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美——走进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六)

2023-05-10 14:56:27



诗画世界金达莱村


卷首


  一朵,两朵,千朵,万朵……


  山坡上,草地里,灌木丛中——这田野间热烈盛开的第一朵花,是坚贞,是美好,是吉祥,是幸福,是悄然而至的春天使者,是一个民族不屈的时代强音。


  没有什么,能够像金达莱花那样长久地盛开在当地人们的心田。


  她热烈、绚丽,灼灼绽放了一树浓郁的芳华,美丽得如同那翩翩起舞的白衣民族。


  她空灵,含蓄,默默积聚了一股顽强的力量,。


  行走中,也许你去过无数的村庄,或静谧,或古朴,或现代……但当你的双脚踏上这片浴火重生的土地,你会有不同的感受——


  走近金达莱,就走近了一个勤劳善良、热情活泼的朝鲜族群落。


  走进金达莱,就走进了一幅画,走进了一首歌,走进了一支舞。

景深


何须名苑看春风,

一路山花不负侬。

——杨万里


  金达莱的花语,为长久开放的花。


  在朝鲜族人民看来,金达莱花是春的使者,带来了温暖的阳光和重生的希望,是长久的繁荣,是喜悦和幸福的象征。


  带着喜悦幸福和对长久繁荣的期冀,2010年洪灾重生后的明岩村,借着村西绵延的杜鹃花海,更名作金达莱村。



  由于是吉林省乃至全国少有的独具鲜明朝鲜族特色的村庄,早在2009年,。


  在2010年洪灾过后的重建工作中,考虑到朝鲜族村民长久发展的问题,和龙市把灾区重建工作纳入了新农村的总体规划,将重建新址选在了公路边。


  总体规划下的金达莱民俗村占地面积达45公顷,划分为包括特色农业产业区、庆典广场、假日农场、民俗商业区、高级别墅区、民俗酒店等在内的十大分区,设计了购物中心、文化娱乐广场、停车场、小型公园等供村民和游客生活娱乐的公共区域,同时为今后招商引资和发展民俗旅游业预留了足够的空间。


  作为和龙市“平岗绿洲”建设的重要节点,规划完成的金达莱村,将被打造成和龙市乃至延边州的一张城市名片,为长吉图开发开放作出有益的探索。



  2012年5月,和龙市在金达莱村举办了第五届金达莱文化旅游节,不少远近游客慕名前来,享受了一场具有浓郁朝鲜民族风情的文化盛宴。


  如今,在延吉通往长白山旅游的必经公路和龙段,必会看到临路的花海,屋檐飞翘;木制的烟囱,青烟袅袅。


  梁木房子,墨瓦白墙,在古树下低矮错落;沙土小道,石头院落,有书声琅琅,鸟鸣幽幽。若是你贪恋那一簇簇花海,略顿下脚步,还可看到几个朝鲜族女子,穿着素白服饰,荡起高高的秋千。


  这就是明岩新村金达莱,一个日臻完美的朝鲜族民俗度假村。


          


回首



冰雪金达莱


山山金达莱,

村村烈士碑,

红心振双翼,

延边正起飞。


,1986.8


  这是62岁的贺老首次视察延边时,眼见漫山杜鹃掩映烈士枯骨时提笔挥就的一首诗。



  冬去春至,金达莱是长白山脚下绽放的第一朵花。


  金达莱花,即杜鹃花。,寄托着对革命烈士的讴歌和缅怀,中原儿女将这花唤作“映山红”。


  和龙市是东北的革命老区之一。1930年,。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再到抗美援朝,从这片热土走出了三万多名放下锄刀保家卫国的战士,却有三千多人永远没能走回来。


  据文献记载,,整个东北有62942名朝鲜族青壮年参军,牺牲3万多名,仅延边地区就有13450名烈士。


  可以说,当时每三五名抗联战士中,就有一名是朝鲜族战士。


,朝鲜族战士和汉、满、蒙古、回等民族的战士一起出生入死,奔赴沙场,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朝鲜族人民用鲜血和生命,在这片土地上谱写出一曲曲感人至深的爱国之歌,不断激励着后人。

