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集 | 骄傲!贵州元素闪耀“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

2023-05-10 14:56:27

  虽然国庆长假临近尾声,但在首都北京举行的“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依旧火热。据统计,3.2万人次于10月6日进馆参观,刷新了单日参观人数的纪录,而到10月7日,开展以来的参观总人数累计突破30万人次。展馆外每天都能见到观众排起长队,进进出出,络绎不绝。


  “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着眼于五年来各领域成就,全面展示我国发生的历史性变革。


多彩贵州又是以怎样的姿态,呈现在全国的画卷中呢,让我们通过一张张图片来感受……


“砥砺奋进的五年”成就展上,一组组数据记录了扶贫开发工作历程。(人民网记者李彤摄)


  遵义市华茂村原名荒茅田,意为荒芜贫困,后改名华茂村,寓意花繁叶茂。走进被青山绿水环绕的山村,田间金灿灿的水稻颗粒饱满,微风吹来稻穗压弯了腰;村里粉墙黛瓦的黔北民居宅楼,放眼望去是传统充满陶艺气息的街道......乡风、乡俗、乡味、乡音,在这里仍保持着古朴村落的形态,与现代商业社会有着鲜明的对比又和谐共存。


  2015年6月,,在华茂村他沿着土墙和木栏相伴的乡村小径,边走边询问当地脱贫致富情况。看到鲜花盛开,道路两旁的房子干净整洁,他有感而发地说:“怪不得大家都来,在这里找到乡愁了。”


  两年的时间过去了,最初情感范畴的乡愁,如今却成为了华茂村提高乡村治理的抓手。从城里人来乡下找乡愁,变成了村里借助乡愁发展产业,提高村集体经济,完善村支两委工作能力。


  陶艺成为了华茂村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人民网记者李彤摄)


  “看见变化了,村里人气越来越旺了,我们的信心就足了。” 42岁的万永香,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之前她在外省打工,钱挣不多、家里孩子老人也顾不上,2014年回到家乡后在村支两委安排下,她来到龙头企业务工。


  “我每天7点就来大棚,育苗、田间管理、水肥一体化、病虫害防止,我对40余种农作物有了了解。本事学在身上,我打算带动村里的姐妹成立合作社,一起发展致富。”万永香说,现在村里返乡的年轻人多了,傍晚村里散步能看见更多年轻人身影,村里更有朝气了。


  华茂村党支部书记潘克刚说,近两年返乡的年轻人有2000余人,村集体经济发展更好了,就业岗位更多了,为年轻人返乡创业就业搭建了平台。即便还在外创业的人,也时常打电话回来,问问村里的变化和力所能及的帮助,寄托思乡的淡淡忧愁。“村里平时组织的乡风乡俗活动不少,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无论舞龙、花灯戏还是拔河,都是大家伙齐心协力做一件事,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


  “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第5展区共分为9个单元,其中新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所取得的成就为第2单元“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展区展示的重要内容之一,以视频的方式展现。贵州省2016年度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在国家发改委和国务院扶贫办组织开展的考核中名列前茅,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实现首战告捷。为此,国家发改委、国务院扶贫办把视频制作任务交给贵州,要求站在全国角度,以贵州为例,全方位展现新时期全国易地扶贫搬迁成就。


  10月1日,北京展览馆“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上,贵州射电望远镜、天文望远镜展台,工作人员在介绍”天眼”望远镜工作情况。


↓↓成就展上的贵州影像↓↓







  “地上开着金银花,群众不怕手中没钱花”。贵州省安龙县珠江防护林工程,大面积种植金银花,既有效防治水土流失,又实现了农民致富。



  薄弱学校改造工程极大改善了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图为国家级贫困县贵州省兴仁县马路河中心小学学生课间活动。



  。图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大歌。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网上展馆


(来源:人民网、央视网、中新网、今贵州)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国内古风音乐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