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河

2023-05-10 14:56:27

1

一条河与一座城(一)

       提起对中华文明影响最为深远的河流,每个人都会想到长江与黄河,因为这两条河不仅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更深深地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发展,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象征。为了解决供水和水路交通等问题,中国的都城毫无例外地都把城址选择在河流的沿岸,或距河流不远的地方,有着三千年建城史、八百年建都史的北京城也不例外,也有这么一条对区域文化影响深远的河,这就是北京城的母亲河——永定河。

       永定河为北京地区五大水系之一,不仅是北京地区最大河流,也是对北京地区影响最为深远的河流。在地理环境层面,这条河流孕育北京的地理环境,催生了城市发展,北京的平原、山川乃至河流、池沼大多都有它的印记。在历史文化层面,这条河流补给着城市的发展,承载着文化交流,其影响内容涵盖交通、水利、园林等城市文化的各个方面。

       永定河历史上有㶟水、清泉河、桑干河、卢沟河、浑河等许多称呼,至清康熙年间疏浚河道、加固堤岸,才定名为永定河。河流上游由桑干河和洋河两大河流汇集而成,其中桑干河发源于山西宁武县管涔山天池,洋河发源于内蒙古自治区兴和县和山西省阳高县,两条河流在河北省怀来县汇合后,出河北,经北京、天津,在天津北塘注入渤海,全长759公里,流经山西、内蒙古、河北、北京、天津三省二市,流域面积47016平方公里(图1)。永定河上游地处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土壤侵蚀严重。洪荒时代,永定河自上游携带大量泥沙,冲入北京山前地带,广泛堆积砂砾石层,形成较大的洪积扇,连同泃河、潮白河、温榆河等河流的冲刷,经过亿万年的淤积,最终形成了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河湖纵横的北京平原,为北京提供了建城的空间和适宜耕种的土壤[1] (图2)。北京早期先民即在这一地域定居、繁衍,从最初的简单聚落逐步发展成了人口密集、经贸繁盛的都邑[2],、经济和文化中心。

图1永定河水系图

(图片来源:北京市文史研究馆编著《历史上的水与北京城》)

图2五大水系冲积扇

(图片来源:北京市文史研究馆编著《历史上的水与北京城》)


       永定河的变迁为城市的兴起提供了优良的自然环境,也深深地影响着北京城市发展,诸如城市的选址布局、供水、物资、园囿建设等方方面面。永定河对于北京城市发展的影响首先体现在城市的布局上。夏季6-9月的河流汛期内水势汹涌,自西北群山冲出后,在北京平原上不断地宣泄、摆动。在以三家店为起点,北起今天的清河,西到小清河、白沟河,方圆百里的范围内,永定河就曾经留下了几十条故道[3]。其中离北京较近的大型故道有三条:第一条为古故道由衙门口东流,沿八宝山北侧转向东北,经海淀,循清河向东与温榆河相汇。第二条为西汉前故道,自衙门口东流,经田村、紫竹院,由德胜门附近入城内“六海”,后转向东南,经正阳门、鲜鱼口、红桥、龙潭湖流出城外。第三条为三国至辽代故道,自卢沟桥一带,经看丹村、南苑到马驹桥[4] (图3)。永定河迁徙过程中形成了莲花河、高粱河、海淀水泊、南海子等河湖水系,成为北京城市的发展重要依托。从古蓟城到金代的中都城皆以莲花河水系为主要水源,到了元代大都城到明清的则改为以高粱河水系。河流的迁徙变道同样对北京城市的生活和园囿建设有着深远的影响。故道遍及北京平原,遗留下了充沛的地下水资源:在城市居民凿井汲水,大大小小的水井遍布城市街巷,形成了独特的水井文化;在郊区,溢出地表的地下水,往往喷涌为流泉,停潴为湖沼,为北京皇家园林的建设提供了优良条件,如金代在北海周边建筑的万宁宫,明代修建的南海子行宫,以及清代依海淀水泊修建的三山五园等。

图3 一万年以来永定河的变迁图

(图片来源:北京市文史研究馆编著《历史上的水与北京城》)

