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汇夜读2018.03.23

2023-05-10 14:56:27

夜读 | 坚持努力,最坏的结果不过是大器晚成

与其有时间担忧,不如全力以赴。

工作第一年,我对未来充满焦虑,不知道自己的未来是什么样子,对同龄人取得的成就,我经常羡慕不已,哀叹命运的不公。


那个时候,租房和自行车成了我上班的标配,整天浑浑噩噩地混日子。

 

当我在忧虑中消磨时间时,工作上出了很大的错误,为此领导专门找我谈话,不得不说我的领导还算比较仁慈,并没有直接开除我。

 

但我却不知天高地厚地辞职了,我甚至觉得自己之所以生活得差就是因为这份工作。

 

辞职后,我依然对未来充满担忧,会经常陷入梦幻中,幻想自己某一天突然能光宗耀祖,在这种思想的左右下,我经常好高骛远。

 

因为对未来充满担忧,我的人生之路变得异常艰难,甚至连一些很微小的梦想都难以实现,在某一段时间我甚至放弃了自己。

 

后来,我试着调整自己,因为属于我的时间越来越少。


那段时间,我不再选择忧虑,而是一步步地去走,也不再考虑结果,而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争取。我开始疯狂地写作,开始为了梦想全力以赴。

 

很快我的文章在各大报刊杂志和公众号发表了,也获得了自己一直渴望的结果。

 

其实,所有的路都需要我们一步步地走,我们对未来的担忧,不过是浪费时间,与其有时间担忧,不如全力以赴,只要你一直在路上坚持,最坏的结果也不过是大器晚成。


钱钟书先生说:“似乎我们总是很容易忽略当下的生活,忽略许多美好的时光。而当所有的时光在被辜负被浪费后,才能从记忆里将某一段拎出,拍拍上面沉积的灰尘,感叹它是最好的。”

 

我们很难满足当下的生活,总觉得自己应该可以做得最好,但这些只是止于想象,很难落实到行动上,一直在后悔中停滞不前。


我有个同学也是对未来充满了担忧,他害怕自己的梦想无法实现,他抱怨自己生不逢时,但他从来不做,总是一边牢骚一边退缩。

 

当同龄人比他生活得好时候,他就说别人运气好,从来看不到别人付出的努力。

 

工作做不好,生活也活不好,一直生活在对未来担忧之中,害怕失败从来不敢开始,我建议他多努力,他说:“这个时代,并不是努力就能换来成就的。”

 

对于他的论调我非常气愤,虽然努力可能暂时不会改变,但总也比原地踏步强。

 

这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不用努力就会获得成功的。

 

司马光从小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经常遭受先生的责罚和同学们的嘲笑,一直生活在对未来的担忧当中。

 

后来,他决心改掉贪睡的坏毛病,便用木头作了一个警枕,早上一翻身,头滑落在床板上,自然惊醒,从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读书,坚持不懈,终于写出了旷世巨著《资治通鉴》。

 

在人生这条道路上,对不确定的事情担忧,就是浪费时间,当你选择担忧不付诸行动时,那么你的人生注定会一事无成。



其实,真没有必要一直担忧未来,因为这太浪费时间了。

 

有这么多时间,我们完全能干很多事情,就算梦想之路步履维艰也一定会有实现的那一天。

 

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在起跑线上宣告自己要努力,因为终点处的成绩会说明一切。


人生只有耐得住寂寞,努力地去奋斗,才有实现自己价值的可能性。虽然,有时候我们会痛苦和失望,但只要知道结果是好的,就可以了。

 

那些为梦想努力的人,老天从来都不会辜负他们的努力。对未来充满担忧不思进取的人总是羡慕别人成功的结果,却没有想过他们当初的付出。

 

真没必要担忧未来,因为你无法改变,你只有踏实的做好当下的事情,才会让自己越走越远,才会迎来无限可能。




【夜读】你总要长大的,有些路只能你自己走

1


  我有个学生,在大四那年决定考研。


  那不是一个被看好的选择,因为宿舍其他几个人都没有继续深造的计划。奋斗成了独行线,没人陪伴,于是,他成了那个唯一早出晚归的人,他变成了他们口中的“少数人”。


  同学调侃他说,你努力有什么用?你努力,能比得上清华北大的人吗?


