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音实录】张煜宵:《清明上河图密码》

2023-05-10 14:56:27

说书人:张煜宵

收 听 | 点击语音,即可收听


分享书籍
《清明上河图密码》

个人介绍
心理咨询师 NGH认证催眠师,纽约大学心理系硕士。生命感受的每一秒都那么微妙,我不会拿它们和任何事物交换。

话题简介
是非混杂之地,君子慎言慎行。与其一番闲谈生烦恼,不如细读两行书。一次从四个角度扯开线头,能追读下来的读者,都是脑力高手。

现场实录
第一位说书人:张煜宵

大家好,那话不多说,我们直接开始今天的分享。《清明上河图》,大家知道,堪称史上第一画,出自北宋画家张择端之手。可是画完不久之后,金兵就大举入侵,杀人焚城,汴京城内的大火那可是烧了三天。张择端在画这幅画的时候,把汴京的繁荣都画了出来,可是他,也画出了另一面。比如说:大家看荧幕,有没有看到望火台变成了凉亭;军营变成了茶铺,茶肆摆上了小桌小凳;我们装消防用水的军桶装上了军酒,兵卒饮酒无度;而城门大开,胡人来去自由;商铺呢也是违规搭建,隐患重重……但张择端呢,我们把他看作是呈现者,但是这件呈现让我们看到了千年前的种种弊端,也看到了大宋、辽、金、方腊、金夏及高丽六方势力的奇幻格局。

那我今天讲的这本书《清明上河图密码》的作者冶文彪就是把对清明上河图的这种痴迷,研究了《清明上河图》整整十年的时间,翻读史料,然后呢,他写下了这本书,把画中的八百四十二位人物一一还原,再加上画外的一些人物,全书的人物达到了一千多名。这种人物数量,和《红楼梦》、《三国演义》人物的数量是相当的。

那今天为了给大家一个更好的体验,我邀请大家和我一起穿越到宋朝。那既然是穿越,那就要有时间和地点。时间是北宋宣和三年,就是公元1121年。公元1121年是多少年前呢?2016 - 1121 = 895年前。那么是哪一天呢?《清明上河图》,顾名思义,那就是清明那一天了。地点是哪里呢?这河是什么河呀?汴河。那汴河是哪一条河,是现在的河南开封的一条河,汴河上的这座桥,就是大名鼎鼎的虹桥。
 
有了时间和地点,我们就可以一起穿越了,现在呢,请大家一起闭上眼睛,我们一起穿越到895年前的汴河虹桥上。

清明上河图

好,请睁开眼睛,我们现在已经穿越到了汴河虹桥边,那我们穿越后的第一件事是什么呢?
 
我们得知道现在都发生了什么,不然我们可能会乱说话。那我们就知道啊,去年年底,。这件事对我们有什么影响呢?,汴河时常是被船只挤满,腾让不开。而现在呢?我们可以看到这幅图上,船只寥寥,屈指可数。,给整个大宋带来了重挫。
 
那我们要知道的第二件事是什么?现在教派的主流是什么呀?是道教还是呢?我们知道是道教。北宋时期,许多××寺更名为××观,很多和尚变成了道士。同时也有很多人造出祥瑞争取得到重视。
 
第三件事,当下的选材制度是什么?撤除了“三舍法”,恢复了科举制。“三舍法”是王安石变法的项目之一,“三舍”是外舍、内舍、和上舍三等,就像现在初中、高中、大学这样分层的学校教育,读完一等才能升学,避免用像科举制这样的一场考试决定一生。
 
第四件事,我们要知道有哪些人名是不能堂而皇之提的,只能私下悄悄说的。第一个就是刚刚提到的王安石。王安石倡导的新法变法失败,蔡京得势。但是是新法存在问题吗?并不是,更多的是推行不力,官宦子弟不愿意放权,富贵人家不愿意平等。你们知道还有谁的人名不能提吗?和常州有非常大的渊源。对,那就是苏轼。苏轼被贬,牵连了一系列人。由此也可见,北宋政局极不稳定。
 
