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周年,90周年,36岁.

2023-05-10 14:56:27

人生中有很多缘分是注定的,所以说是冥冥之中。



最近才知道,民国四大公子之一的收藏大家张伯驹先生仙逝于1982年2月26日,知道这件事的惊讶不异于在烟台博物馆镇馆之宝,国家一级文物,扬州八怪之首,金农大师的《古佛图》题字中看到自己的名字居然在其中的震撼是一样的。



1982年2月26日,老徐生于昌阳古郡之地~莱阳的一个偏僻的小乡村,这里是莱阳海阳栖霞三县交界之地,依山傍水,风景秀美,也有村人谓是穷山恶水。




群山之巅有明朝古寺龙门寺观音阁遗址,村西有五龙河之清水河缓缓流过,有抗日时期胶东副司令员陆世勋及抗日烈士合葬墓,。

,陆世勋司令与战士们为掩盖大部队转移而被包围,牺牲于龙门寺观音阁下,以此说穷山恶水也是可以的吧。

门对三寨观音阁,居邻五龙清水河。用此自作句请求西泠印社师长刻成印文存之。

2018年元日凌晨,老徐也慢慢的老了,而故事才刚刚开始------是为序。

这是一篇沉积了15年,拖了10个月才静下心来写的文。15年前考入由林风眠和潘天寿先生教育体系打造的中国美术学院(前身是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浙江美术学院),10个月前的5月份在北京中国美术馆潘天寿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大展,感受现场画作的气势撼人。

十年种树成林易,画树成林一辈难,

直到发亡瞳欲瞎,赏心谁看雨余山。

借齐白石大师的这首诗再为记之。

《一轮明月耀天心》

一百年前的仲夏,夜,些许微风轻轻送。大师抬头看了眼天上的明月,濡墨挥笔写下了“以戒为师”这几个字,完成了由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转身,可以说是华丽的转身么?

只是,那一晚,大师的心境如何?做为浙江第一师范教师的李叔同先生是否意识到,他会亲手塑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书画艺术的最后一座大山~号雷婆头峰的大师潘天寿么?

有一天,潘天寿曾去虎跑找到了弘一法师,诉说自己也想当和尚的愿望。不料法师不主张他出家,并且对他说:“出家人与在家人一样,亦有派系之争,我看你还是不要出家,在家也可以返璞归真的”。

后来,潘天寿在画室里,一直高悬着弘一法师的对联:

戒是无上菩提本

佛为一切智慧灯

借此自勉。

好吧,我是把这篇字的开始与结尾先写好了的,就先放在这里吧。

苦把流光换画禅,功夫深处渐天然。

15年前,我站在杭州西湖南山路中国美术学院门口的潘天寿纪念馆仰望着先生的鸿篇巨著,被深深震撼。

15年后,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依旧感受着这些作品带来的穿越时空的力量。

2017年毕业十年整,年初计划去杭州南山路中国美术学院旁边的潘天寿纪念馆重温旧课,未想到中国美术馆举办了潘天寿120周年大展,现场盛况空前,有人落泪,有人下跪,这是由衷的感受到了潘先生艺术之伟大,发自内心的膜拜。

站在早已熟悉的早期画作《秃头僧》前,欣赏着潘先生奇崛的笔墨,盯着画中老僧的眼睛,内心一阵涌动,往事历历在目,眼泪止不住的流了下来,艺术的魅力就是这样神奇。

再次走过熟悉的王府井大街,16年过去了,想起高中时求学于京城,每次从画室到西单三联图书馆都是路过这条街,路过这个教堂。情景依旧,可是我们的青春却一去不复返了。

2002年的冬天很冷,那时住在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废弃的宿舍里,没有水没有电。雪下得很厚,屋檐上都挂着很长的冰柱子。上铺的一起学画的兄弟王洪庚买了几瓶小的北京红星二锅头,半夜冻醒了就爬起来喝上两口取取暖再接着睡。

后来,在画室里生了个煤炉子,平时大家都是面包和方便面就着咸菜吃饭,有一天中午我们学画的几个学生一起凑钱买了一只鸡回来炖,买了好多面饼。偶尔的改善生活大家都吃了很多,撑得肚子好胀,下午没有再上课画画。