 

  明岩村距和龙市区21公里,是一个拥有百年历史的村落。百年风雨,并没有将朝鲜族的传统文化销蚀,这个村子也因此成为延边地区为数不多的朝鲜民族风格最为浓厚的村落。


  然而在2010年,吉林省和龙市遭遇了百年不遇的洪灾,许多村庄被洪水摧毁。明岩村就是当时受灾最为严重的村庄之一,404户住宅受损,其中85户需要重建……


  两个月后,一座崭新的村庄赫然出现在人们眼前——



  金达莱村,山依,水伴,花为名。


  若是站在高处俯瞰,整个村庄,宛然一枝正迎春怒放的金达莱花。


  每当人间四月天,长白山上千里雪海尚未消融时,山脚下,漫野的金达莱花早已映红了半壁苍穹。热烈的报春之花如霞似火,花香浸透了整个村庄。


  万花丛中,朝鲜少女踮着脚尖跳起长鼓舞,鼓声悠悠,娓娓道来。


  讲述的是一个百年老村新生的故事。


          


栖息


刚柔兼济的诗话世界


  朝鲜族具有柔中带刚,文而不弱,雅而不俗的民族性格。体现到朝鲜民居上,就筑成了古朴而不失典雅的美。


  金达莱村的民居展现出朝鲜风格,依山傍水建得错落有致,虽是新建,却不仅没有浮躁气,反而平添了民风悠然。


  歇山屋顶,瓦片重重叠叠,顶中平行如舟,两头翘立如飞鹤。平矮的屋身以木作梁,稳稳坐在石台基上,刚柔相济的配合,显得敦厚而安适。


  作为与汉族根源相近的少数民族之一,朝鲜族的建筑也隐隐有着一股天人合一的气韵,黑白的色彩配着博冠古木,是一种浑然天成。石砌的院墙,碎砂土路,不经意间流露出平和闲适的生活情调。草编的农器简单精致,三三两两地挂在屋墙上,或散在院落中,素白、墨黑、玄黄,朴实的色彩构成了村落安静平和的气质。


  许是怕生活太过单调,朝鲜族才会有那么蓬勃而明丽的服饰吧,在这个宁静的村子,反而是人们身上的衣服增添了活泼的色彩。










  在村子的中心,不大的广场上高高立着个秋千架,秋千旁边,是个矮长的跳板。一高一矮,一纤细一凝重,配合得相得益彰。朝鲜族是个爱好体育运动的民族,而打秋千和跳板是专属于妇女的项目。天晴之日,总有几个身着明丽色彩的姑娘,围着高高的秋千架荡出一阵阵笑声。女孩子荡秋千,一定要荡得高,轻飘飘,悠悠然,巧笑倩兮,美目盼兮,风一样飞上去,若是够到了高高的彩带,或是碰响了小小的铃铛,才算没输了朝鲜女子的脸面。


  小小的村子不仅有自己的广场、运动场,小学,还拥有一个展示朝鲜族民俗生活的博物馆。金达莱民俗村经过深入调研、科学规划后,成为一个高质量的旅游景点。为了接待游客,村中还专门辟出一片客栈。


  重生的金达莱村,就像金达莱花语一样,长久地绽放着。金达莱花是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州花,延吉市的市花。朝鲜族人民爱极了这花,连路灯也都是金达莱花蕊的形状。天色渐暗时,一朵朵的路灯亮起来,沿着公路将村庄渐次装点。柔和的光从蕊心漫射开来,映着古韵悠然的屋顶和蔚然葱郁的树冠,别具一番情趣。


  夜色已深,灯光下的金达莱村变得缤纷热闹,甚至还多了层流光溢彩。茫茫夜色下,崇山峻岭中,深沉暗哑的山野突然涌出一片灯火辉煌,仿佛寂寞的山神施了个迷惑旅人的魔法,将传奇里的琳琅世界投影在不闻鸟语的林间。


  月光下,这里像是传说中的神界,苦旅者潜心期盼的桃花源。



          


