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中“上河”二字,什么意思,你说说?

2023-05-10 14:56:27


国宝《清明上河图》中的“上河”二字是当今人很陌生又颇为费解的一个词。正因为如此,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出发,对“上河”一词作出了五花八门的不同解释。



有人说社会上流传“上河”有“四说”,就笔者目前所知不止“四说”,而是有8种之多:


1.“上河”是名词,是“汴河”的别称。中央美术学院金维诺教授认为,“上河”是“当时民间对汴河的俗称”。


2.台湾成功大学历史系教授萧琼瑞认为“清明”是一个形容词,之后衔接应当是一个名词“上河”。他认为,“上河”亦可作“上都之河”或“都城之河”讲。


3.“上河”乃古汴州地。元大德二年,宋末元初文学家戴表元在一则跋文中将《清明上河图》画卷与汴京联系起来,跋文中称“上河乃古汴州地”。


4.“上河”是逆水行舟之意。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杨伯达先生认为,“上”只能作“上水”解,“河”即汴河,“上河”即在汴河逆水行舟之意。


5.“上河”是汴河的“上游”之意。已故的国家文物局离休干部臧华云女士在其《谈清明上河图》一文中曾提出过此观点。


6.“上河”是“御河”之意。开封市建筑设计院高级工程师张亦文先生从考证金明池又名“上池”的角度来考虑,认为“上”指君主,含有“御用”之意。既然金明池由于属皇家专用而得名“御池”,御池即“上池”,因此与之相连的汴河称为“上河”亦属自然。


7.“上河”是“上坟”之意。清代吴荣光等人有“上河犹言上冢也”之说,今人更直白流传为“上河”就是“上坟”。


8.“上河”是到河边赶集、赶会之意,这是多数学者的主流之见。河南大学周宝珠教授是力挺此说的学者之一。他说,“上”字是动词,有“到”和“去”之意,“上河”二字和“清明扫墓叫上坟、赶集叫上街等是用同一个语法”。


如此众多的解释,确实让人迷惑。




其实“上河”一词如同“上街”一样,意思本来很简单,就是“到河边去”的意思。在此,本文分几层意义来逐步解释其含义。


1.“上河”二字基本意思是“到河边去”。


汉语词汇中带“上”字的词很多,其中的“上”字在多数情况下是表示“到”或“去”的意思,也就是说表示到什么地方去的意思。比如“上街”就是到大街上去的意思。其实“上河”一词本来很简单,“上河”中的“上”字也和“上街”的“上”字意思一样,是表示到什么地方去的意思。但我们把“上”字与“河”字组成词组,“上河”二字就是到河上去之意,直译其意就是到河的上面去。但河里有水,人怎么能站到水上呢?这正是它的费解之处。对这个词我们不能机械地把它理解为“到河的上边”,其正确释义应该是“到河边去”,这是古人传下来的用词习惯问题。 对此,可以拿一些与“上河”一词相近的词来佐证:例如有些词也不能理解为到什么上边,如“上学”是到学校去之意(或在学校学习)而不能理解为到学校上边去。“上门”是到家来之意而不能理解为到门上边等。同样也有类似“上河”词意而只能把“上”字理解为到什么边的词:如 “上坟”一词,是到坟前边祭奠之意而不能理解为到坟的上边。说白了,“上坟”不是到坟上边,同样“上河”也不是到河上边,而只能将其理解为到“河边去”之意。


2.“上河”二字是“上河活动”的概称。


“上河”一词还有更深一层意思,这就是“上”字词组具有较高的概括性,是一种动词缩略语。因此对“上河”一词的解释也不能简单为到河边去,它还包含有到河边进行某种活动之意,是到河边进行某种活动的缩略语,是河市活动的概称。仍以“上坟”一词为例,既有到坟前边去的意思,又有去烧纸、祭奠之意。在过去还有添坟、扫墓之意,是“上坟活动”的概称。再如河南土话“上集”所表达的意思是到集市上去买卖东西或逛集市、看热闹,是“赶集”活动的概称。其实,“上河”二字所表达的意思和“上集”极为相近,就是对人们到河边去观看汴河漕运繁忙景象、达官贵人和平民百姓到郊野上坟以及人们到河市进行集市贸易、买卖东西等活动的概称。若把这些活动统称为“上河活动”,那么“上河”二字就是到汴河岸边观景、赶河市等“上河活动”的概称。画家所表达的“上河”之意,正是这种广义的上河活动,画家没有把当时繁荣昌盛的东京市区作为主景,而是自王员外家的城市一隅向城外扩展,形成以虹桥为中心的画面主题。城内店铺顾客稀少,人们都拥向郊外去上坟或到虹桥附近赶河市,这就是画家以“上河”为主题向世人所展示的上河风俗画卷。由此可知,“上河”一词作为通常的解释是“到河边去”之意,而在图名中其完整的意思应该理解为“到河边去赶集、赶会”之意。