  他回,谁说一定比不过呢?


  宿舍里爆发出刺耳的笑声,这笑声回荡在他心里,刺激着他的神经。他没说话,咬了咬牙,拿着书出门了。


  他告诉我,在他最孤独的那段日子里,总觉得自己和这个世界格格不入。他觉得自己不是“大多数”,甚至害怕自己成为“少数人”。那时,他最喜欢的一句话是,“耐住寂寞,守住繁华”。


  但生活并不总是励志故事,第一年,他落榜了。


  是,有时候,我们不得不接受生活的残忍,但同时还要固执地相信着未来。


  落榜后的嘲笑,更是铺天盖地。父母打电话跟他说,孩子,咱们回家,爸妈给你找工作,也挺好。


  他努力抑制住眼泪,说,爸、妈,让我再试一次,这一次不行,我就回家。


  接下来,我不知道他经历了什么,但我知道,他“消失”了。那一年里,很少见他发朋友圈,他把所有的时间都拿来读书和做题。


  第二年,他考上了心仪高校的研究生。再次见到他时,他跟我说:有时候,人啊,就要“盲目乐观”点,要不然还真扛不住这么多人的嘲笑。


2


  “盲目乐观”这四个字很简单,有时候却很有用,但真的能做到的人,太少。


  我们在向上的路上,都可能会遇到别人的嘲笑、鄙视、看不起。我们可能会因此感到失望、沮丧和气馁,如果没有点自信乐观的能量,怎么坚持得下来?


  后来,和他吃饭时,他给我看了一条只有他自己可见的朋友圈,那是第一次落榜后他写给自己的话:你们笑吧,打不倒我的,只会让我变得更强。


  一位小学老师曾给我讲过一个故事:一个孩子,从小的梦想是摘星星。当他把梦想说出来时,全班都开始笑。笑声过后,老师沉静了几秒,然后问道:你们笑够了吗?


  全班鸦雀无声。老师继续说,你们笑完之后,又能怎么样呢?


  老师接着也干笑了几声,笑得很尴尬,也有几分无奈。老师继续说,各位同学,你们笑完之后,他的梦想还是摘星星,不会变!可如果以后他真的摘了星星,笑的人会是谁呢?


  这番话改变了那个孩子。他对老师说:老师,谢谢你!我会是笑到最后的那个。


  十年后,那个孩子考上了天文系。他说,他的梦想,还是摘星星。


  这位老师跟我讲完这个故事,自己热泪盈眶。


3


  《叮当猫伴我同行》里有个片段,令人感动:大雄长大了,于是,叮当猫就走了。大雄哭着说,你为什么要离开我啊?叮当猫说,总有些路,你要自己一个人走。


  我看到那个片段时,热泪满面。伴随着长大,你会发现,有些路父母不能陪你走了,爱人也无法陪你前行,孩子有自己的世界,朋友有自己的生活。这条路上,可能还有别人的不理解,甚至嘲笑,那么,这条路,你还走吗?


  2008年,我一个人来到北京上学,思乡的情感让我无法注视现实。我觉得自己像一棵苹果树长到了梨园,和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那是我第一次感到孤独。于是,我给父亲打了一通电话,电话刚刚接通,眼泪就止不住往下,我红着鼻头说:“爸,我想家。”


  父亲语重心长,说:“孩子,你总要长大的,有些路只能你自己走。”


  我说:“万一我走不下来怎么办?”


  他说:“你没走过,怎么知道你走不下来?”


  后来,我还是走下来了。然后发现,有时候,我们都太低估自己的力量了。


  困难就像一面墙,反弹给你的,往往就是你自己的模样。你弱,困难就强,这是我们都明白的道理。如果你在理性分析自己的现实处境和客观条件之后,依然还想为梦想放手一搏,并且你真的有在努力,那么,即使遇到障碍、被人嘲笑,也请千万不要轻易后退。


  这世上,最不缺的就是玻璃心。你需要让自己的内心更强大,你需要让自己的能力配得上自己的梦想。


  也请记住,在追逐梦想的路上,你绝不会是一个人。还有千千万万的人跟你一样,正在坚持着。他们,都没放弃。你怎么知道,下一个成功的不是你呢?




