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到底有什么可看的?

2023-05-10 14:56:27


趣说《清明上河图》


再过两天就是清明节。

“清明”这俩字让我想起了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而《清明上河图》和《红楼梦》这两部著作,是我最喜欢的两部古代文学艺术作品,虽说是一书一画,但绝不仅仅是书画,它们同是当时当地时代的记录者和风俗的记账本,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那个年代的社会、、经济、民生等方方面面的问题。

我一直在读《红楼梦》,读了20年。熟悉的朋友可能都知道,红楼梦这部小说中写了多少人呢,由于各种统计方式不一样,大概有700多个人;可是你们知道《清明上河图》画了多少人吗?大概810多个人,而且没有敷衍塞责、应付了事的,个个都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也就是说,每一个人是干嘛的,什么职业,什么穿着,去往哪里,哪怕是表情,你都能用放大镜约略看出来。这个是非常不容易的。

我刚才说要用放大镜才能看出来表情,有朋友就会问,那这个画多大啊?难道很小吗?

长528.7厘米,宽24.8厘米。

宽比A4纸的宽略宽一点,比A4纸的长略短一段;长5米多,两层楼高。虽然很长,但是要在和A4纸差不多宽的画卷上画那么多人物,还是很困难的,你要画山画水画树画桥画亭台画城楼,不是人物的特写图。人得画的非常小,所以极其显示画家功力。

有人说,这个图毕竟900多年了,到我们今天肯定有缺损,应该不止528.7厘米。我给大家分析一下啊。

我们大家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是有规划的,更不用说写篇小说,画一幅巨制,而且清明上河图还是宋徽宗给张择端的一个任务。《清明上河图》有什么样的规划呢?

我把这个5米多的画等分成三份,每一份的中间都是一个焦点性的事件,或者说矛盾冲突。


第一个事件是什么呢?

中间部位是一匹马受惊了,赶马的人在后面追逐,前面有一个孩子在那傻头傻脑的站着,看孩子的大人赶忙扑上去想抱住孩子。受惊的马的左前方茶馆里很多人在回头看。当然很可惜,这头受惊的马现在我们只能看到它的后半身,前半身因为年代的原因没有了,画的颜料脱落了。


第二个事件是什么呢?

第二部分描绘的是虹桥这一段。焦点就是这幅画的最中间,也就是第二部分的中间。一条逆水而上的船要过桥,结果船头有点偏斜,马上要撞上桥边和岸边。在这个图中我们看到的是什么呢?船上的人和虹桥上面的人,大家大惊失色,有的赶紧采取紧急措施来防止事故的发生,有的面露惊讶观看情况的进展,有的船夫赶紧用一个杆子抵住虹桥的一端来调整方向,有的桥上的人在往下面抛绳子来给船上的人用,在桥头上我们还可以看到一个老太婆,在忙着指挥船的调度,我们可以猜想她是一位很有经验的船家。


第三件事情是什么呢?

城门口,有一组五人,有一个人骑着驴要远行,驴旁边跟着一个牵驴的和一个挑夫;两一个人跪着在祭路神,旁边杀了一头黄羊,旁边站着一个人在给他念祭路神的词。在这一组人后面,有一位大叔赶着骆驼出城,指着前面祭路的人赶紧闪开。这一组图有争论,有的人说这是骑驴的富人把跪着的大叔撞到了,但是我感觉不是,因为驴好像挺温顺的,关键是挑夫的表情和颜悦色,骑在驴上的人的表情有点依依惜别的不舍之态。

所以这样来分析的画,这幅图应该是比较完整的。我觉得流传下来的这幅《清明上河图》没有缺失。


就像《红楼梦》引得后世无数人为之研究、著述一样,《清明上河图》也有很多研究者、揭秘者。《红楼梦》距离我们现在才300年,《清明上河图》距离我们900多年了。很多专家通过各种研究得出,它是张择端在宋徽宗崇宁年间(1102-1106)中后期绘制的。

900多年朋友们,一幅画竟然完好的保存下来了,你不觉得这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吗?一个青铜器好理解,一个陶瓷好理解,一栋建筑好理解,但是一幅画竟然经历近千年保存下来,真的太难得了,因为它太柔弱了。

所有有很多朋友问,现在这个画不展出吗?展出,但是机会难得,因为每一次展出,都是对画的损坏。而且现在很大程度上,展出的是它的复制品。这个复制品有故事啊。

我们国家有一个著名的古画临摹大师,女士,叫冯忠莲。1962年冯忠莲国家派给她的一个任务——临摹《清明上河图》。她是全力以赴,每天早出晚归,不论刮风下雨,酷暑严寒,从不间断。当时,由解放军战士取出这幅画,护送到她的工作的地方,由她临摹,每天结束后再由解放军战士把画护送回故宫博物院。中间停止了一段时间,1976年继续临摹,这时她已年近花甲,患有高血压和眼底血管硬化症。而且经过十年岁月绢素、色彩、臂力都有很大变化,她克服重重困难,使摹本保持前后一致,丝毫看不出衔接的痕迹。1980年9月,终于大功告成。摹本的艺术效果和古旧面貌,与原作极为相似,也被故宫博物院列为一级保护文物。 

今天的趣说《清明上河图》,我们先开一个头,里面有什么景色、什么行业、什么人物、什么穿着、什么风俗,我们在后面几天的更新中,会给大家一一讲解说明。



换个角度看文化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国内古风音乐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