聆听


灵动不止、活力不竭的大舞台



  当南国已近暮春,在延边却正是满山金达莱盛开的美好时节。徜徉在无边的花海中,无论是听一曲欢快浓烈的《桔梗谣》,还是一首深情款款的《阿里郎》,无论是看一场活泼跃动的农乐舞,还是赏一段婀娜多姿的长袖舞,都是那么令人回味无穷。


  不知不觉间,你已随着那悠扬的曲调,摆动了自己的身体,融进了这个生机勃勃、灵动不止的大舞台……



  徜徉在无边的金达莱花海中,远处传来阵阵欢歌。循着这歌声,一路溯源,便来到了位于金达莱村中心的一处下沉式广场,这里就是金达莱村的民俗文化广场。


  活跃而不失深沉、乐观而不乏冷静的朝鲜族,人人都是歌手,个个都是舞者,在节假日、婚礼或是老人寿诞之时,他们都会穿戴上鲜艳的传统朝鲜族服饰,尽情歌舞。


  这里无疑是体验朝鲜族风情的最佳去处,朝鲜族人生机勃勃的文化品格被演绎得淋漓尽致。


  优美婉转的朝鲜族民谣,极富浓郁的民族色彩,著名曲目有《桔梗谣》、《阿里郎》、《诺多尔江边》、《红太阳照边疆》、《长白颂》等。无论是朴实的歌词,还是流畅的旋律,都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州歌《长白颂》,表达了朝鲜族人民对党和国家的热爱,唱出了朝鲜族群众建设美好家园的奋发精神,是延边人民最喜爱的歌曲,是新时代白衣民族的最强音。


  歌咏生活体验和劳动感受的朝鲜族古代抒情民歌,被称作“打铃”。关于“打铃”的由来,一种说法认为,它源于朝鲜族人供奉亡人牌位的祭仪,也有人认为它是由封建社会的流浪艺人边打铃边唱而得名。节奏活跃、屈伸有致的“打铃”,最为著名的曲目有《鸟打铃》、《兔子打铃》、《纺车打铃》等。


  然而,这曲目众多、曲风欢快的朝鲜族民歌,若没有姿态万千的舞蹈相伴,想必会失去一半的韵味。


  这里,有渊源甚深的巫舞、扇舞——在神秘而丰富的舞姿里,依稀可以窥见古老的宗教印记,源远流长的民俗风情;


  这里,也有自娱自乐的扁鼓舞、农乐舞——于热烈、活泼、跃动的气氛中,全身融入他们丰收的喜悦,生活的满足,欢快的情绪之中;


  这里,还有男女皆通的长鼓舞、剑舞——不仅形式多样,还可在与之相辅相成的独特曲调中感受或雄浑激昂、或缓慢典雅的气场……



  “神游舞”、“请神舞”、“送神舞”、“娱神舞”、“逐鬼舞”等,都是朝鲜族巫舞中的重要种类。这一对整个朝鲜族舞蹈的产生和发展曾起过重要促进作用的舞蹈,通过纸钱舞、神剑舞、花舞、扇舞、铃舞等表演形式,还原了朝鲜族先民与他们所崇拜的神灵或者图腾之间的沟通场景。


  由女性手持花扇翩翩起舞的扇舞,源于古代的巫女活动以及朝鲜民俗活动中的扇子表演。舞台上,只见手持一把或两把扇具的舞者,和着特有的节奏与旋律,随着不断变化的队形,将扇具自由组合成丰富多样的造型和图案,真是赏心悦目,让人目不暇接。


  被列入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农乐舞,是朝鲜族人农事劳动中的自娱性舞蹈,最初源于古代的祭祀和狩猎活动。由29人组成的的农乐舞表演队伍,向观众们展示了朝鲜族的农耕生活。先导者持上书“农为天下之本”的“农旗”,后面是持唢呐、、无杖鼓、首鼓、副鼓、首法鼓、副法鼓等各种乐器的乐队,演奏出由12段曲调组成的欢快热烈的音乐。而扮演的官吏、猎人、执事、农妪、舞童等各种人物,用风趣的舞蹈、活泼的情节吸引着观众。其中,别具一格的象帽舞,常常将长达几个小时的农乐舞表演引向高潮——舞者头戴系有长、短两根飘带的特制斗笠,边击小鼓边转动飘带起舞,长长的、鲜艳的飘带在舞者的旋转过程中被甩出美妙的形状,令人无不啧啧称奇。