3.“上河”一词是开封已经失传的一句土话。


将“上河”一词理解为“到河边去”的这种解释在金朝、明朝以前并无争论。近年之所以有不少学者提出种种新的解释,其根源在于近代人对这个词不了解,认为汉语中不存在这个词,可能另有含义,因此提出许多不同含义的新解。其实“上河”一词确实存在,它是过去开封流行的、独有的一种把“到河边去”简称为“上河”的一句土话。开封黄河两岸的人就常把到河边去的活动称为“上河”, 若到黄河边去从事农活儿,就说“去上河咧”。在开封黄河岸边居住的村民大多数在黄河防洪堤里和堤外都有耕地,若到河滩里去锄草,就说是“上河锄地”,以区别于防洪堤外的土地。“上河锄地”“上河收麦”这类说法就如同山里人说“上山砍柴”“上山打猎”一样,在黄河两岸被广泛使用。


“上河”二字虽然对许多人很陌生,但它在开封一带流行还是有其历史根源的。河南是特别喜欢用上字词组的地方,在河南有很多带“上”字的词组是民众经常使用的方言土语而至今也未被列入国家字典。如河南人把“进屋”说成“上屋”,把“入席就餐”说成“上桌儿”,把“赶集”说成“上集”,把到田里干活儿说成“上地”(或“下地”)等。由此可见,在开封比照“上山”“上街”“上地”等习惯而出现“上河”这样的习惯用词也是很自然的事。虽然“上”字与“河”字组成词组后直译其意容易被人误解为到河的上边,有点不合逻辑,但对百姓来说,什么词方便就用什么词。“上河”一词比“到河边”“到河沿”用起来更方便顺口,因而这个不太合逻辑的习惯用语就被民众广泛流传使用,诸如此类在汉语演化过程中不足为奇。


“上河”是与河运及河边活动相关联的词,新中国成立后这种土语逐渐减少,所以说“上河”这句土话连现在的开封年轻人也不知道,这是人们对它寡闻的主要原因。


4.“上河”是北宋京城流行的一种时尚风俗。


北宋京城的人为什么要在清明的时候去上河?关于上河风俗的来历,周宝珠有较详细的考证,他指出汴河是引用黄河水而形成的一条大运河,每年冬季黄河进入枯水季节,汴河无水可引就要停航。而到每年清明节时是第一次开航时间,首批漕运船队进入京城时异常热闹。漕运不但带来了居民翘首以盼的生活物资,也使汴河两岸河市贸易骤然繁忙起来。因此,城内居民纷纷出城上河观看漕运风光或者是赶河市购物,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清明节时必定要去上河的风俗。


由于虹桥是漕运船只入京的咽喉之地,也是大型船只上下货物之地,自然形成了最繁华的河市交易市场,所以京城之人进行上河活动的主要地点就在虹桥一带。虹桥也是京城人士出城上坟的必经之地,因之虹桥上下车水马龙热闹非凡,这也正是画家要以虹桥为中心来描绘“上河”主题的原因。




笔者认为,“上河”二字不过是画家按当时习惯使用了一个普通方言词汇,并无其他高深莫测的含义。正是由于人们对“上河”二字的寡闻和不解,才导致学者们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以至于出现了“上河”是“汴河”之别称、汴河“上游”之意、“逆水行舟”之意、“御河”之意等诸多解释。这些说法虽有一定的道理,但多是从一个单一的画面去理解,没有紧扣画卷的主题,涵盖不了全幅画面所展现的漕运及河市等诸多上河活动内容,因此表达意思比较片面,故不可取之。


画家把此画命名为《清明上河图》,题意很明显,就是“清明去上河”的意思。奈何历史久远、物转斗移,使“上河”的正确词义从人们日常用语中消失,才平添了些许陌生和误解,但愿此文能与诸家达成共识以正其名,权作引玉之砖吧!


作者:郭祥

本期编辑:李雯


开封日报 ID:kfrbwx

点击【阅读原文】免费阅读开封日报电子报


觉得不错,请点赞↓↓↓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国内古风音乐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