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用母爱“绣”未来,吉水廖六英欲将《清明上河图》出售为儿筹学费

2023-05-10 14:56:27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采用白描的手法,通过回忆一个看似平常的临行前缝衣的场景,凸显并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今天小编带你看看这位母亲。




她用3.7公斤线,79种彩线,近60万个色块,用断了36根绣针,每天耗费4至5个小时,历时3年10个月绣成的《清明上河图》十字绣。这个母亲决定将这幅《清明上河图》的十字绣作品出售,补贴家用,也给儿子准备好上大学的费用。3年10个月,白天黑夜,一针一线中,母爱在时光里流淌,朴素无言。近日,吉水县渔业社48岁的廖六英带着一幅6米长、70厘米宽的《清明上河图》十字绣来到吉安晚报社,向记者讲述这一令人惊叹的作品背后暖人又心酸的故事。



看似简单的数字背后,是一个孩子的大学梦,是一位淳朴母亲对孩子的承诺。






1
46个月  绣品大气精细技艺高超




廖六英将6米长的《清明上河图》十字绣成品铺展在记者眼前,整个作品以长卷形式,将北宋时期的社会各阶层的生活景象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卷中,表现了汴梁城外的郊野风光,城内汴河两岸的繁华盛况,市桥经郭,舟船车轩,场面宏大、人物众多,刻画精细入微,体现了画家精湛的画功和高超的艺术水准。作品分为三段:汴京郊野的春光、繁忙的汴河码头和热闹的市区街道。作品中路人、店员、商队、小贩穿梭在汴京城的大街小巷之中,小桥、流水、绿树、青山,洋溢着安详、和谐的生活场景。作品把汴河上繁忙、紧张的运输场面,描绘得栩栩如生,更增添了画作的生活气息。如此复杂精细的画作,用针线勾勒别有一番风味。




廖六英告诉记者,自其2012年从网上购买了此《清明上河图》十字绣后,除做工、照顾家人的时间外,每天定会挤出4至5小时绣此作品,46个月来基本没有间断。“现在市面上的十字绣,背面大多是线头丛生,只管正面效果,不会管背面。而我的十字绣作品,每一个线头都经过仔细处理,有时处理一个线头需要几针到几十针,所以我的十字绣,背面图案依然清晰。”廖六英说,色彩复杂、内容丰富的《清明上河图》十字绣对工作量和技艺要求非常高,“绣错一针都不行,发现图案不对了,就得拆了重新来。绣久了,眼花是常有的事。”



2
忍痛割爱  愿出售绣品换儿子学费




3年零10个月,倾注了廖六英无限母爱与心力的作品终于完成,感到无比自豪和成就感的同时,廖六英又有了一丝担忧。当记者问其是否打算收藏这一珍贵作品时,廖六英流露出难言之隐:“儿子正在上高中,而他的大学学费还没着落,家里还有位80多岁的老人需要照顾,光靠我丈夫打渔、做些工地泥水小工的工资,压力实在太大。经多方考虑,我还是决定将这幅《清明上河图》的十字绣作品出售,补贴家用,也给儿子准备好上大学的费用。”



廖六英告诉记者,原本丈夫与朋友合伙在吉水县做河沙生意。2012年的一天,因不可抗因素,船和机器都沉入河底,投资的几十万元也打了水漂。“家里积蓄全投进生意里,一下子没了收入,生活苦点就苦点,但我担心孩子以后的学费没着落。”廖六英说,同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在电视节目上看到一位女士展示自绣的一幅《清明上河图》获得众人关注,并以15万元的价格出售。没有工作的廖六英便想是否也能靠自己的双手替家庭分忧,为儿子谋划。于是,廖六英便从网上购买同样大小的十字绣作品,开始了刺绣之路。



“家里有老人和儿子需要照顾,平常附近的饭店摆酒席时我也帮忙打些零工,一天下来有七八十元,剩下的时间我就没日没夜地绣这幅作品,想着早一天完成,早一点找到买家。”廖六英手抚着完成的《清明上河图》十字绣,眼神复杂,既有一丝希望,又有一丝担忧。说起儿子,廖六英满脸自豪地告诉记者,儿子非常听话懂事,时常心疼她,“我每次告诉他要好好学习、要争气,他都很懂事地说‘我知道,你放心’,当时我觉得累点苦点都不算什么”。

要完成6米长、70厘米宽的《清明上河图》十字绣十分不易,需要刺绣者极致的耐心和较高的刺绣技艺。也许在感叹其赏心悦目、精美大气之外,更应看到一位母亲在完成这件作品的每一个日夜、每一个动作、每一个针脚中倾注的母爱和奉献。


如果您或您身边的人对廖六英的《清明上河图》十字绣作品感兴趣,请与廖六英本人联系,电话:13217067269。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国内古风音乐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