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造吗,《清明上河图》中“清明”究竟何意?

2023-05-10 14:56:27


快,关注这个公众号,一起涨姿势~

作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清明上河图》

 想必各位小伙伴们一定都很熟悉

 对于它的名称,大家是否想当然地认为此画

 所展现的就是汴京清明节之景呢

今天我们就来好好唠一唠

《清明上河图》展现的是不是清明节

如果不是,为何要取这个名字呢

《清明上河图》(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本   又称“石渠宝笈三编本”

《清明上河图》宽24.8厘米,长528厘米,绢本设色。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图画中。全图规模宏大,结构严谨,大致分为三个段落:第一段是市郊景画,第二段是汴河,第三段是城内街市。

张择端完成这幅历史长卷后,首先将它呈献给了宋徽宗。作为中国历史上书画大家的宋徽宗酷爱此画,用他著名的“瘦金体”书法亲笔在图上题写了“清明上河图”五个字,并钤上了双龙小印(今佚)。

那么问题来了

宋徽宗为什么要提名“清明上河图”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

我们先来了解“上河”是什么意思

关于“上河”的解释,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上河”即上河市,与上街 、上集 、赶会、趁墟同义。

2、“上河”即“汴河”。当时开封城市人口近百万,一百多万斤的口粮就靠汴河、蔡河进行漕运,把粮食从苏州等主产区运过来。所以说“苏湖熟,天下足”。这两条河对于汴京的社会生活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地图上汴河居北,处上位,故称上河。

3、“上河”是一个地名,如中原地区“上蔡” 、“上街”之类。

4、“上河”指河的上游或逆流而上。

其次,便是“清明”二字

这也是《清明上河图》命名的争论焦点

关于“清明”的说法,学术界主要有三种观点:

1、清明节之意

2、清明坊之意

3、清明盛世之意

究竟哪个才是最靠谱的呢

别慌,我们一起来看看

清明节之意

       在明清之前,普遍认定“清明节”的说法。冬至后105日为大寒食,次日即清明节,“清明”之意为“气清景明、万物皆显”。画中表现的正是这一天,寒食节已结束,故寒食节期间家家屋檐、门上插的杨柳枝条皆不见了;清明节亦是举火之日,郊外,万物复苏,城内,餐饮活动刚刚开始。

画中柳树

        观察画中景物的季节性,一 般可以从两方面着眼,一是自然景观,一 是人文景观。树木是最能反映天气时令的自然景观,据有人统计,图中绘有170 多棵树木,其中柳树已吐嫩丝,部分杂树有的刚吐幼芽有的还呈光秃之状,这些正是开封清明节前后的景象。人文景观处也 反映出浓重的春景,如画面中在一条出市区的路上,两位老者骑着毛驴,头戴风帽或是用巾布裹头,而画中少数儿童玩耍时却是赤身,这说明老者尚觉春寒未尽。

      《东京梦华录》清明节一章载:凡新坟皆用此日拜扫。都城人出郊。……士庶阗塞诸门,纸马铺皆於当街用纸衮叠成楼阁之状。四野如市,往往就芳树之下,或园囿之间,罗列杯盘,互相劝酬。都城之歌儿舞女,遍满园亭,抵暮而归。各携枣、炊饼,黄胖、掉刀,名花异果,山亭戏具,鸭卵鸡雏,谓之门外土仪。        

汴河上方街上有“王家纸马”的店招和黄胖摊

(黄胖就是泥人,古代的黄胖主要是祭祀用)

《东京梦华录》清明节一章称:“凡新坟皆用此日拜扫,都城人出那,……轿子即以杨柳杂花装簇顶上,四垂遮映。”

        画家在季节上的处理,缺乏严格的统一性,使得今人在分析画中季节时出现分歧。现今开封地区清明节期间的最低气温接近10摄氏度,最高气温在20摄氏度左右,据气象史专家研究,北宋的气温同期比现今低5摄氏度,台湾学者彭慧萍女士的一篇专题论文从气象考古学的角度证实了当时的开封处于低温时期。也就是说,在张择端所经历的清明节,不可能出现穿坎肩与冬服并存的场景。从图中人物的穿戴上,可看出文人士子、老者等衣着比较严实,而脚夫、车夫、轿夫、马夫等苦力大都一身短打扮,全然是夏装。

