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哪画错了?

2023-05-10 14:56:27


南山子春秋

这一篇里,作者要冒着被臭鸡蛋砸死

或者收集够盖别墅砖头的危险,

来谈一谈

《清明上河图》哪画错了

我们给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的定义是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是中国市井风俗长卷的顶峰。

但张择端再牛,他也是人呐

是人,就可能犯错。

这不,在上篇中介绍的一大群拿着放大镜研究《清明上河图》的历史学家、美术学家的反复研究之下

还真发现了张择端疏忽画错了的地方。

在哪呢?在画面上,一不留意,就会给疏忽过去。

最明显的一个

两个人两条扁担,只有三个箩筐

后方的挑担男子扁担前端的箩筐和绳子都没画

或许有人会说,要是张择端本来就是画的只挑一个筐的人呢。

扁担只挑一个筐是很常见的

但扁担只挑一个筐不是这么挑的。

挑单筐,需要将筐绳缩短,筐尽量贴着后背,前半部扁担尽量长

这样后面物重力臂短,前方无筐力臂长,走起来才稳,

如画中那样肩后扁担更长,是走不起来的

只要一走,后面筐的小幅度摇晃都会因长力臂的放大晃得人都站不稳。

所以图中描绘的这个人,确实是挑前后两个箩筐的。

只是前面的箩筐张择端漏画了。

以前提到,透视正确是《清明上河图》写实成功的最重要原因

但是,张择端偶尔也有透视失误的地方。

比如

这里的担子画大了。这个大小让前方的修车人来担是正好的

但问题是,担子在修车人身后一截,近大远小的最基本透视原则,应该缩小的。

张择端在画这里的时候,人物是注意这个原则了。

和担子处于平行位置的行人很明显比位置靠前的修车人小了不少

但和行人处于同一纵深的担子没有缩小。于是我们就能够看到,这担子的高度与同位置行人的身高差不多,人是没法挑起来的。

以上两个,算是很明显的硬伤。

但张择端笔下明显的硬伤极少。

还有一种,则是要想一想才能发现的问题了。

比如

这是一艘船身大部分处在虹桥下的船,只画了船头和船尾

这有什么问题?

仔细看

这里是船头,我们可以看到船头有5根锁链通到水里

这是锚链

也就是说,这艘船已经下了5个锚,是走不了的。

船头几个船员的动作神态也证明船是停着的。

他们正一起背对船头抬头看桥上的热闹。

而船尾呢?只露出了船尾大橹的尾部。

这条大橹的状态,和后面一条船员正在奋力摇橹前进的船是一样的

也是正在摇动的。

船头下锚,船尾摇橹……

接着这个问题,是极难看出来的了

光看赵太丞家医馆,似乎没有什么问题啊

和这个房屋比一比,是不是少了点什么?

有明眼人能看出来了

两者相比,赵太丞家医馆没有画房基门槛

有人会问那是不是赵太丞家的房子就是没有明显的房基门槛呢?

那是不可能的,没有这些,雨稍微下大点就流到家里了。

而且赵太丞家铺面也不小,古代又没有卷帘门

没有房基门槛,晚上怎么上门板?老店铺关门只有靠门板啊

仔细看全图,就会发现,有些房屋,张择端画了地基门槛

但也有很多房子,没有画。

但是,张择端对于寺庙、官员住宅等级别较高,采用较高地基和可拆卸地袱板门槛的高级住宅,却是一丝不苟详细画出的。

以上这些,属于指出了大家就承认的问题。

但《清明上河图》有一个现象,让研究的专家都无法确定,甚至发生了内部的论战。

是什么呢?那就是:《清明上河图》画得究竟是哪个季节呢?

有人说,《清明上河图》顾名思义,画得就是清明节时候啊。

很多专家也是这么看的。

但另一批专家极力反对:明明这是秋天的景色。。

为什么?且看双方各自举证反驳

主张清明时节的专家认为:看,轿子上插满了杨柳树枝,这是北宋开封清明节的习俗。

据张择端的同时代人孟元老所著《东京梦华录》记载

当时“清明节……轿子即以杨柳杂花装簇顶上,四垂遮映。自此三日。皆出门上坟……”

秋景派则反驳,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关于清明节的相关记载可不止这一句

他还记载清明节开封“四野如市,往往就芳树之下,或园囿之间,罗列杯盘,互相劝酬。都城之歌儿舞女,遍满园亭,抵暮而归”。

而《清明上河图》中的郊野景色荒凉,既无人扫墓,也无人野宴,根本不是清明节的景色。

而且细看轿子所在行列

轿子后第二人扛着一把弓,轿子后第一人挑着猎获的禽鸟,明明是郊游打猎而回,不是上坟。

而且,清明节前后,在宋代是不能动火烧饭,只能寒食的,可是,画上汴河船上,明明有伙夫在开火烧饭,可见不是清明节。

《清明上河图》前部也绘有农田村社

主张清明节的专家认为:画中晒谷场上石磙空闲搁置摆放,没有秋收的丰收画面,当然不是秋景。

而主张秋景的专家认为:农田中空空荡荡,没有麦苗,自然不可能是春景,至于晒谷场,是秋收已完,自然没有作物了。石磙闲置是“报秋成”之意。

接着,秋景说的专家指出,虹桥上的摊贩正出卖西瓜,而大街上也有不少人手持扇子,这都是清明节不可能出现的实物

而清明说的专家则认为:摊贩所卖之物,还不能确定就是西瓜。而扇子按宋朝人的记载有“都城寒食,大纵扑博,而博扇子者最多”,说明清明时出现扇子太正常了。而且扇子在当时还有“便面”之用,就是走路时文人雅士以扇遮挡面部以避免和熟人寒暄。(如下图中便面的文人)所以不能作为季节的证明。

秋景说的专家又指出,《清明上河图》中有大量赤膊或只着无袖单衫的人物,这种情况,在天气尚寒的清明时节是不可能出现的。

可主张清明节的专家却举证:你别光看赤膊的啊,没看见画面上还有很多穿着厚厚御寒衣物还冻得直哆嗦的人物吗!

到这里,大家终于发现,不对啊,这些自己相互矛盾的情节怎么共同出现在同一幅画面上呢?难道是张择端自己画错了?

于是,又有第三派专家认为:《清明上河图》根本没有一个准确的季节,是张择端综合各个季节的典型景象而成的,既极其写实,又有艺术的虚构。

这个答案,读者您满意吗?你认为《清明上河图》画得是什么时候的景色呢?

《清明上河图》还有很多秘密,敬请关注哦



冰 雪 情 怀

——赵春秋山水画展

展览时间:20151015日——18

开幕式时间:20151015日上午1000

展览地点:济南舜耕国际会展中心 开幕式地点:舜耕会堂

乘车路线:西客站乘公交k157到东八里凹转48路到舜耕国际会展中心站下即到





中国冰雪艺术研究院

赵春秋工作室

冰雪山水画高级研修班

招生

咨询电话:13901361045

=====即是布施 | 分享传递智慧|=====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国内古风音乐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