愿你耄耋归来,依然有梦可倚

《钢琴和音乐是我的人生》

记者/梁霄 梁珊珊


Do”是“

她落座 敲下琴键的一瞬

舞台顷刻化为一座世外小

所有嘈杂喧闹不见了

只有乐之风拂面

 

你是否想过,80多岁的自己会是什么样子?


是闲赋在家,颐养天年?还是弄孙为乐,买菜做饭?


央视《经典咏流传》第一期节目中,一位远在新加坡的88岁老人用音乐演绎了生命的极致美感。




通过现场连线,她颤颤巍巍地走上台,为观众演奏了一首如泣如诉的钢琴曲《梁祝》,全场为之震撼。


这位老人,就是被誉为中国第一代世界宗师级钢琴演奏家,88岁的巫漪丽。



 

那飞舞在黑白键上的双手虽已枯槁,却依旧灵动,尤其弹到激烈处,似有强大的生命力从指间喷薄而出,全然没有耄耋老人的苍老与迟缓。

 

很多人说,在她敲下琴键的一瞬间,全世界都安静了!那,是来自生命的力量对人心的冲击。“生命触动艺术,永远最美”!



Re”是“

是花绽放时 对这世界的深情告白

“西洋乐器中国情” 是她吐露的真心


去年春天,一段巫漪丽演奏《梁祝》的视频在网上走红。

 

片中,由巫漪丽弹奏的《梁祝》犹如一泓蜿蜒的清泉,从指尖倾泻而出;又仿若一滴滴晶莹的水珠,滑落在碧绿的莲叶上。人们惊叹:这行云流水般的乐音仿佛是从她的生命中流淌出来一样。




视频拍摄于去年2月新加坡独立创作室“静境镜”举办的“老不得空”座谈会,巫漪丽受邀演出:“我之所以接受‘老不得空’的演出邀请,是因为我老来回顾我的一生,觉得确实不是一场空。”

 

上亿的网络点击量却是意料之外的事,对于成名她甚至有些惊恐。“以前我曾经弹过,但我觉得不够,后来我就下了一点功夫,把它弄得比较完整了。但没想到演出之后大家都在网上传,传得我都吓坏了,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殊不知,《梁祝》这首乐曲已与巫漪丽相伴近六十年,苒苒岁月沉淀下无以言说的深情。在《经典咏流传》节目中,巫漪丽动情地说,“每一个音符都深深刻进了我的生命。它就是我心中的经典。”


图/视觉中国

 

作为中国乐曲经典中的经典,巫漪丽正是《梁祝》小提琴协奏曲钢琴部分的首创者和首演者。

 

1959年,社会各界积极为国庆10周年献礼,各地文艺活动蓬勃开展。巫漪丽所在的中央乐团独唱独奏组也在全国各地演出,观众对《梁祝》的呼声尤其之高。但起初由何占豪、陈钢作曲的《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没有钢琴伴奏,而中央乐团独唱独奏组则是以钢琴为主的伴奏。


△北京中央乐团合影(前排左三巫漪丽)


我们团长说,一定要把钢琴谱弄出来,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结果就跟我说,你要去做。我也没有二话,从资料室借了总谱,苦思冥想,刻苦钻研。好在我对钢琴比较熟悉,钢琴各种表现手法我都很了解,所以凭着当时那一股热情,一定要把它写出来。

 “闭关”三天三夜,《梁祝》钢琴伴奏谱终于完成,而后,又从纸上搬到舞台。

 

由此,巫漪丽对这曲经典的感情尤其之深。



这是一个中国民族曲调,它有它的优美,有它的悲壮,有它的凄美,也有它的哀伤,所以真的,它深深抓住了我,我想观众也被抓住了,所以大家都这么喜欢。

我对《梁祝》的改编,是一个中西音乐表达手法相糅合的过程,外国听众对它的接受度也很高。世界范围内最知名的中国乐曲,《梁祝》应该算一个。它的旋律确实非常触动人心。

巫漪丽“学贯中西”,既接受过中国传统教育,也接受过西式教育。但她向来谨记,“要在中国作品上多下功夫,要‘西洋乐器中国情’。”近些年来,巫漪丽的作品开始陆续整理面世,始终秉承着这一理念。