  此外,还有朝鲜族传统宫廷舞蹈长袖舞,舞者胸前系鼓、敲出激动人心之声而舞的扁鼓舞,舞者手持短剑、以“打铃”为主要节奏的剑舞,形式多样的长鼓舞等,无不让人领略到豪迈与率真的气质,让人感受到和谐与美善的律动。


  无论是朝鲜族女性细腻的内在感情,还是男性爽朗乐观的性格特征,都能在各式各样的音乐或舞蹈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金达莱民俗文化广场,不仅是笙歌曼舞、其乐融融的艺术舞台,也是龙腾虎跃、激情昂扬的运动之地。朝鲜族是一个爱好体育运动的民族。无论男女老少,都有其喜爱的传统体育运动,如足球、摔跤、滑冰、铁连极、秋千、跳板、竞走等。


  踢足球和摔跤,是朝鲜族男子普遍爱好的两项运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远近闻名的“足球之乡”和“摔跤之乡”,从乡到村一般都有自己的男子或女子足球队,每逢节假日,常举办以足球为中心的多种体育比赛。而摔跤作为世界上公认的最早的竞技体育运动,同时也是朝鲜族古老的体育和娱乐活动。在延边,每逢端午节或中秋节,四方摔跤手云集,争夺锦标。比赛时,双方穿上特制的服装,右腿上扎一束白色的带子,各自将左手套进对方的带里,右手抓住对方的腰带,裁判一声令下,双方同时立起,比高低,经过多局较量,获胜者牵着奖品——一头肥壮的黄牛,在锣鼓声中绕场一周。


  而跳板、秋千和顶瓮竞走等,是朝鲜族女子最喜爱的娱乐和体育活动。在金达莱民俗村广场上,就耸立着一个巨大的秋千架。荡秋千,也叫“打秋千”,有多种比赛方式:一种是以用脚碰着秋千架前方高树上的树叶或咬掉树叶(花朵)为者为胜;一种是在踏板底下挂一根长绳,测量秋千荡起的高度,高者为胜;还有一种是在秋千架前方竖两根树杆,杆上横拉一根系有铃铛的绳子,荡秋千者以碰铃次数多少决定胜负。


  广场上还进行着一场别开生面的“顶瓮竞走”比赛:参加者齐齐站在出发线上,头顶一个盛有10斤水的蓝色瓦瓮,裁判员一声令下,她们即快步疾走,赛程有时为100米,有时为200米,以瓦瓮不倒、水不溅出和最先到达终点者为胜。 


                                                             


锦绣


“白

衣民族”的锦衣绣饰


  象征着纯洁、善良、朴素、大方、高尚、神圣的白色,是朝鲜族最喜欢的服饰颜色。因此,朝鲜族自古有“白衣民族”之称,自称“白衣同胞”。





  朝鲜族服装,无论是在以自种自织的麻布和土布为主的远古时期,还是在机织布、丝绢、绸缎等面料广泛传入的近现代,抑或是在时尚浪潮滚滚袭来的当今,虽经历了布料从粗朴到精致细腻、颜色从单一到绚丽多彩、样式从简便到不拘一格的发展历程,但短衣长裙,始终在朝鲜族服饰中占据重要的一席之地,始终是最具传统特色、最受朝鲜族女性青睐的服装样式。


  这也许是因为它更符合朝鲜族女性的审美心理,亦或是因为这种服装能充分反映她们温顺、善良和勤劳淳朴的美德吧。


  短衣,在朝鲜语中称“则高利”, 是朝鲜族人最喜欢的上衣,是一种斜领、无扣、用布带打结、只遮盖到胸部的衣服,以直线构成肩、袖、袖头,以曲线构成领条、领子、下摆、袖笼,直线与曲线相结合的结构自成一格,颜色以黄、白、粉红等浅色为主,袖口、衣襟、腋下则镶色彩鲜艳的绸缎边,穿起来既美丽又大方。