       永定河对于北京的影响还体现在水利建设方面。城市对于水的需求是巨大的,尤其对于北京这样一座位于北方的城市来说,城市的灌溉、漕运、城防等都需要耗费巨大的水资源。在北京周边水量最为充沛的河流当属永定河,所以“永定河引水”工程也是历朝历代水利建设一个不变主题。早在三国曹魏时期,镇北将军刘靖率民众在今天的四平山旁的永定河上修建拦河坝(史称“戾陵遏”或“戾陵堰”),开凿一条渠(史称“车箱渠”)将水东引[5] ,导引至高粱河(图4),“自蓟西北迳昌平,东尽渔阳潞县,凡所润含四五百里,所灌田万有余顷……”。至金代,为给漕运闸河供水,朝廷自金口(今麻峪村)引永定河水,经三国曹魏时的车厢渠故道,流经中都城北护城河,东济闸河漕运,史称“金口河”(图5)。《河渠志》载:“大定十年(1170年),议决卢沟以通京师漕运”。但因永定河汛期水势凶猛,直接威胁中都城的安全,后来不得不把金口河河口闭塞。此后,金元两代,曾又多次重开金口河,以利用永定河水,不过这几次对永定河的开发利用,均因河流水势汹涌以失败告终,对这条水量充沛的河流只能“望河兴叹”。

图4 戾陵遏车箱渠位置示意图

(图片来源:吴文涛《戾陵堰、车箱渠所在位置及相关地物考辨》)


图5 金中都水利示意图(图片来源:郑连第《古代城市水利》)


       一个城市的发展和存在必须依赖水、粮、燃料这三大项货物的供给[6] 。历史上北京城所需的粮食主要依靠漕运从各地征集而来,水源靠周边河流湖泊供给,而燃料则来源于永定河。永定河流域广阔,其所流经的西部群山森林广袤,矿产资源众多。自辽代起,门头沟、房山一带就兴起了采煤业,煤炭沿永定河河道源源不断运往城市,元代时门头沟大峪的煤窑已有数千处之多,规模巨大。史书中载:“元明以来,京城百万人家,皆以石炭为薪”。城市和皇宫所用的木材和木柴也多取自永定河流域的森林。明清时期,城市人口规模庞大,为满足日益增长的木柴、木炭需求,朝廷设置专门掌管薪柴供应的“惜薪司”。木柴在永定河上游砍伐后,沿河道漂流而下,至今天的石景山河段的渡口,捞上岸晒干再运往京城。而除柴薪外,城市营建所需木材、石料,以及百姓所需的生活资料也多取自永定河流域。元初修建大都城时,就从西山砍伐木材,以木筏的形式沿着卢沟河运送至卢沟桥,再转陆路运至大都城(图6)。永定河流域石材资源丰富,盛产各种石料,如石灰岩、页岩石、青石、花岗岩、玄武岩等。河流沿岸石灰岩储量大,品质好,历代朝廷都在门头沟设置烧灰的管理机构,永定河两岸的村庄,都曾长期为京城烧石灰。永定河上游的琉璃渠村,盛产高品质的页岩石,清代曾在此设立“琉璃厂”烧制琉璃瓦件,专供皇家建筑使用,至今故宫、颐和园等文物古迹所用的琉璃构件还在琉璃渠村烧制。永定河沿岸这些丰富的矿产为历史上的北京城市建设和城市生活提供了不可或缺的资源,上至皇家的雕梁画栋、琉璃瓦顶,下至百姓家中砖瓦碳薪,都离不开这条河流的馈赠,正是在这种源源不断的馈赠中,孕育了北京雍容大气的城市气质。

图6 元卢沟运筏图(图片来源:佚名(元)绘)

      

       永定河在满足北京城市发展的同时,由于人类的过度的开发利用,给河流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并危及北京城的安全。金元时期,因为战争的破坏、城市宫苑的营建、城市取暖的需求,永定河上游森林植被被大规模砍伐,到明代永乐年间营建北京城时,北京周边已经没有大木可伐,不得不从南方砍伐木材。森林植被减少,使得上游土壤大量流失,永定河也进入了历史上最为浑浊、最为摇摆不定的时期。从上游携带每年高达3120万吨泥沙的河流经由峭壁林立的燕山峡谷,在落差为320:1的三家店出山口,进入北京平原,落差陡降,坡度变缓,泥沙逐渐淤积,致使河床淤高,形成地上河,所以河流容易泛滥溃决,成为城市安全的巨大隐患。据史料记载:从金开始至1949年的834年间,永定河共决口81次,漫溢59次[7]。其中仅清代的268年中,洪决口漫溢达78次,平均不到4年就有1次洪灾发生,所以历史上永定河又有“浑河”、“小黄河”、“无定河”等称谓。自辽至明清,历朝历代都对永定河进行大规模治理,以保证京城的安全。治理措施包括辽金时期的分水漫流、元明时期的土堤灰坝、清朝的石堤石戗堤(图7)。但因永定河下游河床淤高,水势凶猛,虽经多次修筑,永定河决堤泛滥仍时有发生,沿岸居民深受其害。直到清康熙年间(1698),康熙皇帝组织人力、物力,先后对永定河展开了七次河道整治工程,大规模地疏浚河道、修筑河堤,此后河道流向才逐渐稳定。康熙皇帝将治理后的浑河赐名为“永定河”,希望永定河从此“安澜永固” [8] 。 