 

2008年,巫漪丽首张个人专辑《一代大师1》出版。专辑融汇了她一生的传奇和成就,一经推出便受到业内外的一致推崇。



唱片公司对我说,能够弹奏中国乐曲作品的人中,你是一代大师。这个我不敢当。说我是新中国培养出的第一代钢琴家,倒算是符合事实。但我算不算‘大师’,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标准。

2013年8月,她的第二部个人专辑《一代大师2》出版并荣获2013年度十大发烧唱片奖。专辑中选录《松花江上》《平湖秋月》《娱乐升平》等乐曲,她始终践行着当年师友对自己的教诲“西洋乐器中国情”。

 

著名录音师杨四平在完成《一代大师2》现场演奏录音后,激情撰文评论:“这绝不是传教士的声音,而分明是一颗中国心在跳动的声音。这种声音鲜活而纯净,每一个音符都像裹着芬芳的露珠在荷叶上跳动……”

 

 

Mi”是“

如果不是恋那一个个美妙的音符

她怎会泛着泪花言说

“钢琴和音乐就是我的人生啊!”

 

在巫漪丽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中,钢琴是她生命存在的意义。

 

1931年,她出生在大上海的一个名门望族。祖父是兴中会登记在册的会员,外祖父当过上海商会会长,曾资助过孙中山辛亥革命。父亲巫振英早年留学美国,学成归国后成为当时国内一流的建筑师。母亲李慧英也接受过西式教育,思想开明。


1936年,6岁的巫漪丽观看了一部叫《子夜琴声》的美国电影。,深深吸引了她。“因为他反复演奏,所以我就记住了,然后我就哼。我就觉得钢琴声音很美妙,所以决心学弹钢琴。”


那个年代,即使繁华开放如上海滩,钢琴也是个稀罕物。开始,母亲不同意巫漪丽学钢琴。但小小的巫漪丽缠着母亲,承诺定会好好练习,才得到应允。

 

“我小时候练琴从没觉得枯燥,也没偷过懒,一弹钢琴就会很开心,这应该是我和钢琴之间的缘分。”巫漪丽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她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自己的天赋和能力。


△巫漪丽九岁童年照

 

1939年,9岁的巫漪丽参加上海儿童音乐比赛钢琴组并取得第一名。“当时我拿到一个奖品是一座很大的银杯,我搬都搬不动。”回忆起那次获奖经历,巫漪丽笑得像个孩子。

 

比赛结束后,未满10岁的巫漪丽受到世界钢琴大师李斯特再传弟子、意大利世界级钢琴家梅百器的赏识,而后与中国老一辈钢琴家吴乐懿、朱工一、周广仁、傅聪同门学艺。



日复一日,春去秋来,双手在琴键上起起落落,巫漪丽的钢琴功底日渐深厚。

 

18岁那年,她第一次登上上海兰心大戏院的舞台,与上海交响乐团合作演奏《贝多芬第一钢琴协奏曲》,一战成名。巫漪丽一夜之间红遍上海滩,成为人们口耳相传的“最年轻的女钢琴师”。

 

此后,巫漪丽的琴声走得越来越远。1954年,她离开上海,北上抵京,正式加入中央乐团。一年后担任中央乐团第一任钢琴独奏家。1962年,她获评国家一级钢琴演奏家,并受到总理的接见。


巫漪丽(二排右三)与等人的合影


在此期间,巫漪丽开始在全国巡回演出,除了西藏,各个省份几乎全部去过。此外,巫漪丽还多次代表我国到波兰、丹麦、印尼、缅甸等国演出,或为访问中国的外国领导人演奏。

 

她记忆最深的一次演奏,是在硝烟滚滚的朝鲜土地上慰问抗美援朝的志愿军。


,京剧方面有梅兰芳、程砚秋、盖叫天,有马思聪和周小燕,,自己也弹一个中国作品。那个钢琴他们是从地底下埋了25米挖出来的,所以那个钢琴根本有时候按键都不完整,但志愿军非常热情。

还有一次特殊的经历是用拳头“划”琴。1954年,印度时任总理尼赫鲁访华,巫漪丽担任欢迎仪式的钢琴伴奏。因天气严寒,巫漪丽的双手“冻成了胡萝卜颜色”,手指冻僵不能屈伸,无法连续弹出So Fa Me Re Do,只得用拳头划过琴键。现在回想,巫漪丽笑谈:“我可没学过用拳头‘划’琴,这都是急中生智。”


巫漪丽三十岁时

 

钢琴和音乐自始至终都是巫漪丽生活的主旋律。当记者问及钢琴对她的意义时,她有些激动,两眼泛着泪花,“钢琴和音乐就是我的人生啊!”