  长裙,朝鲜语称“契玛”,是朝鲜族女子的主要服饰,多用色彩鲜艳的丝绸缝制而成,有缠裙、筒裙、长裙、短裙、围裙等样式。年轻女子和少女多爱穿背心式的带褶筒裙和裙长过膝盖的短裙,以便劳动;中老年妇女多穿缠裙和长裙,冬天在上衣外加穿棉(皮)坎肩。缠裙由裙腰、裙摆、裙带组成,上窄下宽,裙长及脚面,上端有许多细褶,穿时缠腰一圈后系结在右腰一侧,因这种裙子未经缝合,故穿时里面必加穿素白色的衬裙。


  朝鲜族成年男子上身也穿素色“则高利”,斜襟、宽袖、左衽、无纽扣,前襟两侧各钉有一飘带,穿衣时系结在右襟上方。他们一般喜欢在素色短衣外面加一件黑色外套,或者是其他颜色的坎肩。这种多用绸缎做面、皮毛或布料做里、带有3个口袋和5个纽扣的坎肩,在朝鲜语中被称为“古克”,穿上去显得特别精神。


  裤长腰宽、白色居多的“灯笼裤”,也是成年朝鲜族男子的最爱。这种被称作“巴基”的传统服饰,裤裆、裤腿都很肥大,便于他们在以火炕为供暖系统的传统民居中盘腿而坐。传统朝鲜族男子外出时,多穿斜襟、以布带打结的长袍,现在则改穿制服或西服。


  独具风情的七彩上衣,由七色彩缎缝制而成,象征着美丽、光明和幸福,一般是在集会和喜庆活动时穿戴,就好似彩虹在身。七彩衣也是朝鲜族儿童的主要服装,寄托着父母对他们的美好愿望。


  根据穿着者的年龄和场合,朝鲜族民族服装的制作也会选用不同的质地、颜色的面料。如未婚女子主要穿黄色上衣、鲜红裙子,衣袖上有色彩缤纷的条纹;婚后女子则穿绿上衣和红裙子;年龄较大的妇女就没有那么多的限制,她们可以在很多颜色鲜明、花样不同的面料中进行选择。


  色泽如此鲜艳、形式如此多样的朝鲜族服装,因为有了精巧细致的佩饰,显得更加完美、更加绚丽了——


  爱美的朝鲜族女性,常常喜欢在领结下挂一个精致的流苏,流苏上饰一块玉雕或一柄小银剑,其上有一环圈,下面则垂着长长的丝线流苏,与服装相呼应,形成整体美感。


  手工精美的绣花发带、绣花荷包、流苏,都是朝鲜族服装的绝佳搭配。当然也少不了朝鲜族独有的船形鞋。朝鲜族人的鞋子历经了从木屐和革屐,到草鞋、麻鞋和胶鞋,再到胶鞋或皮鞋的过程。船形鞋是朝鲜族人普遍喜爱的一种鞋,主要用人造革或橡胶制成,柔软舒适,因样式像小船、鞋尖微微上翘而得名。男鞋一般为黑色,女鞋则多为白色、天蓝色和绿色。


  丰富多彩的朝鲜族服饰,体现了朝鲜族人民热爱生活、追求审美的思想意识和精神风貌,其中呈现出来的素净、淡雅、轻盈的特点,不仅让人产生美的享受,更充实了五彩斑斓的服饰艺术宝库。


          


馔源


碗碟杯盏里的农耕气息

  一碗一碟里,盛满的是那丰收的喜悦和希望。

  一杯一盏里,荡漾的尽是平静的美满与幸福。


  民以食为天。在漫长的历史中,延边朝鲜族已形成了独特的饮食文化,并深深影响到了生活在周边的汉族群众。


  在金达莱村,你不仅可以在民俗餐饮中心品尝到不同风格的朝鲜族小吃,也可以悠然地盘着腿、坐在传统的朝鲜族民居中,与热情的主人们一同享受一桌地道的家常饭肴:打糕,泡菜,米酒……



  大米,大概是全世界最为普遍的主食之一,但恐怕只有在朝鲜族,才能让大米的原汁原味得到最为完美地体现,也只有在朝鲜族,才能见到以大米为原料制成的那么多的延伸食品吧!


