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图洛书与《周易》系辞的关系

2023-05-10 14:56:27


新用户:点击图片上【帝王风水改运学】一键关注

=============================

河图、洛书在《周易》筮法、卦序和系辞总框架的制作中都有体现,但文王、周公似乎没有依据河图、洛书原理编纂《周易》的卦爻辞。“观象系辞”几乎没有河洛五行体例,这是需要特别注意的,汉儒已经有所糊涂了。王弼曾指责汉儒“互体不足,遂及卦变,变又不足,推致五行。一失其原,巧愈弥甚”。互体、变卦是《周易》的辅助体例,而以卦变、五行做《周易》体例是汉儒向壁虚造的产物。



1.洛书与《周易》系辞的关系:

《周易》古经包括64个卦辞、384个爻辞、用九用六,共有450条系辞。此效法洛书之数四十五。

著名逻辑学家沈有鼎先生说:“且也《周易》卦辞六十四条,爻辞三百八十四条,合之共四百四十八条;不益以‘用九’、‘用六’两条,则四百五十之数不得完成,而《乾》、《坤》之用有所不周也。”(《周易释词》)


2.《周易·彖传》“十二叹时之卦”与河图的关系:

《周易·彖传》有十二“叹时”之卦,它们是:《豫》、《随》、《颐》、《大过》、《坎》、《遯》、《睽》、《蹇》、《解》、《姤》、《革》、《旅》,这十二卦的《彖传》末句均缀以“之时(义、用)大矣哉”之辞。

十二叹时之卦,叹时之义何在?12个卦去掉标识符33、44、56(《周易》卦序数,下同)后,余四组卦,第一组16、17取首卦16卦豫卦,第二组27、28、29取首卦27颐卦,第三组38、39、40取首卦38睽卦,第四组是49卦革卦。正好暗合河图四时:

16水——27火——38木——49金

(详见:《周易密钥·第3-17节:发现“十二叹时之卦”象数奥妙与微言大义》)



3.《系辞传》引卦例与河图洛书的关系:

马其昶《周易费氏学·卷首·义例举要》:遵义萧光远曰:《系传》中孚七爻为一六居下,履九卦为二七居上,咸十一爻为三八居右,离十三卦为四九居左,大有一爻兼乾坤为五十居中。即孔子之言具河图之数。


马其昶案:大有上九为五阳之爻,系辞上下篇凡三举大有上九爻辞,则合于河洛十五之数也。孔子之引卦爻不假强为,自然符合生成之数如此。

愚按:《系辞传》所引卦例,可能为周公《易象》原有,后孔子发挥之。引卦例有五:



一是“中孚七爻”,即《系辞上传》第八章七则爻辞义例,合河图五行一六水(1+6=7),为坎卦。七则义例有七卦:中孚、同人、大过、谦、乾、节、解。大过、谦有大坎象,节、解含坎卦。《系辞上传》第八章以“慎”为义理核心,坎为加忧,故坎为慎。七则义例中用“慎”字凡4处,“言”字凡9次,第一卦中孚曰“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帛书《系辞》作:“言行,君子之區幾。區幾之發,營辰之斗也。”“枢机”是北斗简称,故七例暗合北斗七星。七例天象图也是先王冬至日(坎为冬至)于南郊圜丘祭天图。


二是“咸十一爻”,即《系辞下传》第五章十一条爻辞义例,合河图五行三八木(3+8=11),为震卦。《系辞下传》第五章以“身”为义理核心。十一条义例有十个卦:咸、困、解、噬嗑、否、鼎、豫、复、损、益。其中解、噬嗑、豫、复、益五卦皆含震,震为动,为来。十一条义例中用“来”字凡6处,“动”字凡6处。十一例方丘平面图合祭地之地坛,十一例相隔卦数:3——4——2——6——8——4——2,这正是洛书中的偶数排序。(以上详见《周易诠释·第4-13节:发现《系辞传》七例与十一例卦序的象数奥妙》)



三是“离十三卦”,即《系辞下传》第二章“制器尚象十三卦”,合河图五行四九金(4+9=13),为兑卦。夏商周三代时期,贵族所用礼器、器具皆用金(即铜)制造(即青铜器),故十三卦合西方金。兑为巫,伏羲、神农、黄帝、尧舜的上古时期的帝王同时兼任巫师()。十三卦历述上古制度(上层建筑)与器具(生产力、经济基础)之发明,上古文明史之所在焉。十三卦中有河图有洛书,详见《周易诠释·第4-8节:发现“制器尚象十三卦”的象数图奥妙》。


四是“履九卦”,即《系辞下传》第七章“三陈九卦”,三九二十七,合河图五行二七火(2+7=9),为离卦。然而九卦中却无经卦离,离反坎,坎为忧,无离则有忧,故曰“作《易》者,其有忧患乎?”九卦体现了《周易》六十四卦卦序的主体结构。(见《周易诠释·第4-10节:发现《系辞传》“三陈九卦”的象数奥妙——《系辞下传》第七章解读)


五是“大有一爻”,《系辞传》上下篇凡三举大有上九爻辞“自天祐之,吉无不利”,大有为五阳之卦,三举得数十五,合河图五行五十土。大有卦上离下乾,离纳己、乾纳甲,甲己合化土也。又,古《易》以大有卦取象河图洛书,《系辞下传》第二章:“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盖取诸《夬》。”夬,帛书《系辞》作“大有”。大有上离为绳网,下乾为书契。河图洛书,古传之结绳图也,“自天祐之”之祥瑞图也。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国内古风音乐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