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水奔腾竞风流,云山渺渺寄深情。
五年,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不过一瞬,可过去五年,对广东来说,却是砥砺奋进的五年。天更蓝了、水更清了、路更通了、港口更繁忙了、医疗教育更便民了……
过去五年,是广东巨变的五年。变化在哪?我们用图片话你知!
今天,视觉君将从“经济发展”“创新驱动”“生态环保”“社会生活”等几个方面,图说广东这五年,带你看“粤来粤美”之广东。
二十年芳华,闪耀珠江新城
△珠江新城夜景。董天健 摄
2016年10月18日19时,广州天河区珠江新城“东塔”(广州周大福金融中心)全方位亮灯,与“西塔”(广州国际金融中心)、“广州塔”遥相呼应,灯光绚丽,照亮整个羊城的夜空。
从1997年的破土动工,到2008年第一栋大楼——发展中心大厦建成,再到“东西塔”相继落成,仅用了20年,。
△珠江新城夜景。 张由琼 摄
△每年都有众多世界级的演出在广州大剧院举办。张由琼 摄
珠江新城同时也承担着城市文化发展的重任。广州大剧院、广东省博物馆、广州市图书馆、广州市少年宫等重要公共文化设施均坐落于此。花城广场、海心沙市民广场更是成为新时代羊城美景之一。
二十年芳华,广州珠江新城正用其惊人的前进步伐和无可比拟的国际级CBD效率,绽放着最璀璨闪耀的光华。
△珠江新城日出。 董天健 摄
△每天都有过万名白领在珠江新城进出。 董天健 摄
数说“粤来粤美”
如今的珠江新城已集聚广汽集团、广州银行等260家总部型企业,
拥有跨国公司总部13家,
宝洁、GE通用、IBM等138家世界500强企业在此设立机构。
2016年,以珠江新城为首的广州天河CBD产值高居全国第一位。
千年商贸地,活力自贸区
△7月6日,全球最大的休闲旅游公司嘉年华集团旗下意式文化品牌歌诗达邮轮今日正式开启深圳母港航线。吴伟洪 摄
广东商埠,千年黄埔港,百年十三行,更兼三十余载开放前沿地。从一船船陶瓷,到一个个集装箱,历经千年,广东在内外商贸上路子越走越宽,步子越走越快、越走越有劲。
2014年12月,。2015年4月21日19时,广东自贸区挂牌仪式在广州南沙行政中心举行。随着红布缓缓拉起,“广东自贸试验区”以活力之姿与世界相见,南粤大地再迎开放新局面。
△2017年1至6月,南沙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664万TEU,同比增长15.09%,增速位居全国各大港口首位。 肖雄 摄
△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将进一步促进广东自贸区的发展。王荣 摄
不到3年,广州南沙、深圳前海蛇口、珠海横琴,广东自贸试验区三大片区构筑起南粤贸易“金三角”。
除了敞开贸易之门,广东自贸区还为矢志创业的青年提供“造梦空间”。2013年以来,前海蛇口片区投入超过2.3亿元打造深港青年梦工场,对创业团队实行“拎包入驻”和免租半年的优惠政策。
△横琴金融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等持牌金融机构不断聚集发展。图为横琴金融产业服务基地。王荣 摄
△深圳前海自贸区的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朱洪波 摄
数说“粤来粤美”
广东自贸区已开通214条国际班轮航线,
全球排名前20位的班轮公司均在区内开展业务,
去年实现集装箱吞吐量2359万标箱。
截至今年6月底,
广东自贸区累计新设立企业15.8万余家,
超过设区之前历年注册企业总和,位居全国自贸试验区首位。
创新驱动,敢为天下先
△2017年正月十五元宵佳节,亿航科技公司1000架无人机编队在广州海心沙上演花式表演。吴伟洪 摄
8月28日,位于广东东莞的中国散裂中子源首次打靶成功,获得中子束流,吸引了世界的目光,这意味着继英国、美国、日本之后,中国成为第四个拥有中子散射这一研究微观世界科学能力的国家。这,只是广东近年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成果不断显现的一个缩影。
△2016年10月13日,深圳龙岗区花生U谷文化创意产业园,双创周国际创客嘉年华现场,“人造星空”下互动体验展机器人热舞。朱洪波 摄
△极飞无人机在农田间工作。刘力勤 摄
