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怎么被发现的?

2023-05-10 14:56:27

首先要搞清楚一点,所谓《清明上河图》,不只是我们常说的张择端的那一幅。在中国古代,叫《清明上河图》的画,不知有多少幅,其中有名的,比如明代的大画家仇英,清代清宫画院五位画家联手,都画过《清明上河图》。光是全球各大博物馆中收藏的《清明上河图》画作,就有几十种乃至上百种之多。

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化现象,本身就是一条艺术河流。那么,这条河流的源头在哪里呢?

作者北宋张择端竟是无名之辈

现在的人们大多认为,这个源头就在北宋时期,画作是描绘北宋都城汴京(今开封)的繁盛景象。而且很可能,就在那个时候,《清明上河图》也不止是一个人在画,而是很多人都在画的一种题材,其中以张择端画得最好。

很奇怪的一件事情是,中国古代最有名的一幅画,它的作者张择端却并不是有名的人,史书上没有关于他的任何记载,他也并没有别的作品流传下来,真真不可思议。

我们现在知道张择端,只是因为在现存的那幅著名的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上,留下的那段最早的题跋。这个题跋是金代一个叫张著的人写的。通过这段题跋我们知道,张择端是北宋翰林院的翰林。

“靖康耻”名画流落到燕京

那么,这幅画是怎么到了张著手上呢?

中国历史上很有名的一次事变,1126年,金兵南下攻破汴京。把宋徽宗、宋钦宗二帝抓走了,这就是“靖康耻”。金兵不但抓走了皇帝,也把宫中的很多宝贝也掳走了,《清明上河图》很可能在北宋宫中收藏,并在这个时候被运到了金的首都燕京(今北京)。

不过运到金国的首都后,金国的皇帝并不像北宋皇帝宋徽宗那么有艺术爱好,它并没有被金国的朝廷收藏,而是第一次流落到了民间,并被官阶不很高的张著占有过,留下了这幅画上的第一段题跋。

装裱匠把真品偷出了元朝宫廷

而元朝人杨准在这这幅画上题的一段题跋,则记载了一段偷盗故事。

蒙古人灭金吞宋,建立了元朝后,《清明上河图》再次进入宫廷,为皇家所有。

元代后期的至正年间,宫内有一个装裱匠看上了它,趁装裱这件作品的时候,使了个调包计,用一个临摹本把真本偷换出宫,悄悄地卖给了某位贵官。后来这幅画又经过几次转卖,落到了杨准手中。

从权臣严嵩手中再次进入宫廷

元朝灭亡后,《清明上河图》仍然在民间流转,明朝嘉靖年间,大奸臣严嵩采用巧取豪夺的手段,得到了这幅画,其中也有些传奇故事,就不细说了。

隆庆皇帝时,严嵩父子失势,家产被查抄。《清明上河图》再一次被收入了皇宫。

然而这画在皇宫中的时间也不算长,到明万历六年,太监冯保在这画上作了题跋,此画已从宫中出来落入了他的手中。那么,太监冯保是如何得到这幅珍品的呢?如果是得自皇帝赏赐,冯保一定会大加宣扬,然而冯保对此却一字不提。专家们的一致意见是,冯保获得此画并题跋,一定是来自于他的偷窃!

从冯保的人品及职位便利看,都支持他偷窃的假说,这里不及一一细说。冯保后来也因作恶太多,被皇帝查抄了家产。但是,在查抄的冯保家产中,并没有《清明上河图》这幅画。

唯一合理的解释是,在被查抄家产之前,冯保就把这幅画秘密脱手获利了。此后二百多年的历史上,这幅画就像是消失了一样,不知流转在何人手中,而正是这二百多年中,社会上的伪本《清明上河图》广为流传。

伪满灭亡后流传在东北市场最终被发现

二百多年后,这幅《清明上河图》浮出水面,再次出现题跋,已是清朝乾隆时的进士陆费墀所题。很快,这幅画被曾任湖广总督的毕沅购得。然而,此画给许多人带来的厄运再次降临到毕沅头上,毕沅死后被抄家,《清明上河图》最后一次被收入皇宫,此时的皇帝是清朝的嘉庆皇帝。

《清明上河图》深藏在清朝的皇宫里。清朝灭亡后,清宫受到优待,清宫里的文物也没有受到查抄。溥仪就任“皇帝”的时候,把很多文物都带到东北长春新的“皇宫”中去了。日本战败投降的时候,溥仪仓皇奔逃,随身一直不忘携带一些珍品文物以作“资本”,逃难路上,这些文物也一路散失,最后仅存的一部分,也在沈阳机场和溥仪一起做了苏军的俘虏。

而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竟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的1950年,文物专家杨仁恺在清理人民政府搜缴上来的文物时,慧眼发现的。至于它是怎么从清宫流传到民间,却不得而知了。所幸的是,这件稀世珍宝,在经历了无数劫难后,仍然保存了下来。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国内古风音乐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