图7 石景山永定河古堤-庞村石堰(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为彻底根治永定河水患,政府开始在永定河上游修建官厅水库,水库建成后,蓄水面积达280平方公里,成为北京最大的水源地,发挥着巨大的防洪、灌溉、发电等作用。七八十年代以后,随着永定河沿岸城市化的“高歌猛进”,人类对于这条河流的索取进入了“疯狂”阶段。河流上游工厂林立,并且修建了300多座大大小小的水库,上下游的城市为争夺发展用水,陷入持续的抢水战,各大水库都在控制下泄量,沿河的小工厂、作坊、鱼塘、农田也“无不用其极”的加入到对着河流的压榨之中。过度的索取压榨下,永定河水资源急剧下降,官厅水库蓄水量由最初20多亿立方米水下降到1亿立方米,同时水污染的加剧,其地位从北京的饮用水源地退位为备用水源地。70年代末期,三家店水库以下的永定河彻底断流,流淌亿万年的磅礴大河,却在短短几十年迅速干涸,不由得让人惊叹人类对自然的巨大破坏。然而这种破坏并未因这条河的断流而停止,河流下游高尔夫球场散布,沙石采盗行为猖獗,河道内沟壑遍布,河床裸露。30年的断流,让这条河流与荒草、灌木、高尔夫球场、采沙场甚至垃圾场画上了等号(图8、图9)。



图8 三家店水库下游干涸河床(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图9下游被盗挖的河床(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回想起这条曾经汹涌澎湃的大河,蜿蜒在京华大地上,流淌万年,孕育了燕赵文化,铸就了辉煌灿烂的北京城市文明,而人类并未感恩过她的恩赐,相反却不断地对她进行伤害。无独有偶,在北京像永定河这样的例子很多,如潮白河、温榆河,这些河流在北京水资源紧缺的形势下,都面临着断流干涸的窘境。长此以往人们倘若不能及时反思,吸取教训,这种情况必定会愈演愈烈,未来也将会有更多的河流在北京这片大地上消失[9] 。

参考文献

[1] 苏宝敦. 拒马河,北京的母亲河[J]. 海内与海外, 2013(5):57-59.

[2] 汪永晨. 枯竭的永定河--从北京母亲河源头说起[J]. 中国科学探险, 2013(3):32-32.

[3] 沈强, . 永定河――北京的母亲河[M].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4.

[4] 齐鸿浩. 打造“永定河文化”品牌[J]. 北京观察, 2004(6):8-11.

[5] 吴文涛. 戾陵堰、车箱渠所在位置及相关地物考辨[J]. 北京社会科学, 2012(5):90-97.

[6] 曹燕.永定河——北京的母亲河[J]. 中国国家地理,2015.

[7] 马德昌. 浅谈永定河抢险工作[J]. 北京水务, 1997(3):28-29.

[8] 付艳华. 乾隆《阅永定河记》碑与永定河的治理[J]. 文物春秋, 2013(6):71-78.

[9] 齐鸿浩. 打造“永定河文化”品牌[J]. 北京观察, 2004(6):8-11.


图片来源:

图1 永定河水系图,北京市文史研究馆编著. 历史上的水与北京城. 北京:北京出版社, 2016.09.

图2 五大水系冲积扇,北京市文史研究馆编著. 历史上的水与北京城. 北京:北京出版社, 2016.09.

图3 一万年以来永定河的变迁图,北京市文史研究馆编著. 历史上的水与北京城. 北京:北京出版社, 2016.09.

图4 戾陵遏车箱渠位置示意图,吴文涛.戾陵堰、车箱渠所在位置及相关地物考辨[J].北京社会科学,2012(05):88-95.

图5 金中都水利示意图,郑连第著. 古代城市水利. 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 1985.10.

图6 元卢沟运筏图,佚名(元)绘

其余图片均为自摄




摄影:北京水文化遗产团队

编辑:王懿雯

审核:王崇臣、王鹏

公众号ID:NMTER-water

了解更多关于北京水文化遗产消息,请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我们

NMTER


课题组

新型环境修复材料与技术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国内古风音乐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