 

巫漪丽爱琴如命。初到北京的时候,她和其他团友住在一起,有一架钢琴供团友们练习使用。当时钢琴就摆放在里间屋子,人住在外间。有一次一位团友因为在琴房里烧菜,导致钢琴的钢板开裂。

 

巫漪丽很心疼。所以每次练琴她干脆不生炉子,严冬腊月里,宁可穿着大衣坐在琴房。“练得热了,就像蚕宝宝一样一件一件脱,最后脱得只剩下一件毛衣。练完之后再把外套一件一件穿回去。”


 

Fa”是“

音乐如同诗歌 感生命 直抵人心

她交心弹奏

因而 琴键落在了你的心上

 

1993年,男低音歌唱家田浩江举办独唱音乐会,巫漪丽为他伴奏。新加坡女高音声乐家苏燕卿就在台下,她被巫漪丽的钢琴伴奏打动,一番交谈后,两人相见恨晚。

 

苏燕卿热情邀请巫漪丽去新加坡。彼时巫漪丽正好有将钢琴教学法用于实践的想法,于是她受邀前往新加坡,没想到这一住就是20多年。

 

去年,凭借《梁祝》走红网络后,有媒体采访到巫漪丽。彼时,她还是一个人独自生活,租住了一个单间,与房东一家同住一个屋檐下,以教琴为生。



生活过得有些拮据,一箪食,一瓢饮,一架琴,便是她的日常。但巫漪丽并不在乎。“我对物质生活的要求很低,只希望有一个能让我保持弹钢琴的环境。”虽然自称“独行侠”,但巫漪丽坦言一个人也会感到孤独,会“弹一些忧郁的曲子”排解。

 

窘迫的生活非但没有妨碍她对钢琴的热爱和坚持,反而在那段日子里,钢琴成为她最好的依靠。

 

三个月前,某活动中巫漪丽结识了同样旅居新加坡的华人冯女士。二人相谈甚欢,久而久之结成了忘年之交。得知巫漪丽的生活状况,冯女士坚持把老人接到自己家中,像侍奉自己母亲一样陪伴着她。巫漪丽好友们那颗一直悬着的心也终于着了地。


图/视觉中国

她是把她自己完全掏空,融到她的琴里面。你想知道她现在是忧郁的还是欢快的,从她的琴声中就能感受到。这是我跟她生活在一起最深的感受。有时候我在家里的走廊远远望着她,看着她坐在那边弹琴,眼泪就会不自觉地掉下来。

冯女士自称是一个不懂五线谱的人,但她依然能感觉到,每次巫漪丽一坐到钢琴面前,整个人就会变得空灵、宁静。



Sol”是“

她是一摆渡船

往返于川流不息的生命之河两端

拯救了一个又一个枯槁的灵魂


除了雷打不动的每日练琴,巫漪丽还收徒教琴。她坚持“从音乐内容启发学生”,认为感化和共鸣比固化拍子练习更重要。“我觉得音乐要靠交流,我跟我的学生就是交流,上课就是交流。”

 

在她教授的众多学生中,不少已取得英国皇家音乐学院八级考试文凭,以及其他各类殊荣奖项。还有一位比较特殊,那是个患有严重自闭症的孩子。

 

冯女士曾问过巫漪丽,为什么不去招收一些更有才华的学生,有朝一日或许也可以为老师扬名立万。“音乐不是用来炫耀才华的,音乐是用来改变生命的。”巫漪丽不假思索脱口而出。