  在金达莱村,随便走进一户村民家中,就不难发现院中摆放的一口大铁锅。擅植水稻的朝鲜族人,不仅喜食米饭,还擅做米饭,他们用水、用火、用锅都十分讲究——先将米淘洗干净后放置半个小时,等水浸透米粒后再下锅;煮饭的燃料主要为木柴,连做出来的米饭中也散发着一股天然的木香;做米饭用的铁焖锅有着底深、收口、盖严的特点,受热均匀,做出的米饭颗粒松软,金银相杂,饭味纯正,还能一次做出质地不同的双层或多层大米饭。每逢正月十五,朝鲜族人用江米、大黄米、小米、高粱米、小豆分别堆放到焖锅里做成五谷饭吃。


  勤劳聪明的朝鲜族人,不仅能焖出香喷喷的大米饭和五谷饭,还会用各种大米面做成片糕、散状糕、发糕、打糕、冷面等主食。


  朝鲜族民间有句俗语:“三伏天吃乌鸦头大的打糕,就全身都有劲。”可见朝鲜族人对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打糕”这一传统美食的喜爱。早在18世纪朝鲜族的有关文献中,就有关于打糕的记载。现如今,凡逢佳节或红白喜事,特别是朝鲜族“三大喜事”——周岁、结婚、花甲中,打糕都是不可或缺的招待食品。



  打糕的原料主要是上好的糯米,也称“江米”,将其浸泡一天后上锅蒸熟,然后置于打糕槽内(或石板上)反复进行捶打,直至成为糕状。打糕制成后,用刀蘸水将其切成小块,然后蘸着糕面吃。糕面主要由小红豆、黄豆或绿豆,加上松子、栗子、红枣、芝麻等炒制而成。


  切一小块打糕,蘸上香酥的豆面,口感细嫩、润滑、筋道,果然是名不虚传啊!难怪制作这一美食的传统工艺,被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直到上世纪80年代,打糕都还是用木槽和木槌或石臼和木槌制作而成。如今基本上都是用机器来完成这一工序。但在金达莱民俗文化村,游人仍然可以观看到或亲身体验传统的打糕制作过程。



  “八珍菜”和“酱汤”是朝鲜族餐桌上常见的菜肴。“八珍菜”由绿豆芽、黄豆芽、水豆腐、干豆腐、粉条、桔梗、蕨菜、蘑菇八种原料,经炖、拌、炒、煎制作而成。“酱汤”则由五花肉、小白菜、黄豆芽、土豆、海带、豆腐、平菇、西葫芦、尖辣椒等,以大酱代盐,加水直接炖熟而成。


  在朝鲜族人的餐桌上,还有两样必不可少的佐餐副食——咸菜和泡菜。泡菜也叫辣白菜,每到冬天,朝鲜族家家户户都会挑上好的大白菜洗净,辅以萝卜、黄瓜等共同浸泡在淡盐水中进行发酵,随后裹上辣椒面、姜末、蒜泥、香菜面、苹果梨泥、芹菜泥、鲜虾酱等调料,低温放置数日。每家少则几百斤、多则上千斤的辣白菜,一直能持续吃到第二年春天。吃起来清脆爽口、咸淡适中的咸菜和辣白菜,不仅能助消化、增食欲,还有解腻解酒之功效,既是普通居民家中的日常菜,也能登红白喜事之各种宴席,备受朝鲜族人民喜爱。



  外焦里嫩、甜辣香酥的烤牛肉,因以当地山野间散养的黄牛为原料,辅以秘制的朝鲜族调料,吃起来别具一番滋味。


  大快朵颐之后,尝一口主人自家酿制的米酒,顿觉清甜爽口,香气宜人。米酒是朝鲜族招待客人的佳品。热情的主人介绍道,朝鲜族人还会在正月十五早晨空腹喝碎米酿制的“耳明酒”,以助耳聪。


