆之西蒙古坟茔房基划回,但却平毁了二十棵树封堆之南蒙界旗屯房屋。所谓“如数补之”,并不相当。

对此次调整割地,《调查杜尔伯特旗报告书》之“杜尔伯特旗旧蒙古界舆图图说”记曰:“北至龙江、富裕两县界东北隅,即林甸县省蒙分界线之北段,距原旧界之锡伯图尔古城计缩差二十一华里之数;北界中部至烟筒屯小站迤北至第三道铁桥,现界至原旧界线计缩差二十华里之数”。

到了清末民初,蒙旗地开垦放荒,旗境土地被移民垦区大片占领。正如伪大同学院出版的《龙江省杜尔伯特旗事情》一书中的“杜尔伯特旗旧蒙古界舆图图说”所述,“原有旗界与现有界域之间被侵占地带……当年省方放荒时不顾蒙人权利,一味进展。”对此,《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志第一卷》记:“所余下的区域即‘蒙旗地开放’时的区域,据后人测算,总面积225万垧,合今1.8万平方公里。”

1910年(清宣统二年),安达厅已建立,中东铁路以北(左侧)地区从杜尔伯特旗境内划出,杜尔伯特旗境域发生了更大的变化。

叶大匡、春德《调查杜尔伯特旗报告书》“第五·幅员”记曰:“杜尔伯特旗位置在北纬四十八度十五分偏东七度十分九百七十二里,当嫩江东岸,黑龙江省城东南,呼兰府城西。……境内西部有台站三,由北入境为温托辉河站,六十里至多耐站,再南六十里为他尔哈站。又五十里出该旗西南境,再十里即至北郭旗境内之古鲁站,为江省赴新城大道。又由多耐站经该扎萨克贝子府东趋,可达安达站及安达厅治,并可南达北郭旗东北境及呼兰府属兰西县境,此皆车行旱道也。又东清铁路由其东南部入境,向北斜趋,入黑龙江省界,计长二百七十余里。上至昂昂溪达江省,下至哈尔滨达吉奉两省。若经水道,则由江省城南江干登舟,顺流而下,经过全旗西境,可达新城府、哈尔滨、呼兰府、吉林省城,实为水陆交通之区。……统计该旗四至,东至黑龙江安达厅界,南接郭尔罗斯后旗界,西接扎赉特旗,以嫩江为分界,北接黑龙江省界。南部东西约宽三百十六里,北部东西约宽一百七十里,东部南北约长二百九十里,西部南北约长一百九十二里,共约面积五万余方里。”

需要说明的是,那时杜尔伯特旗西南界与后郭尔罗斯旗的古鲁站只有十里。

1934、伪康德元年),在杜尔伯特旗境域内,已先后建立了安达县、青冈县、明水县、林甸县、泰康县,且西部也被龙东县割去一大部分土地(后又将这一块土地划给了泰来县),北部也被新建立的龙江县、富裕县割去一大部分土地。

这一年,伪满大同学院日本学者森山正和兴安总署人员李阿都到杜尔伯特旗调查,著有《龙江省杜尔伯特旗事情》。书中绘制有“杜尔伯特旗蒙古界域图”,并有“杜尔伯特旗蒙古界域图图说”。

该“图说”分四部分对杜尔伯特旗界域加以说明:“一、本旗原始旧蒙古界域,东至通肯河及呼兰河两河岸,即现在之青冈县东边界与兰西县东北一部分边界;南至郭尔罗斯后旗界,即肇州、肇东两县之北边界与兰西县之北半部一带边界;西至嫩江沿岸一带,隔江与扎赉特旗分界,(在江左岸)自西南隅江沿之霍吉蒙克地点起,至西北隅江沿之佰大街地点是为西界;北界自西北角佰大街起,迤至锡伯图尔古城,迤而东,经现今之林甸与依安两县交界地带,转南而东,经过现在之明水与青冈两县交界地带之祯详社、明水泉子地方,直抵通肯河岸止,是为北界。以上乃本旗原有蒙古地域四至之大概情形也。二、本旗现有地域:东界以林甸、安达两县之中部南北大线,名曰省蒙分界线之处,为本旗现有地域之东边线;东南隅一部分与兰西县交界;南界至郭后旗,与原始界域无讹;与两肇交界西至嫩江与扎旗交界;但西北隅(从)四方山段至西北角为止,计距原旧界之佰大街缩差二十五华里之数;北至龙江、富裕两县界东北隅,即林甸县省蒙分界线之北段,距原旧界之锡伯图尔古城计缩差二十一华里之数;北界中部至烟筒屯小站迤北至第三道铁桥,现界至原旧界线计缩差二十华里之数。此本旗现有地域四至之形势也。三、(略)四、本图原有旗界与现有界域之间被侵占地带一目了然。只因当年省方放荒时,不顾蒙人权利,一味进展争请续放,且彼时亦疏于经界所致,现正另案请于清理,碑续界域。”