△巫漪丽八十岁时照片


“谁说老年人不能学钢琴?什么年纪学习钢琴都不晚。”巫漪丽倡导老年人学钢琴,她的老人学生中年纪最大的有90岁。“20多年下来,百人可没有,但50人应该有了。


我一辈子想的,跟音乐作伴。我们这些老知识分子,就是有一点,不求闻名于诸侯。希望我能够继续弹钢琴,让更多的音乐作品进入大家心里。

巫漪丽的一生都献给了钢琴,献给了音乐。

 


La”是“

在箱底的心事 不曾轻易说起

她的“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钢琴,不仅一直陪伴着巫漪丽,一度带给她无上的荣耀,也让她结识了一生的挚爱,中央乐团第一任小提琴首席杨秉荪。

 

“我们是在上海乐团认识的。后来我调到北京,在中央乐团,他刚好是这里的小提琴家,他的声音特别吸引人,他在音乐学院也很优秀。”提到杨秉荪,巫漪丽眼神里依旧散发着少女般崇拜的目光。



共同的艺术追求让他们走到一起。在北京成家后,虽然生活过得并不宽裕,但两人琴瑟和鸣,夫唱妇随,日子过得很幸福。当时有人说,巫漪丽在跟杨秉荪一起合作的时候,在舞台上完全是作为绿叶去衬托了丈夫那朵红花。巫漪丽很坦然,她甘愿做绿叶。

 

十年浩劫,一朝梦碎。在那场历史洪流中,巫漪丽被迫离开了心爱的爱人,从此,辗转美国和新加坡,颠沛流离,半生漂泊。后来重获自由的杨秉荪移居美国,重新组建家庭,但巫漪丽却一直单身。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巫漪丽出版第二张个人专辑后,特意托朋友从新加坡给身在美国的前夫杨秉荪带去。即使隔山跨海,人生中的乐事还是想跟最在乎的人一同分享。多年来,两人虽然天各一方,但在音乐里,他们的灵魂始终相通。



2017年5月,巫漪丽荣获世界杰出华人艺术家大奖。然而,与喜讯同时传来的还有杨秉荪病逝的噩耗。

 

奖杯被放在了角落,巫漪丽默默换上白色上衣,把自己关进录音棚里,再次弹起《梁祝》,不用曲谱,一气呵成。


弹到“哭坟”,她似乎把全身的力气都集中在指尖,悲伤在琴键上四溅;转到“化蝶”,她柔情似水,像是告别,又似倾诉。


巫漪丽的几位知心朋友在录音棚外默默倾听:这是不可复制的《梁祝》,也是她在弹奏自己的一生。


图/视觉中国

 

杨秉荪的病逝对巫漪丽打击很大,精神状态由此大不如前。


“千古传颂生生爱,山伯永恋祝英台。”《梁祝》中,梁山伯和祝英台从相识、相知、相恋,到被迫分离,天人永隔,最终化蝶,与爱共舞。他们的故事宿命般地映照了巫漪丽与杨秉荪的真挚爱情。



Si”是“

愿你 惜时惜春惜芳华

愿你 耄耋归来 如她似曲 耐人寻味


在中国古代文人中,巫漪丽最爱辛弃疾和杜甫,喜欢他们的“豪放胸怀和家国情怀”。


虽然远在异国他乡,但巫漪丽依旧怀揣一颗赤诚的中国心。除了继续演奏钢琴之外,她最大的心愿就是落叶归根,希望在中国这片故土上长居一段时间。

 

西山红叶好,霜重色愈浓。

 

岁月无声无息地,在这位老人身上铸刻下深深的印痕。


图/视觉中国

 

88岁的巫漪丽听力已有些减退,但八十余年坚持练琴,让她依旧保持着清晰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尤其在音乐面前,宛若少女。她的艺术青春从未因年迈而凋零,反而愈加芬芳。

 

采访过程中,巫漪丽自始至终眼含热泪。那被采访灯映照得闪闪发光的泪珠,凝结着她不变的初心和厚重的深情。



幸福,从来是一种感觉,它不取决于物质生活的丰裕或匮乏,而在于心灵是否富足,是否宁静。 因为有钢琴,有音乐终生相伴,巫漪丽无疑是幸福的。


愿你耄耋归来,也依旧有梦可倚,依旧拥有自己的幸福。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国内古风音乐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