清明坊之意

       1981年孔宪易先生对“春景说”这一传统观点进行挑战。认为所画季节是秋季,“清明”是汴京坊名。据《宋会要辑稿》记载,当时汴京外城及郊区,共划分136坊,第一坊名“清明坊”。沿清明坊一带不但是东京附郭一个繁盛的商业区, 也是东京附郭水、陆粮运与货运的集中地之一和胜友如云的游览区 , 当时该坊是汴水流出东京城的起点和汴河出入东京城的一个主要孔道, 在这里经年累月往来着不能胜计的运粮、运货的船只,牲畜和客商、达官贵人以及各色游人, 所以清明坊一带形成了一个具有“瓦肆型”的市场。 当时的清明坊不会太小, 地面相当广阔, 不但东京人知晓, 来过东京的外地人也知晓, 清明坊既是地当汴河之要冲, 又是京东附郭的圣地。

孔宪易先生认为“清明”指的是清明坊,而所画景色为秋景,主要依据有:

1、画中驮负10篓木炭的驴子(《东京梦华录》记载:每年农历十月,汴京始“进暖炉炭,帏前皆置酒作暖会”,若说清明节前后进暖炉炭,违背宋人生活习俗)

2、画中有卖“新酒”的摊子(《东京梦华录》中写: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醉仙锦,市人争饮)

3、面上有一处招牌上写着“口暑饮子”这样的小茶水摊。

4、河岸及桥上有好几处小贩的货桌上都摆着切开的西瓜。(清明时节开封没有西瓜)

5、画面乘轿、骑马者带着仆从的行列(猜测是秋猎)

6、画中有一农家短篱内长满了像茄子一类的作物,更有几名孩童赤身嬉戏追逐。(清明时节天气不至于赤身)

7、画中人物拿扇者有十多人,有扇风状,有遮阳状,常识告诉人们伏天用扇,初春用扇者极少见。

8、草帽、竹笠在画面上多处出现。

关于《清明上河图》所绘景色季节的争论,还有一种看法认为画中既有春景也有秋景。因为张择端创作的时间历经前后数年,开始画的是春天,画着画着就画到秋天去了。根据气象资料,张择端创作此画的北宋末年,刚好赶上了一个气候的暖冷波动。自隋代至北宋,有一个四百余年的温暖期,当时浙江一带尚有甘蔗种植,开封也常常一冬无雪。而至北宋末年,气候又由暖转冷。所以张择端作品中的冷暖矛盾,恰恰佐证了这一段的气候变化。

还有少数学者标新立异,提出“四季景说,认为该画不能归结于某一个具体季节,而是一幅四季混杂的无季节之分的抽象风俗画。

清明盛世之意

著名学者邹身城认为该图的 “清明”一词并不是地名和节令, 。 北宋徽宗宣和年间虽然社会危机四伏, 但表面上依然是歌舞升平 , 京城繁华, 郊市晏如, 宫廷上下称颂“清明 ”。张择端描绘太平盛世汴河繁盛图景, , 因此徽宗亲笔题签并珍藏秘府。

这里的“清明”是从广义上去理解。《后汉书》有例证,是出云:“固幸得生‘清明之世’……”。。画中题款“清明”语,本是张择端进献此画,请帝王们赏识所作的颂辞。金人在画面上留下的跋文说:“当日翰林呈画本,承产风物正堪传。”点明此画主题在于表现承平风物。

关于《清明上河图》中“清明”二字的解释

上面的几种说法

不知小伙伴们赞同哪种

大家要是感兴趣

可以带上老花镜,拿上放大镜

去找寻画中的蛛丝马迹吧

或许会发现不一样的世界呢

对了,小伙伴们想知道古代清明节放几天假吗

咳咳……

唐代:寒食节清明假期由4天逐渐调整为5天

宋代:岁节、寒食、冬至三大节各放朝假7日

明朝:不放!

清代:不放!

相比之下  我们还是很幸福的

 虽然清明假已经过完了

哈哈哈

另外,小伙伴们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

今天是传统的上巳节哟

小伙伴们知道哪些上巳节的传统习俗呢?

可以在评论区留言哟~

文化|创意|策划|管理|产业

为这个涨姿势的公众号

请留下你指尖的温度

总  策  划 | 于兵

本期策划 | 卢李

责任编辑 | 卢李 安顺

微信审核 | 于兵  马忆梅

供        稿 | 卢李

参考文献 |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注》,中华书局

                   周宝珠《<清明上河图>绘的是春景而非秋景》,美术

                   孔宪易《清明上河图的“清明”质疑》,美术

                   邹身城《〈清明上河图〉的命名》, 河南大学学报

                   予嵩《〈清明上河图〉的命名问题》, 河南大学学报

                   故宫博物院官网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国内古风音乐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