在广州,“亿航”无人机已打开北美、亚太、大洋洲、欧洲等主要消费市场,飞向全世界;在深圳,光启生产基地,超材料生产车间内机器忙碌运转,全球首条实现量产的超材料生产线在这里平稳运行;在东莞,华为、酷派手机产业链上下游的100多家企业在此集聚,形成以手机等智能终端为龙头的产业生态圈……
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新成果,广东为科技企业提供了保姆式的孵化条件,创新驱动发展的种子在南粤大地生根开花。
△2016年12月14日11时15分,参加“绿航星际”4人180天试验的志愿者结束任务顺利出舱。朱洪波 摄
△2015年12月6日下午,光启马丁飞行喷射包在中国境内首次公开载人飞行,在深圳欢乐海岸上演“未来飞行秀”。鲁力 摄
数说“粤来粤美”
目前,广东有高新技术企业近2万家,
占各类创新型企业的三成以上,总量居全国第一,
吸引了超过70万名研发人员。
去年,广东全年专利授权总量25万件,
全年国际专利申请受理量2万件,
全省累计有效发明专利量超过16万件,
三项指标均居全国第一。
拥抱共享,引领未来
△清晨,两名市民骑着共享单车经过客村地铁站共享单车停放点。肖雄 摄
橙色、黄色、蓝色、绿色……在广州市客村地铁站的出口,百余辆共享单车摆放整齐,这些单车成了上班族解决“最后一公里”最好的代步工具。在刚刚过去的“十一”黄金周,共享住宿让不少人睡在别人家中,体验了一次别有生趣的旅行。还有共享雨伞、共享充电宝等越来越小的物件……共享经济大潮席卷而来,掀起一场深刻的经济变革。
广东地处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自共享经济兴起之时,就不断向世界传递出保持开放、鼓励创新、热情拥抱新经济的最大诚意。
△共享民宿在广东悄然升温。罗斌豪 摄
△共享单车成为广州上班族上班“最后一公里”最好的代步工具。肖雄 摄
从共享单车到共享汽车,从共享雨伞到共享充电宝,从衣食住行到生活服务,不断出现的共享经济新形态让广东生机勃发、魅力四射,广东成为了显现中国经济形态发展活力的窗口。
制造业作为广东省一张耀眼的名片,正在进入转型的十字路口。兴起于日常生活和服务行业的共享经济,也在制造领域生根发芽。在深圳宝安区燕罗街道,一群小微企业主和创客、工匠以“共享制造”的名义结合在一起,他们共享厂房、设备、原料、订单甚至工人。像这样的“共享制造”提高了资源的有效利用率,降低了终端的成本,按下了转型的“快进键”,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三名女生骑着共享单车出游。肖雄 摄
△共享“唱吧”登陆广东各大商场。罗斌豪 摄
△广州大学城,一位市民用手机客户端为共享汽车开锁。符超军 摄
数说“粤来粤美”
2016年9月,摩拜单车正式登陆广州。
仅仅76天后,
广州的共享单车数量即达到10万辆,
在当时国内投放摩拜单车的城市中,
最快达到这一规模。
广东林海,书写生态之美
△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符超军 摄
10日上午,在2017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座谈会上,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正式授予佛山市、江门市等19个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称号。至此,加上此前已被授予此称号的广州、惠州、东莞、珠海、肇庆,我省“国家森林城市”已达7个。
与此同时,深圳、中山正稳步推进“创森”工作。汕头、梅州、茂名三市加快创建步伐,潮州、阳江两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也已获得国家林业局备案。
△南雄帽子峰森林公园银杏美景。吴伟洪 摄
△南澳海岛森林公园。张梓望 罗斌豪 摄
经过一轮又一轮的绿化广东大行动,如今的南粤大地,入眼之处皆是郁郁葱葱、绿意盎然。森林公园建设便是其中重要抓手。
森林公园成了市民休闲避暑、养生度假的好去处。如今漫步森林公园,林木耸立,绿叶青葱,野果入目,花香扑鼻,鸟鸣悠扬。再往深处,山路蜿蜒,有薄雾如纱,轻风袭面,深吸一口气,去污排浊,心旷神怡。
△大岭山森林公园。张梓望 罗斌豪 摄
△天井山森林公园泉水潺潺。张梓望 罗斌豪 摄
