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千年,与你相见——北塔报恩寺与佛教艺术

2023-05-18 23:00:13


乘坐轨道交通四号线,在北寺塔站下车,走上几步,便能看见藏于树丛后的北寺塔;再多走几步,报恩寺那“知恩报恩”牌坊和它那醒目的黄色围墙就都映入了人的眼帘。





北塔报恩寺,是苏州历史最悠久的寺院,距今已有1700多年,素有“吴中第一古刹”之称。





悠悠历史



北塔报恩寺最初叫通玄寺,建于三国吴赤乌年间(247——252年),为孙权为乳母陈氏所建。唐代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改名为“开元寺”。北宋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迎请佛牙舍利,徽宗赵佶写《佛牙舍利赞》一文,改名“报恩万岁寺”。南宋淳五年(公元1245年),改名“报恩万岁贤首教寺”。



1700多年来,报恩寺历经重重苦难,在一次又一次焚毁、雷击等灾难中重生,跨越千年,与如今的我们相见。






整体风格



深红色与暖黄色,是建筑的常用色彩,意在弘扬利养与感召,而这两种颜色也构成了报恩寺的色彩基调。黄色的围墙,红色的柱子、木门,配上寺院里随处可见的绿色草木,一种静谧深远的气息由此而生。



不过报恩寺与其他城市寺庙最大的不同,大抵是在于将建筑与园林艺术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报恩寺内的建筑之间,无论是北寺塔,还是观音殿等等,都隔着相当大的空间,而这些被留出的空间都种植了大量草木,在树木掩映之中,整个寺院显得更加开阔而富有生机。





 局部欣赏



弥勒雕像


进入报恩寺的正门,就可以看到塔前的弥勒佛石雕。



石雕弥勒盘着腿静静地坐在石台上,脸上挂着他那标志性的微笑。可以看出雕刻者的无比细心——弥勒佛脸上的细纹,袖口上轻微的褶皱都被雕刻得一清二楚。弥勒身旁竖着几座假山,其中一块石头上刻着红色的四个大字“皆大欢喜”,四个字用草书写成,行笔连贯而潇洒,正是符合了弥勒佛宽容开朗的性格。石雕像前后均长着绿色草木,单调的石像因此而变得格外栩栩如生。




盛世滋生图




观音殿南面建长廊,陈列着目前国内最大的巨型漆雕《盛世滋生图》,也称《姑苏繁华图》。该图全长32米,高2米,再现了清代“乾隆盛世”苏州的繁华。

《盛世滋生图》是清代苏州籍宫廷画家徐扬描绘苏州风物的巨幅画作,全长1225厘米,宽35.8厘米,比《清明上河图》还长一倍多,是继宋代《清明上河图》后的又一宏伟长卷,画面自灵岩山起,由木渎镇东行,过横山,渡石湖,历上方山,介狮和两山间,入苏州郡城、经盘、胥、阊三门,穿山塘街,至虎丘山止。作者运用了绘画的长卷形式和散点透视技法自西向东,由乡入城,画笔所至,连绵数十里内的湖光山色、水乡田园、村镇城池、社会风情跃然纸上。

粗略计算,全幅画有各色人物1万2千余人,各色房屋建筑约2140余栋,各种桥梁50余座,各种客货船只400余只,各种商号招牌200余块,完整地表现了气势宏伟的古城苏州市井风貌,是研究250年前“乾隆盛世”的形象资料,具有极大的历史价值。

全图构思巧妙,疏密有致,重点突出,笔墨精细,规模恢宏,至今按图索骥,地貌风物仍无特别大的变化,对景观赏,更是耐人寻味。




北寺塔





报恩寺塔为九级八面砖木结构,塔身由外壁、回廊、内壁、塔心室组成。外壁挑出木构腰檐、平座、八面辟门。基座与台基石雕精致,覆以外廊,飞檐八出。塔心室等处的砖砌斗八藻井等仿木构装饰,复杂华丽,是研究宋代小木作的珍贵实例。塔高74米,塔基占地900 平方米,重檐覆宇,翼角飞,朱栏萦绕,金盘耸云,峻拔雄奇,为吴中诸塔之冠。塔内回廊设置木梯,可以层层登临,凭栏俯瞰,古城内外街道屋宇和山水风光尽收眼底。古人有诗赞曰:“巍然一塔逼云寒,绝顶登临眼界宽。浅谈湖山归杖底,参差楼阁出林端。”这是对高耸入云的报恩寺塔的真实写照。塔的檐角挂着铜制铃铛,风一吹,叮当作响,本就宁静的寺院便愈显寂静,而那铃声,更是仿人听见了岁月的回响。





 纹饰与雕刻





寺院内多处建筑都有各式各样的纹饰与雕刻,风格迥异,倘若游人细细观看,却也能品味出其中别样的趣味。





报恩寺门口的牌坊坊顶飞檐翘角,檐下密集,结构精巧称曰:“网状科”。左右印有浮雕鸟兽花卉。左边的红色浮雕上刻着麒麟戏球的画面,两只麒麟争夺一只球,球带飞扬,好不鲜活;右边的则是两只四不像细嗅花草,甚是可爱。“报恩寺”三个大字上下的红色木板上雕着的,是龙的纹样,线条浑朴流畅,雕刻技法也可以说是相当细致了。屋檐上灰色的装饰实际上是神兽螭吻的石雕,传说中螭吻是龙的九子之一,常站立于建筑物屋脊,作张口吞脊状,是宅院守护,驱邪纳福,安居乐业的神兽。








北寺塔最底层佛像下的一圈石台上也雕刻着图案。由于塔呈八角形,于是石台也就有了八个角、八条边;每个角处雕了形似鱼又宛若莲花的纹样,而每条边上则刻着风格相似却衣着不同的人,这些人物均将手撑在腰或者大腿上,给人一种庄重威仪之感,他们就那么安静沉稳地坐着,仿佛在一同守护着这座塔。




北寺塔与观音殿之间的黄色围墙上嵌着白色的窗户,每扇窗呈现给人们的花纹都不相同,游览寺庙时不经意一瞥,若能看见设计者的这番小小心意,倒也甚是惊喜。



北寺塔的东侧是一幢重檐歇山式殿宇,面阔五楹,飞檐四出。山墙中砌石柱,内柱皆用楠木,俗称“楠木观音殿”。殿内顶板有彩绘数十幅,绘有人物、花卉、鸟兽、山水等,画工精细,色彩调和,内容丰富,形象生动。自明代保存至今,实属罕见。



观音殿的屋檐檐边立着一只小狮子,象征着勇猛、威严;不过,如此庄严肃穆的建筑上站着一只外形略显可爱的动物,倒是给了人一种严肃却又活泼的感觉。





尾声

       报恩寺素有“吴中第一古刹”之称,华严宗高僧代代相传,如处薰、广宣、德岩、性月等,其中有些人还得到皇封加号,僧人们多才多艺。文人雅士把此地作为探幽寻胜的场所,赵孟頫在此作画题诗;高启、杨基、沈周、张凤翼等为它吟咏;黄晋、宋濂、祝允明、王世贞等为寺作记镌碑。

      北寺塔前的玉雕九龙壁,塔后的清静大殿,塔周围有翠绿林,仰塔形之秀丽,听塔尖檐下古色古香的铜铃丁当之声,令人有超脱尘俗,乐而忘返之感。





(除盛世滋生图均为作者实拍,未经协商请勿使用)





↓↓↓大力点赞,都是爱的鼓励!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国内古风音乐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