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海宁这个乡镇惊现老街版《清明上河图》!据说镇里的人都能从上面找到自己的家!

2023-05-10 14:56:27

清明上河图

想必大伙儿一定都知道吧~

上面的每一个画面

都记录下了当时的城市面貌

和人民的生活状况

着实另人惊艳

不过

在咱们海宁袁花

有个人画了一幅袁花版的“清明上河图”!

据说画上的每一个细节

都百分百还原了曾经“老袁花”的模样

 如果你是个老袁花

 指不定还能在这幅画上找到你的家~

我的天

谁这么厉害?


连画上的树

都是真实存在过的!



大潮君话不多说,先给大伙儿看一看这幅画!

▲1984年袁华镇镇中心轮廓图


这幅画画的是1984年袁花镇的镇中心,夕阳西下,货船“轰轰轰”地在河道里开着,有人挑着担在路上走着,有人拉着三轮载着客,老人们提着菜篮子回家做饭,妈妈拽着贪玩的孩子回家,男孩子们骑着自行车你追我赶……


大潮君还拍了几张细节图,给大家好好看看~


是的,这所有充满着生活气息的画面,都是1984年“老袁花”镇中心每天夕阳下最真实的场景。


而且,别说这些细致的生活场景,就连画中的每一座桥、每一幢楼、每一棵树、每一扇窗户都真实存在于当年的袁花老街。


细心的小伙伴会在画的左上角发现,这幅画创作于1984年,署名为“汪楚庭”,也就是说,这位名叫汪楚庭的人,在33年前,创作了这幅画。那么,汪楚庭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呢?随着大潮君,一起来听听他和这幅画的故事吧~


“画笔是我记录家乡的唯一方式!”


汪楚庭今年已经76岁,在1956年,也就是汪楚庭15岁时,由于父亲在海宁工作,他也从上虞来到了海宁袁花,在一家印刷厂工作。之后一直到现在,汪楚庭一直都生活在袁花,没有离开过 ……


从小,汪楚庭就特别爱画画,虽然没学过,但是只要有空,他都会拿起画笔画一画。1984年,正值建国35周年的时候,42岁的汪楚庭突然有一个想法:现在的祖国、家乡变化这么快,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能不能为家乡袁花做点啥呢?


于是,一直酷爱画画的汪楚庭就想到,用画笔记录下袁花镇的面貌吧!“我买不起相机,那时候也没有手机,画画是我唯一能够把家乡记录下来的方式!”汪楚庭说道。


一有了这个想法,汪楚庭就特别激动,他立刻跑去文具店买了新的水彩颜料、颜料盘、黑色水笔和画纸。就这样,汪楚庭开始了这特别的创作历程……


“疯狂”一点又如何!


回忆起三十几年前画这幅画的经历,汪楚庭禁不住就笑了出来:“当初去外面画画的时候,都被人用异样眼光看的,哈哈哈!”


   “小汪啊,你一大早趴桥上干啥呢?  ”


为了把画中的建筑物画得更加逼真,汪楚庭可以说是啥都顾不上了!就比如说画桥,袁花的每座桥,用的砖头、建筑方式都不一样,所以汪楚庭都是一座一座研究过去的。


“那时候,因为要上班,所以我每天四五点就起床,趁着上班前的几个小时,带上一张白纸、一支水笔,就跑到袁花的各座桥上去了。”


“这是我们袁花的卖鱼桥,比较敦实的,桥墩都有好几个,画起来就比较复杂,我跑上跑下看了好几遍这座桥才给画出来!”


“这是马蹄桥,看着就简单很多啦,没有卖鱼桥那么复杂,画的时候花的功夫要少一点!”


“这是广福桥,较前面两座桥而言, 这座桥的桥面要平缓很多,画法跟前两座桥就又不一样了!”


为了把桥画立体一点,汪楚庭不仅会从桥的这头走到那头,从桥上走到桥下,每个角度都琢磨一遍,还常常会趴到地上看一下,时不时趴着拿出白纸勾勒一下,以便回家能够根据白纸上画得草稿再画到真正的画上。


“一座桥我要起好几个大早才能在白纸上把草稿画出来,那几天听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小汪啊,你一大早趴桥上干啥呢?脏不脏的呀?”


