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 | 伦敦之旅:带小叶子逛博物馆

2023-05-10 14:56:27


“博物馆始终是平等的,它以一个尽可能包容的姿态欢迎这个世界上所有寻求未知的人们的到来。”

——陈丹青



1

科学很酷很有趣

自然历史博物馆


|  这建筑全貌,拍不出来,看官图吧


有一个知识网红叫河森堡,他本职是国博的讲解员,他用自己渊博的知识、超强口才以及高颜值外表,改变了人们对“博物馆”刻板的印象,有一次他说,如果小说的男女主角在博物馆邂逅,一定会比在餐厅或公园来得更有故事。


嗯,也许忽然博物馆里的一切都活了,暴王龙和匈奴王破坏了大理石走廊,而雄狮和猴也一起出来散步……这是《博物馆奇妙夜》里的场景。博物馆聚集着那么久远的历史和丰富的传说,如果在这里相遇,发生的故事,必然精彩。


|  进入地球馆的扶梯


《博物馆奇妙夜3》的男主更被附加了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保安的身份,在这里工作,确实让人容易幻想出各种神奇的事情会发生。古老壮观的维多利亚式建筑、奇妙的灯光、有趣的展厅互动设计都如此引人入胜,再比如这通往地球深处的扶梯,瞬间就已经展开了魔幻的色彩。


|  《帕丁顿熊》就是在这里取景的


这里展出有关地球和生物进化史的近七千万件展品,在一天之内,是根本看不完的。从达尔文研究进化论时收集的样品到侏罗纪时代的恐龙化石,那些被时间的流沙掩埋掉的历史,在这里重新变成了栩栩如生的塑像和标本。

当长33米的蓝鲸骨架出现在眼前时,让人张大了眼睛和嘴巴,也再次感叹,只有这样的古老建筑风格,才能匹配驾驭这样的巨型标本吧!


|  小叶子在博物馆商店买了她喜欢的恐龙书,不离手


小叶子对各种宝石、动物、昆虫标本充满兴趣。那一个个展厅,浓缩了整个地球的生态圈。各种展示都配合互动和高科技声光电装置,并不像我们小时候趴在玻璃外面看石头那么枯燥。馆内还有专门的儿童区域,有小剧场的真人情景科学剧演出,有年轻的工作人员带领小朋友认识标本、矿石和各种好玩的东西。


|  儿童剧场里上演的舞台剧,这个生病的“地球”是负责搞笑的


都说自然历史博物馆是亲子游的必到打卡处。但真的,并非孩子才需要来这里探索,在宏大的自然和历史面前,人是那么渺小,愚钝的成人,更需要不断弥补自己的无知。



2

和那么多原画对视

英国国家美术馆



陈丹青曾感慨,人到了美术馆会好看起来——有闲阶级,闲出种种视觉效果;文人雅士,则个个精于打扮……而那些站在画幅或雕像前的人,静下来了,目光格外纯良。


在看英国国家美术馆时,忽然想起这句话。在这里,就有很多这样好看的人——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太,站在伦勃朗《63岁自画像》前,用铅笔在素描本上临摹;一对儿年轻又时髦的少男少女,耳朵里塞着耳机,正用炭笔在画板上勾出柯罗风景画的轮廓。还有很多很多的孩子,穿着校服的孩子,和小叶子一般大小,席地而坐,听老师讲解眼前的莫奈、委拉斯贵支、波提切利、拉斐尔、达芬奇、梵高……


羡慕这些得以如此“富养”的孩子们,从知道梵高的名字开始,便与眼前这些画家笔下真实的、清晰的、近在咫尺的笔触相互对望。他们可以从莫奈晚年粗犷自由的用笔中,看到一个老者心里所沉积的光影与色彩。还可以看到《镜前的维纳斯》女人体流畅富于节奏的线条,这是十七世纪宗教严厉环境下的西班牙第一幅像,也是目前唯一幸存的委拉斯贵支创作的女性人体。


图片来自http://www.quanjing.com/


美术馆里不允许拍照,索性不再像游客一样背着相机前往。而实际上,这样才能把更多的机会留给了眼睛。


在一切图像可以轻易被镜头捕捉,一切信息都能随手搜索而来的时代,用眼睛和心去看和记录,反而成了一种奢侈。


叶子学着展馆里小学生的样子,用铅笔在自己的小本上不知所云地瞎画。我们从文艺复兴全盛时期的意大利和日耳曼绘画走到荷兰、意大利、法国和西班牙绘画,从一个墨绿色的展馆,走向一个暗红色的展馆,又走向一个中灰色的展馆……一直到两腿灌铅。


达·芬奇名画《岩间圣母》在英国国家美术馆珍藏的这副是他画的第二幅,第一幅在法国的卢浮宫,区别是什么你看到了吗?


这是在卢浮宫的《岩间圣母》,这幅画上,天使在圣母的手掌下伸出一只手指,被指诡异不祥,也因而才有了第二幅几乎一样的《岩间圣母》


门外的特拉法加广场依然细雨濛濛,这样典型的伦敦天气仿佛是专门为看美术馆而设计的——馆内是浓得化不开的艺术与文化,而当走出展馆,外面的冷雨扑面而来,把人拉回现实世界,让人游走在两种时间空间之中,对真实世界多出一分漠视和宽容。


有名的美术用品商店Cass Art就在附近。他们门上写着:Let's full this town with artists,多么美妙的口号!我曾在淘宝上疯狂代购的那些知名的英国画材在这里琳琅满目。拿起一件,又放下,再看看这边,那边,却忽然没勇气去买似的。


也许是因为这里装满了artist模样的人,在他们面前,糟蹋好东西从来都不脸红心跳的我,似乎也忽然感到了一丢丢不好意思?