1940年,泰康县并入杜尔伯特旗之后,行政区划有一些小的变化,东南部、西北部出放土地划出。

,在杜尔伯特旗东南部和吉蒙克山(四方山)周围至珠恩会图地根地区(今肇源县古龙站西部富强乡)开“丰”字段(八家户)垦区,为丰南区,1947年,划给郭尔罗斯后旗(今肇源县)。

1947年1月,杜尔伯特旗后新屯、布拉和两个努图克又划入郭尔罗斯后旗。1947年,将昂齐屯之东敖包附近开垦的“后续南五段”、两处“丰字东段”和“丰字南段”(兴农区,又叫常家围子,今大庆市大同区一带),划给肇州县。当年10月,后新屯区划回杜尔伯特旗,而丰南区仍留给郭尔罗斯后旗,兴农区仍留给肇州县。1946年6月,时雨村(原杜尔伯特旗塔尔欢驿站)划入龙江县。1956年,又将铁路北部新发区(现烟筒屯镇)和旗西南部的布拉和、六家子一带划回杜尔伯特旗。1958年8,。

1956年成立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行政区划边界线是:

东与林甸县的界限是:从齐齐哈尔市东南小泊罗霍西南岗起,向东南经八代泡北沿至扒马岗,转向南至三十里,再转向东南,经泰康镇北街社窝棚到红色草原牧场边界桩止。

东南与大庆市的界限是:北以林甸县界红色草原牧场边界桩起,向西南沿界桩到齐家车站北铁路东的一棵树,转向南,越过铁路沿红旗牧场林地北边至七面井泡子中间,转向东南,经大小美荣两个泡子的中间,直至红色草原牧场界桩,再沿界桩到孤仙堂西南的红色草原牧场的35号界桩,再转向西南四撮房、一村两个废墟至大榆山泡子北沿,标高147.6米小二岗,转向南,至孤周家废墟,到标高156.0米小岗,转向西,经标高151.6米小岗,到标高140.5米小岗,再转向西南,穿过两个水泡子至英台废墟,转向西至布木格牧场废墟,转向西南,经瓦金诺尔泡子南端至二道岗子北头,转向南,沿岗上到岗子南头,转向东,经标高132.2米交叉路口、鸡心岗、青龙山泡子南沿至袁德森废墟,转向东南,经布拉和牧场一华里处、何家窑屯北地北头一棵树、王地房子屯西泡子北头,再沿泡子中间至划界屯东泡子西头转向西经石家窑废墟直至乌尔塔泡子中间止。

南与肇源县的界限是:东从大庆市与杜尔伯特边界终点乌尔塔泡子中间起,向南直至半拉山岗尖,转向西南,至老官道至两棵树屯南杨万富窝棚,转向西南,至一棵树屯南林带,转向南到五间房埧东头,转向西南,直至兴隆屯与肇源县耕地汇合的西头至长圣泡南的嫩江中间止。

西与吉林省镇赉县的界限是:南从肇源县界起,向北沿嫩江主航道到丹代屯北止。

西与泰来县的边界是:南从吉林省镇赉县丹代屯北嫩江主航道起,向北沿嫩江主航道到四方山西北三间泡水嫩江口处起,向东以五分之一地形图公里网线,直到四方山东北角,转向南直至一棵树,转向东北,经半拉岗北、红源牧场北至连环湖西沿,转向北,沿湖边至九河牧场南地边,转向西,至套海湾南段沿泡子东沿,经官尔屯西南边界封堆,至獾洞嘴转向东,至扎郎格屯北马地房子北沟子中间,再沿沟子向东,经额土岗子南段至特勒屯西边的二道口子止。

北与齐齐哈尔市的边界是:南从特勒屯北边的二道口子起,向北至特勒桥西三华里处,转向东,经特勒桥中间,直至朱提岗到铁路二道桥中间空,转向北,沿铁路至二道桥火车站南铁路信号灯,转向东北,经三叉口、趙小岗、平台子等地,再转向东,经趙凯屯南一棵树,直至小泊罗霍西南岗市县界限交会处止。

以上为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四周边界情况。

现在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总面积6176平方公里,是建旗当初面积的八分之一不足。

 

参考文献:

1《黑龙江蒙古部落史》波·少布 何日莫奇著 哈尔滨出版社

2《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志》第一卷 王国志主编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3《清史稿》赵尔巽著 大众文华出版社

4《蒙古游牧记》[清]张穆著 山西人民出版社

5《龙江省杜尔伯特旗事情》 森山正著 满洲帝国大同学院编撰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县志办翻印

 

——包玉林    编撰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国内古风音乐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