那第五件我们要知道的事就是,北宋的国姓是赵。
 
好了,知道这五点史实,我们就可以放心大胆地走走逛逛,在虹桥边上看看景色,听听说书的人,看看这些杂货铺……

第一位说书人:张煜宵

我们一起走着逛着,突然呐,听到虹桥那边传来一阵叫嚷,声气似乎很紧急。我们看到,许多人都趴在桥栏上,全都望着桥下一只客船,纷纷挥臂叫嚷。那只客船,正要穿过虹桥,桅杆却高过桥梁大半截,眼看就要撞到桥梁。船上的人很着急,想把船停住,在水流很急的情况下,船头掉转了。这时,我们看到一个身穿褐色锦衣的人爬上了顶蓬,指挥船员喊着号子调整桅杆,这人应该是船主。另有一个妇女带着一个五六岁的孩童,竟也爬到顶蓬上。我觉得很奇怪,船要遇险,大家手忙脚乱,这妈妈抱着孩子上船顶干什么。在大家的合作下,船终于掉转了船头,慢慢驶进桥洞。
 

我们继续往前走,欣赏两岸风光。可岸边的人又叫嚷起来,“烟!烟!”我们闻到一股木樨的香气。我们看到,客船半截已经驶出桥洞,船上竟然烟雾腾腾,渐渐将船身罩住,只能依稀看到顶蓬有人影晃动。


虹桥上游不远处,泊着两只船。前面一只是新船,涂着鲜亮的红漆,下了锚停在水中,离岸有一段距离。这只被烟雾笼罩的客船一路疾驰,仍不减速,竟直直冲向前边那只新船。新船的窗户全都关着,方才还听到里面男男女女在说笑唱歌,现在却听不到任何声响,也不见有人出来。
 
紧接着,两船相撞。前面那只新船剧烈晃动,后面那只客船虽然停住,却依旧雾气蒸腾,那雾气将新船船尾也一起罩住。雾气渐渐越缩越短,不多时,只剩新船尾部一团,而雾中那只客船,竟凭空消失!
 
我们正在吃惊,那团雾中忽然飘出一个身影。那身影似乎是位道士,白色道袍,白色道冠,一领白色大氅,迎风翻飞。他身后,竟有两个小童并肩而立,也是小白冠,小白袍。他们飘离白雾,在水面顺流滑行,漂向虹桥。那白衣道人在水面上张开双臂,上下挥动,如一只白鹤凌风而舞。两个小童在后面撒着花瓣,竟然是新鲜的梅花花瓣,清明时节早已过了梅花时节。他们站立的白毡后忽然展开一匹银帛,越展越长,上面可见几个泥金大篆字。是什么呢?我不告诉你。

我们刚刚经历的这个事件,是整本书的一个出发点。这个案子被称为“梅船岸”,被赵不尤接下了。赵不尤姓赵,我们刚刚讲的,是大宋的国姓,所以呢,赵不尤是宗室子弟。但是他不愿意担任虚职,不办实事,所以自己办了个“书讼摊”,查案办事,非常有威望。
 
赵不尤有个弟弟,叫赵不弃,号称“百趣”,做事全凭有趣,没有常心,却极潇洒。他在赵不尤接“梅船岸”的同时,探查起“变身案”:一个好端端的姑娘在寺庙烧香时忽然晕倒,别人抱起她,却发现她变成了另外一个人。
 
赵不尤收养了一对兄妹,这对兄妹的家人因苏轼被贬流放而亡。兄长叫赵墨儿,有才干,却胆小不自信。尽管如此,他依旧扛起了同时发生的第三条线,“香袋案”。“香袋案”由一对母子被绑架而起,香袋里藏着的是一颗价值连城的珠子和一对耳朵,可这个香袋却接连被掉包,珠子也出现了很多颗。
 
和赵墨儿同样被收养的妹妹赵瓣儿深受哥哥们的影响,想做个女中豪杰。她暗中查起了第四条线,“范楼无头尸案”:一个太学院的学子在范楼被杀,脑袋不见了。
 
这四条线看似毫无关系,却交织在一起,幕后引向一个大阴谋。随着故事的推进,每读一个章节,我的脑中都能听到苏醒的声音。就像在一个空间里,暗着的灯泡一个个被慢慢地点亮。

第一位说书人:张煜宵

这本书,把一幅平面的图,变成了824个人的立体故事。读这本书,我有三个极大的感悟。
 
一、  心理学上说,对一样东西尤其喜欢,往往是因为自己缺那样东西。那于我而言,对这本书的痴迷,是因为所谓的真相从未像现在这样触手可及,自己作为局外人,从未这样冷静。不用担心自己成为了“蝴蝶效应”的一员,亦或是自己的影响力不够大。
 
二、  这些怪事里面全是一往无前、追名逐利的心,外面却都配着一本正经、惨淡经营的脸,难有例外。
 
三、  时局的频繁变化能杀死很多优秀的人才。我们可顺势而为,但绝不能随波逐流。
 
这就是我的分享,谢谢大家!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国内古风音乐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