一个高中同学刘腾飞,考天津美院的时候,晚上有时住在火车站候车室,有时候和打工的乞丐的一起住在天桥洞下,是为了省钱也算是体验了不同的生活吧,年轻就没有吃不了的苦。

那时正年少的我们遇见的同样意气风发的杨飞云,吴长江,常久青等老师。在学校几乎每个周都有学习交流会和讲座。有时间就去中国美术馆看展览。张大千再传弟子赵华的山水画展,韩美林2002年艺术大展,许麟庐先生作品与收藏展,记得与许先生一面之缘,有好多人前呼后拥,许老谈笑风生,大师风范。

亦去听过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和大友克洋的讲座,看过他们带来的《玫瑰磁场》和《最臭武器》,震撼的我当时差点要一心去致力于中国的动画事业了。

那时候真是单纯的热爱和喜欢,学术与艺术的自由,没有任何的其他的附加,不知道现在的学子们还有没有这样的机遇?

还记得高中一个美术老师苏志波上课的时候把我叫过去,很认真严肃的问:你真的喜欢国画么?你有想好要画国画了么?那是有多么的不容易要有很多很多条件之类的。

当年也是被吓住了的,走了很多曲折的路回头再看来时路,其实一切也很简单,没有那么多的麻烦和顾虑,喜欢去做就可以了,惟精惟一,人生能把一件事做好就行了,所以为人师有时候挺怕有偏见的,自己都没有经历过没有见识过,只是想当然的表达观点,害人不浅。从潘天寿去请教弘一大师出家的事情来看,高人毕竟是高人一等,高人指路,灿然一灯。

2001年在青岛居住期间,空余最常去的就是青岛书城与城市之光书店,每次都不空手而归,带了很多书回来。为此姑姑常唠叨说:买这么多书有什么用呢?不是乱花钱么?搬了几次家后很多画册大都散失了,剩下的一本《中国名画家全集~潘天寿》就是在城市之光买了的,冥冥中与潘天寿先生教育体系的中国美术学院就此结下了缘分。

2003年专业考试,在潍坊考场,南京林业大学摄影系专业取得图片分析现场考试第一名的成绩,这也是取决于绘画的功底了,喜欢摄影缘于初中时舅母送的傻瓜胶片机。高中时从父母那里要了770块钱在莱阳伊士曼摄影店买了第一台专业单反相机凤凰DC505,这在当时是笔巨款,所以至今不会忘记这个相机型号。凭着这台用眼睛测曝光度的相机,出了很多差强人意的片子,直到后来参加工作买了佳能无敌兔以后,这台相机才被束之高阁。

在青岛考场,中国美术学院考试,素描写生是石膏像---美弟奇,水粉画是默写静物组合一组。

考试结束后乘火车返校,一身轻松。

文化课考试,语文与英语都达到美院规定分数线,特别是英语,成绩发挥不错,上大学后,考过一次英语三级,差2分没有过就再也没有考过,主要就是没有心力去学一门认为将来用处不大的课程,毕竟我们是学中国书画艺术的,不如把空余时间用来读读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类的书籍呢,现在看来还真是有前瞻性眼光。

第一志愿报南京林业是一点问题没有,班主任徐德爱老师建议报中国美术学院,理由很简单,级别不同。毕竟是大师云集,起点高,将来可以从国美到南林讲学,如果从南林到国美只能是进修了。

听人劝吃饱饭,其实我倒没有想那么多,就是觉得班主任说的有道理,就重新填报了中国美术学院为第一志愿,现在回头看人生路上关键几步有好的老师指导是多么重要啊,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高人指路,信然。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之,下士闻道则大笑,不笑不足以闻道,高中历史代课老师的话,一直铭记到现在,虽然那时年轻,不能深刻理解。

这一年受非典的影响,在家帮父母做了一季的农活,直到10月中旬开学,父亲执意要送我到学校,习惯独行的自己还是坚持不让送,一个人踏上了南下杭州的求学之路。

到了学校领了铺盖以后扛着从校区走到宿舍,舍友有来自江西的钟利军,湖南的刘灿,福建的周飘,杭州的张敏杰,绍兴的宓鑫军,加上我一共六人。

2003年非典时期的中国美术学院旁边的南山路显得格外静,第一次站在潘天寿纪念馆里的巨作画幅前,感受着扑面而来的压倒一切的气势,15年后的2017年再次面对熟悉的作品,依旧有热血贲张的感觉,艺术的力量之大至伟。