位于13 Charing Cross RdCass Art店铺




3

你看木乃伊,我看瓷器

大英博物馆


一到伦敦叶子就不停地问,什么时候去看木乃伊?


于是到了大英博物馆,马上奔向古埃及馆。让重口味的小朋友满足好奇心。


埃及文物馆分为木乃伊和埃及建筑两个馆,是博物馆中最大的专题陈列馆之一,那些大型的人兽石雕、庙宇建筑、碑文壁画让小朋友问出了一堆问题。可要知道,这些书本上记载的人类文明,她四十几岁的娘亲,也和6岁的她一样,是第一次看到眼里呢。


然后就是那些木乃伊了……



小朋友看得饶有兴趣,其中还有木乃伊制作的过程图解,各种工具,不管多么狰狞,她也并无惧色。


那具大约公元前3500年被暴力致死并掩埋的名为“基波林人(Gebelein Man)”的木乃伊身体蜷缩在一起,我有些不忍直视,但这也并没有引起小叶子的不适……


图片来自网络


她甚至还愿意通过高科技互动的触屏来“解剖”这具木乃伊的躯体、骨骼和内脏器官……


直到看到这个……



这些大眼睛的小牛小猫把叶大王震撼了!小手默默地伸过来拉住了我,小声说,妈妈我有点害怕,咱们快走吧!


嗯,快走!去看我的中国馆和95号中国瓷器馆吧。



中国馆位于博物馆一层的最北边,进了大门穿过大厅一直一直向北走就到了。这里自2016年6月关闭进行内部修缮并调整格局后,在去年年底已经重新开幕。除了许多著名绘画、塑像、瓷器青铜器之外,在新开的展馆一角,大英博物馆利用3D呈现的明朝项圣谟的《秋林读书图》着实让人惊艳。很早就在feacbook上看到过,终于得以亲见,很奇妙的一种诠释。



前一秒,画面仍是静止的,后一秒,便进入到画面中的古老山水间神游。


3D影片均来自网络 版权:大英博物馆


当你看一副这样的国画时,可能从没想过可以跟随飞鸟进入画中,看山峦叠复、层林尽染,穿越茂密的枝叶、跨过溪流,与那读书的古人在画卷中相遇。



看过那么多3D动画,却有从没感受过的奇妙,也让人感叹,我们学习西方的绘画、动漫、3D甚至更高的技术,但最好的创作素材,一直就在身边,却从未珍视。



说到95号馆,是从中国馆往上再上半层。这里展示的是玻西瓦尔.大维德Perceival David (1892 - 1964)的一千五百多件中国瓷器收藏,跨宋元明清四代,是世界上仅次于台北故宫的最好的中国瓷器收藏。


95号馆藏的中国瓷器 图片来自网络


大维德生于孟买的犹太裔家族,其父在殖民时期的印度非常显赫,创立了印度银行。他14岁移居伦敦,毕业于剑桥法律系,是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富二代。从22岁开始,大维德收藏中国瓷器,并因为对中国瓷器的爱好,让他在那个没有搜索引擎,没有互联网的年代自学中文,精通正史野史,深谙文物鉴赏,甚至在1920s,还参与了故宫的展览和图录的策划工作。


Perceival David夫妇

二战后大维德把他的收藏全部捐献给了伦敦大学亚非学院;他的好友也捐献了另外二百多件明清瓷器,把这个收藏扩展到一千七百件藏品。


一件件浏览那些釉色青莹的北宋汝窑长颈瓶、双鱼纹洗,紫口铁足的官窑瓷、雍正珐琅彩、景德镇斗彩、诞生于1351年的珍贵青花瓷对瓶……这些沉积了时光与历史的瓷器,美得沧桑而沉静。



在伦敦还可以去


?

V&A博物馆



英国国立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简称V&A),就在自然历史博物馆隔壁。这里是现代设计师的灵感泉源,尤其欧洲服饰发展史的展厅,经常有特别的展览,值得关注。



实际上,我也带着小叶子去转了一圈的。里面很多非常前卫有趣的儿童互动活动她都玩儿得开心,甚至战胜了时差的困扰。



当时正值Winnie-the-Pooh的展览期间,但没有预定没法买到门票,也便作罢。大家去之前可以先在官网查查有何特展,感兴趣提前预定。



这张照片是展览馆的一个大厅,里面放了很多很多瓦楞纸和纸绳,孩子们和大人一起发挥自己的想象去搭建喜欢的一切,很有意思。


除了展馆,V&A的餐厅特别值得一去。 V&A CAFE,是世界上第一间博物馆餐厅。博物馆内金碧辉煌的装饰令人仿佛回到了古典的维多利亚时期。



如果夏天去V&A 还可以去Garden Cafe坐坐,由英国顶级餐饮商 Benugo 提供酒水和简餐。V&A CAFE 曾被《Time Out》杂志评为的伦敦最棒的下午茶。在偌大的V&A 博物馆逛累了,来这里要一份司康饼和带着橙花香味的伯爵茶是何等美妙。



此外,别错过这里的博物馆商店,里面很多独特的设计品、画、首饰都值得一买。



?

科茨沃尔德汽车博物馆



如果你带个男孩子,还可以去这里。馆内收集了最早可追溯到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各式古董汽车,包括平时可能只在电影和游戏里看到的古董房车、敞篷车、经典车型、模型、汽车相关的各类标识等。一定会让小车迷大开眼界。






-  End  -


曾焱冰


生 活

旅 行

故 事

笔 记

联络:misszengyanbing@sina.com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国内古风音乐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