△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梅花盛开。符超军 摄
数说“粤来粤美”
据悉,“十二五”期间,广东加大财政投入,
大力发展各级森林公园,新增森林公园641个。
截至2016年底,全省已设立各级森林公园1351个(国家级24个,省级79个,市县级569个,镇森林公园679个),
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6.8%,
森林公园数量跃居全国第一。
广东省林业厅正式公布全省初步建成并
免费开放的623个森林公园的相关数据,
这些免费森林公园分布在全省21个地市。
南粤母亲河,河清水美更养民
△蓝天下,碧水间,一年一度的横渡珠江活动如期举行。肖雄 摄
南粤大地,数百条河流纵横交错,滋养着这片土地。但因种种原因,广东一些地区也面临着严重的水污染,对当地发展建设提出了严峻的考验。这五年来,广东把生态环境保护摆上优先地位,一曲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环保之歌正在南粤大地上唱响,一条条母亲河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横渡珠江活动成了广州一项群众性体育盛事。罗斌豪 摄
△整治后的福田河,水清景美。鲁力 摄
五年来,广东严守环保底线,重视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的理念,在加快发展的同时把住环保门槛,加大治污力度,坚决防止产生新的污染。2013年,广东决定实施“南粤水更清行动计划(2013—2020)”,在未来8年投入1187亿元治水。2014年8月,广东加大力度向“水污染”宣战,锁定广佛跨界河流、茅洲河、练江、小东江“四河”作为整治重点。
△夕阳西下,落日余晖洒满北江。王良珏 摄
△东莞南城,东江支流宏远段,一条渔船停在江面,与高楼倒影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苏仕日 摄
数说“粤来粤美”
2016年,广东主要江河水质总体良好,
水质优良率断面比例为80.3%,
上升2.8%。
全省79个在用集中式供水饮用水水源达标率为98.7%。
最美乡村
△博罗县松树岗村自开展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以来,投入2450万元,完成了村庄整治、道路硬化、污水处理、绿化美化亮化等19个项目。张由琼 万稳龙 摄
敞亮的落地玻璃、几何形的木结构设计、小青瓦的屋顶、庭院里翠绿的竹子……行走在广东省梅州市蕉岭省级新农村连片示范区,眼前众多现代风格的建筑与旁边的客家民居相互映衬,给这个青山绿水稻花香的乡村平添一抹亮色。
△黄屋村新貌,不远处是丹霞山景区。
△博罗县松树岗村,村民们趁闲暇时间到农家书屋里阅读学习。张由琼 万稳龙 摄
△博罗县观背村,随处可见的壁画成为村里的重要文化标识。张由琼 万稳龙 摄
蕉岭的发展是广东美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开展的缩影。在惠州博罗县松树岗村,在韶关仁化石塘古村……相同的变化也在同时发生。广东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在全省范围内掀起了新农村建设热潮,一幅幅“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画卷在南粤大地上徐徐铺开。
△“新农村+生态旅游”是松树岗村蜕变的根本。张由琼 万稳龙 摄
△美丽新农村大埔县小留村,一排排别墅一字排开,村民生活大变化。肖雄 摄
数说“粤来粤美”
据统计,目前广东省2277个省定贫困村中
下辖20户以上的19143条自然村中,
已有10329条自然村启动“三清三拆三整治”,
已有12605条自然村开展村庄规划编制,
省财政已下拨80亿元创建资金奖补。
图片:南方视觉图片库 校对:黄黎繁
编辑:曾 强 王良珏 张梓望 张 迪
统筹:严 亮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往期精选。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国内古风音乐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