许江院长在入学典礼上说过要求每一个教师与学生,不管是现在还是以后,做为美院的学生必须每天画画,读画,因为你踏入的是美术学院的大门。

四年时间转瞬即逝,聆听了很多大师级的讲座,目睹了很多大师级的现场示范,赵无极,吴冠中,方增先,孔仲起,童中焘,王赞,何加林,尉晓榕,林海钟等先生,言谈举止尽显大家风范。2007年大学毕业后,衣服铺盖等日常用杂都未带回,四年时间攒了四百多本书,以艺术,历史,哲学,诗歌,散文,小说为主,运费花了大概八百多。

毕业不是结束而是一个全新的开始。2008年工作于烟台开发区电视台新闻专题部,工作之余一直没有放下的就是书画。到2014年年底辞职,在单位的六年里又系统的梳理了中国美术史,在原有的基础上充实了很多绘画理论与很多画册画集。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大红袍系列图书《潘天寿画集》也是这一时期买的。

潘天寿先生与李苦禅先生都是个人喜欢的一代大师级人物,自认为:

潘先生严谨有余,略显刻板。李先生随心所欲,用心稍逊。

但是,,而李先生熬过了那场革命享得高寿,潘先生没有走完的艺术之路,李先生沿着这条路,化方为圆一直走到了尽头。

一.中央美院徐悲鸿与蒋兆和打造的中西结合,用笔墨画素描的教学体系,共同倡导写实水墨人物画的教学思想和创作方法。以传统人物画家任伯年和一些民间肖像画师的作品为底版,加上写实油画的造型和色彩等技法来表现现实题材。

蒋兆和直接将素描以水墨的方式进行表现,并没有受到传统的中国人物画技法约束,徐悲鸿虽然在画面中运用了西方的造型规则,但是人物的塑造手法上却并未摆脱中国传统绘画的桎梏,依然采用的是白描加染色的表现手段。

二.林风眠视野开阔,胸怀宽广,能够容纳各种人类文化遗产和各种风格流派。他以调和中西艺术为核心的艺术观与教育观就是当时打破中西方艺术边界的创举。当时的国立艺专,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并驾齐驱,相互交融,构起中西合璧的艺术体系,而且将文学,哲学,音乐等学科融入到艺术教育中,体现了林风眠主张全面发展的美术教育理念。

国立艺专的学生中不仅出了像吴冠中,赵无极,李可染等享誉世界的艺术大师,也出现了像王朝闻,李霖灿,艾青这样的学者诗人。

三.刘海粟的教育体系到底是什么?他的教育思想,教育思路大都已经湮没在历史的烟尘中,面目模糊不清,这其中有历史的原因,也有个人的原因。

四.1.从事中国画技术基础的锻炼。

2.注意诗文书法金石之辅助。

3.骈考画史,画理,即古画之鉴赏。

4.最后的重点,在品德与胸襟的修养。

潘天寿在中国画的教育中,始终坚守着传统文化的脉络,他提出的“中西艺术是世界上的两座高峰”“中西艺术应该拉开距离”“书法,国画,篆刻分系教学”的教学体,也是中国唯一一所强调诗书画印的独立教学体系,对现代中国画的发展影响至深。

有一天,潘天寿曾去虎跑找到了弘一法师,诉说自己也想当和尚的愿望。不料法师不主张他出家,并且对他说:“出家人与在家人一样,亦有派系之争,我看你还是不要出家,在家也可以返璞归真的”。

后来,潘天寿在画室里,一直高悬着弘一法师的对联:

戒是无上菩提本

佛为一切智慧灯

借此自勉。

2017年5月中国美术馆潘天寿诞辰120周年大展归来后初稿,2018年3月19日定稿,心系转塘象山,值中国美术学院建校90周年大庆时,一轮明月耀天心,同时纪念弘一大师李叔同先生落发为僧100周年,亦算是送给自己的一份礼物,一生何求?念现实安稳,岁月静好,惟愿天下好人一生平安,天下父母平安度春秋。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国内古风音乐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