“那时候他每次画完画回来,裤子都别提有多少灰和泥巴了,有时候在家里画画,衬衫上还会染上颜料,不过看他这么开心,脏点又算啥!”汪楚庭的妻子在一旁笑着说道。


“小汪,又来兜圈啦?  ”



不过,光是把建筑和生活场景画逼真还不够,要记录下当时的袁花镇中心,还得把整个镇中心都绕熟,这个地方是做什么的,这幢房子旁边是啥,整个地理位置分布都得一清二楚。


这不,为了把镇中心每个地方都记下来,汪楚庭每天晚饭后都会去镇上走上一圈又一圈。


“嗳,请问,这幢楼是什么单位呀?”汪楚庭就这样挨家挨户地问,挨家挨户地看,在白纸上把每一幢楼是做什么的都记下来。每一个单位、每一家店、每一家厂子、每一栋居民楼……他都记得一清二楚。 


有时候觉得这幢房子结构有点复杂,汪楚庭就会绕着房子走上好几圈,一边观察一边在纸上打草稿。久而久之,镇上的人都认识他了,时不时还会调侃一下:“小汪啊,又来兜圈啦?我们家每一面墙都有4扇窗户哦!”


“哇,快看,真的能找到我家!”


“一开始画这幅画的时候,街坊邻居都觉得他整天吃饱了没事干,在犯傻呢!”汪楚庭的妻子说道。


直到半年后,汪楚庭终于把画画完了,家人看到后都很惊讶,真的太真实了,完全还原了袁花镇中心的面貌。之后,这幅画还被拿到了镇上去展出。


镇上的人听说汪楚庭的画被展出了,都纷纷跑去看,边看还边感叹:“你看你看,这是我家,连窗户都是一样的呀!你快找找你家看!”


“别看小汪平常走来走去,就拿张小白纸,看来他是真的用心在画呀!”镇上的人纷纷夸赞。


时隔两年,他又重新拾起画笔!

“再不画,我就画不动了……”


1986年的一天,汪楚庭坐在家门前,看着路上人来人往,还不时有几辆小轿车开过,那时候,他的脑海中突然浮现着刚来袁花时的景象。回忆着回忆着,汪楚庭又冒出了一个想法:再画一幅!再画一幅他刚来到袁花时袁花的样子!


“那时候我已经44岁了,再不画就要老了,记忆会慢慢差起来的,以后再想回忆,再想提笔,就怕自己力不从心了。”汪楚庭说道。


和84年的那副一样,他一有想法,就立刻行动起来了。“那时候画了几个月画完了,结果不小心被油给溅到了,不想自己用心画的画被弄脏,我就又重新画了一幅……”汪楚庭回忆道。


就这样,又花了几个月,汪楚庭终于把他三十多年前对袁花老街的回忆画成了画。


一样是夕阳西下,但不一样的是,那时候还有很多茅草屋、农田,水泥路上还没有汽车,孩子们欢快的在河里游泳,大人坐在河边闲聊,妈妈们抱着孩子在路边乘凉……


“画完之后,拿出两年前画的84年的老袁花一对比,才发现,原来这三十来年,我们袁花的变化竟有这么大……

▲左图为50年代的袁花镇镇中心、右图为1984年的袁华镇镇中心


这两幅画承载着……



到现在,又已经三十多年过去了,可是这两幅画,并没有因为搬家,因为时间而消失。汪楚庭一直用一个木盒子珍藏着,时不时还会拿出来看一眼,感叹一下时光……


“时间真的过得太快了,现在的孩子都不知道曾经自己的家乡是什么样的,我希望后代们可以从画中看到过去,看到家乡的变迁。


现在的汪楚庭一家已经是四代同堂了,汪楚庭说,现在最幸福的就是一家人一直住在一起!


“每天都过得很开心的,自己的儿子孙子和现在的重孙,都是在袁花镇长大的,所以在我心里,我就是个袁花人,能够为袁花记录下过去的时光,现在想来,特别特别有意义!


两幅不足一米的画卷

对于我们而言

可能只是一幅精美的画、一幅记录着时代变迁的画

可对于汪楚庭来说

承载的却是一份浓重的回忆

一份属于他的

属于每一位袁花人的回忆

画上的每一幢建筑、每一个棵树

每一笔一划

都是他们心中永远不会磨灭的美好时光

时间一点一滴的流逝

不变的

唯有我们每一个人内心的那份家的情怀

在这里,让我们

一起为汪楚庭竖个大大的

也为汪楚庭的这幅袁花版“清明上河图”竖个


本文又大潮网独家采访编辑报道,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大潮推荐·这些你可能感兴趣


哇塞!两个当红男明星在海宁拍戏!赶紧看看是谁?

很多海宁人都认识他!这事他干了大半辈子 却说……

海宁这36个村(社区) 要火!快看有你家吗?


更多精彩内容,请下载“掌上海宁”手机APP(点我点我点我)

为汪楚庭的袁花版“清明上河图”,戳个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国内古风音乐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