  朝鲜族人对礼仪的崇尚,在餐桌上也能得到体现。无论哪顿饭,桌上的匙箸、饭汤都有固定的位置和摆法,如匙箸应摆在用餐者的右侧,米饭摆在桌面左侧,汤碗摆在右侧,带汤的菜肴要摆在近处,不带汤的菜肴摆在其次的位置上,调味品则摆在桌面中心等。每逢节日或遇喜庆之事,必要大摆筵席,餐桌上摆一只煮熟的大公鸡,公鸡的嘴里还要叼一只红辣椒。筵席的传统菜点不仅花样繁多,而且造型华丽,好多食品都要做成鸟兽形态。


                                                            


行走


  如果你想到长白山体验冰天雪域风情,在202省道上一定能望见紧邻省道、掩映在金达莱花海之中的金达莱民俗村;如果你想一览延边最著名的有机水稻产地——60里平岗绿洲,那么就先来金达莱村吧,因为这里正是60里平岗绿洲的起点。



  金达莱民俗村位于集“千年古都”、“歌舞之乡”、“金达莱故乡”等美誉于一身的和龙市。自然风光、民俗风情、边疆风貌、人文历史、雪域风韵——这五大得天独厚的优势资源,共同构造了和龙市的五大旅游品牌。目前,和龙市已形成了长白山环线、图们江边疆线、赴朝鲜跨国线、平岗绿洲线四条旅游黄金线路。


  国内外各大城市都有航班抵达延边州延吉飞机场国际航空线路连接国内外各大城市,而在延吉火车站,每10分钟就有一趟到和龙市往返的专车。从延吉出发,沿着“延吉—和龙”一级公路行驶,在距和龙市区21公里的公路北侧,就是金达莱村。


  金达莱村一面环山,三面环水——背靠金达莱山,夹皮沟河与蜂蜜河绕村而过。这里距唐代渤海国中京显德府遗址公园3公里,不仅紧邻“延吉-和龙”一级公路,202省道也由此穿越,是通往和龙、龙井、延吉旅游的交通枢纽,也是延边州赴长白山、仙景台、先锋国家森林公园及朝鲜平壤等地的必经之路,由此经过到长白山旅游的游客每年都超过80万人。


  因此,如果你想到长白山体验冰天雪域风情,在202省道上一定能望见紧邻省道、掩映在金达莱花海之中的金达莱民俗村;如果你想一览延边最著名的有机水稻产地——60里平岗绿洲,那么就先来金达莱村吧,因为这里正是60里平岗绿洲的起始点。


门票价格:20元/人

开放时间:全年

停车场信息:停车场可停放50辆大中小型车辆

自驾指南:“延吉—和龙”一级公路、S202


  金达莱民俗村内有民俗美食体验区、民俗广场、下沉式庆典广场。美食体验区里可以品尝各种朝鲜族民俗美食;民俗广场里可以体验朝鲜族民俗运动秋千、跳板、摔跤等运动;庆典广场里可以观看民俗文艺表演及举行篝火晚会,也可以亲身融入朝鲜族民俗活动当中。


  在朝鲜族人口占全村总人口90%以上的金达莱村,村民的住房、饮食习惯、各种礼仪和风俗都保持了朝鲜民族传统古老习俗。因此,如果你来到金达莱村,掌握一定的朝鲜族礼仪与禁忌是很有必要的。


  来访时,朝鲜族人忌讳来访者敲门。客人进门前,应先干咳一声,或以“在家吗?”向主人示问;进门时应脱鞋,进门后上炕;


  尊老爱幼是朝鲜族的传统美德。因此,如果你在朝鲜族人家做客,应该注意对长者的尊重,如对长者应该起立让坐,并为长者让路,切忌当着长者的面抽烟或饮酒。




来源:、中国民族报社 合办)

监制/孙雅莉 统筹/肖静芳 编辑/王甜 制作/彭凤平




长按二维码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国内古风音乐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