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是怎样种花的?(清明上河图里有家花店)

2023-05-10 14:56:27


据《三辅黄图》记载:

汉代未央宫中有温室殿,殿内冬季可陈列花木。

着实厉害。

古人种花工具不断进步,既有经济化的规模培育,亦有家庭养花和园林种植。不乏优秀的种花名师,

种花理论和技术时有突破。

(古人是个广义的概念,不同时期不能一概而论。以上仅为个人观点总结,欢迎纠正)

最古的时候花卉草果是拿来吃和用的,能吃能治病才去刻意种植。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秦汉魏晋以来,古人对花卉草木的欣赏兴趣逐渐增加。皇室达官贵族修建园林,搜集奇花异草充园造景;文人逸士闲瑕时把玩花草,“托兴众芳, 寄情花木”。


一是盆栽

东汉已有盆栽植物。

东晋王羲之的《柬书堂帖》提到莲的栽培:

“今岁植得千叶者数盆,亦便发花相继不绝。”

宋代“盆景”一词首次出现,种花者巧妙布局,盆中山石植物相依,山水自然浓缩于—盆景。



二为花市和种花者

唐朝出现花市,长安的牡丹花市更是繁华,寻常人家亦会买来种到家中。白居易《买花》写:

京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

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

贵贱无常价,酬直看花数

社会风气如此,百姓中有以种花为业的花农。另外,花贩每至花时,在街面辟出空地,放上含苞待放的牡丹,叫市待买。

宋代更是有花团、花局、花行等场所。那些专门从事花卉种植的民户,宋人称之园户或花户,他们掌握专业的艺花技术,种花出卖以为生计,并不断推出能卖上好价钱的新奇品种。


三则是园林

楚灵王造章华台栽茶与海棠,吴王夫差为西施修玩花池,内栽荷花;

秦汉的上林苑,曹魏的玄武苑,晋建华林园,隋建西苑……还有私人园林,都种了好多花草树木;

唐代王维辋川别墅中就有斤竹岭、柳浪、竹里馆、辛夷坞、漆园、椒园等名目;园林一般有花匠打理。

唐代,宋单父能使“牡丹变易千种”,而被上皇召至骊山,“植花万本,色样各不同。” 唐代还有另一位园林工作者--郭橐驼,“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的种植方法(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啥也不说了,愉快的理解并背诵全本吧。

又如药用植物

春秋《诗经》写桃、梅的栽培,当然主要是用来食果和入药的

西汉,种植上产生了嫁接技法

(PS:想起小时候试图把菊花嫁接到茼蒿上没成功过)

北魏《齐民要术》、隋《种植药法》、《种神草》,唐《千金翼方》,明《本草纲目》等等等等等等等,记载了很多中药植物的种植方法。隋朝出现"主药"、"药园师"等职业,专门为太医种药

宋朝真是棒极了

第一,宋人爱花种花尤为多,插花、“簪花”盛行。“花朝节” 热闹非凡。花卉规模化种植,出现相应的城镇花市,北郊马堘东西花百里,西京(洛阳)牡丹闻于天下,扬州产芍药。


(图为清明上河图的局部)

看到店铺里卖的花了吗?

第二,宋朝在园艺中,利用人工选育、杂交等方法,选择变异良种。刘蒙在《菊谱》中描述了菊花的35个品种,并说明了菊花的变异现象:

花大者为甘菊,花小而苦者为野菊,若种园疏肥沃之处,复同一体,是小可变为大……单叶变而为千叶,亦有之也。图为野菊


图为现代菊花

是野菊经古选育后出现的(这株是我在社团随手种下的,今年1月开,已被雨打残)


第三,《齐东野语》卷一更是收录了人工催化花卉提早开放的技术。这个地方就是马堘,种花者已经懂得人工制造适合花卉生长需要的温湿度,来进行催花。


“凡花之早放者,名曰堂花,其法以纸饰密室,凿地作坎,缏竹置花其上,粪土以牛溲硫黄,尽培溉之法。然后置沸汤于坎中,少候,汤气薰蒸,则扇之以微风,盎然盛春融淑之气,经宿则花放矣。”


第四,宋代出现专门进行花卉嫁接的“接花工”。欧阳修《洛阳牡丹记》记载

“接花工尤著者一人,谓之门园子,豪家无不邀之。”

第五,还有引种和芽变选种技术(偷个懒不写了)(啊,好想去宋代生活)



什么?再具体的?

花卉栽培方法,《花镜》卷一花历种栽:分栽、移植、扦插、接换、压条、下种、收种、浇灌、培壅、整顿十目


卷二“课花十八法” :辨花性情、种植位置、接换神奇、分栽有时、扦插易生、移花转垛、过贴巧合、下种及期、收种贮子、浇灌得宜、培壅可否、治诸虫蠹、枯树活树、变花催花、种盆取景、养花插瓶,整顿删科,花香耐久。

古书上都有涉及,感兴趣的推荐王象晋的《群芳谱》,陈淏子的《花镜》,吴其濬的《植物名实图考》,文震亨的《长物志》。


END



作者:李下夕
链接:http://www.zhihu.com/question/48259705/answer/110301673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和丫丫一起玩花草 出品    版权所有 可以转发 谢绝转载



想了解更多花草 植物内容,可以长按二维码关注。

如无法识别也可以微信搜索微信公众号 :heyayayiqiwanhuacao(即 和丫丫一起玩花草 的汉语拼音)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国内古风音乐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