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阳小谷考——诸葛武侯的谋划

2023-05-10 14:56:27

在陈仓众多水系中,绥阳小谷是为数不多的能被《水经注》记载的河流之一。乾隆50年邓梦琴任宝鸡县令时编纂的《宝鸡县志》①记载:“(宝鸡县城)东南五十里曰‘洛谷水’。东南五十里曰‘箕谷水’”。省志:源出箕谷,北流三里入渭。东南五十里曰成道宫水。源出石塔山,东北流经远门山、草坪山、烟霞洞、凤女台,环成道宫约十余里入渭。东南五十里曰磻溪河。《水经注》“水出南山兹谷。乘高激流注于溪中。溪中有泉谓之兹泉。泉水潭积,自成渊渚。即《吕氏春秋》所谓太公钓兹泉也。”乾隆29年许起凤知宝鸡县时编纂的《宝鸡县志》②则记载洛谷水、箕谷水均在治东南六十里。

民国十一年《宝鸡县志》③中的疆域图列出的四条河流,同样记载着洛谷水。民国三十五年宝鸡士绅杨必栋编修的《最近宝鸡乡土志》④则罗列了五条河流。由西向东依次为马尾河、箕谷水、洛谷水、磻溪河、伐鱼河。2008年出版的陈仓区地图,从图中可清晰看见马尾河至磻溪之间竟然有七条小型河流(有季节性河流)。 

在这些河流中,有一条十分引人注意,它就是洛谷水。洛谷水的别名叫绥阳小谷、绥阳溪。绥阳小谷的名称最早出现在诸葛亮的“与兄瑾言治绥阳小谷书”。《诸葛亮集》⑤、郦道元《水经注·渭水》篇、清人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清人毛凤枝的《陕西南山谷口考》、《陕西通志》、《三省边防图》⑥均有记载。

诸葛亮写给诸葛瑾的书信原文为“有绥阳小谷,虽山崖绝重,溪水纵横,难用行军。昔逻候往来,要道通人(入)。今使前军斫治此道,以向陈仓,足以扳连贼势,使不得分兵东行者也”。写这份信的时间大约在诸葛亮第二次北伐时的蜀汉建兴6年(228年)八、九月间。其背景为,当年春诸葛亮由祁山出兵伐魏失利,于初夏由箕谷沿褒斜道退回汉中,并命赵云烧毁了桥阁、栈道。八月,魏明帝兵分两路伐吴,鉴于吴蜀联盟的战略利害关系,担任左将军的诸葛瑾向诸葛亮求救,诸葛亮由于魏兵在祁山重防、褒斜道栈道无法修复,所以做出了出兵绥阳小谷进攻陈仓牵制魏国东线进攻的计划。根据史料记载的揣测,诸葛亮对于出兵绥阳小谷仅限于一种谋划,而并未实施,而是在当年冬由陈仓古道出散关围攻陈仓,最终由于魏国守将郝昭的知兵善战不得不退兵汉中。

就是因为时年四十八岁、雄才大略的诸葛亮的这份书信,给后人留下了关于绥阳小谷的种种疑云,至今没有定论。就绥阳小谷究竟是如今的那条沟壑、那条河流,林林总总有多种说法。资深地方文史专家粱福义认为绥阳小谷即今日之伐鱼谷⑦。梁氏据《水经注》记载 “绥阳水上承斜谷水,自斜谷亦分注绥阳溪,北届陈仓入渭”,认为绥阳溪水是斜水上游向西北方向的分支,继而考证在褒河水上游的太白县五里坡西侧塘口街,溯上河北去,越秦岭,沿伐鱼谷而下直达渭河。这种说法唯一的依据就是《水经注》,而梁氏的错误之处在于他把“上承斜水”误认为“上承褒水”,殊不知褒水南去,斜水北流。源其伐鱼谷之说,也只是因为此谷距离褒斜道、陈仓距离都较近的原因吧。

第二种说法是清人汪士铎的《水经注图》⑧中的马峪河(今之马尾河)说。汪氏干脆就绘制了一幅马峪河与斜水相通的图,并加入“绥阳溪水上承斜水”字样。 

这两种说法的错误之处,均是受到古代经典《水经注》的影响。打开一幅高清晰的卫星地图,即可清楚的看到秦岭山脉各个水系的走向,斜水与伐鱼河、马尾河的发源地相隔数十里,没有任何联系。那么郦道元何以做出绥阳水上承斜水的判断呢?笔者认为这完全出于对诸葛亮的“与兄瑾言治绥阳小谷书”的曲解。郦道元认为蜀军的“逻侯”(作侦察兵、探子、细作理解)从汉中褒城西北斜向探得这样的小谷,必然是沿着秦岭以北斜水支流获取的。而诸葛亮有治绥阳小谷的构想,最终却没有付诸实施,笔者认为是基于蜀吴外交的需要,向吴国表达伐魏意向的措辞,属于一种作战草案。诸葛亮不会忽略这条道路的艰险,从褒城穿越至陈仓,舍陈仓道之近求辟新径之远。从武侯伐魏的过程推敲梁福义先生的说法,亦可发现这种说法的牵强。文史界对箕谷北出口的看法已经趋于一致,即箕谷便是今日的伐鱼谷,试设想一下,建兴6年春,赵云兵败箕谷,时隔几个月,诸葛亮不会给其兄在信中给箕谷变个名称再行言治。

第三种说法祁家沟和第四种说法佛爷沟。《陕西通志》在解释绥阳水时说“源出明家坡,北流十五里入渭水。今按源出祁家沟”。短短一句话,给出了两条沟的答案。“源出明家坡”显然指的是佛爷沟(今之红梨沟垃圾场所在地);而“源出祁家沟”则完全解释成了祁家沟。《宝鸡县地名志》记载“祁家沟在清溪乡白雀寺东侧至渭河之间。谷长八公里,宽15—81米。”“佛爷沟在清溪乡秦岭北麓爷家沟至渭河之间,谷长7.5公里,宽100—200米,常年流水” ⑨。

对绥阳小谷的研究,其最终落脚点就是确定其出口所在地。笔者在翻阅了大量的古籍、史料的基础上,走访了渭河以南磻河至马尾河之间符合绥阳小谷特征的所有小谷,进行了实地研究。曾把关注的目光停留在佛爷沟,并多次去红梨沟垃圾场上游探源。佛爷沟沟深林密,荆棘丛生,蜿蜒南去,少有人迹,从外观上看,貌似一处潜师之地。但是行至刘家山水库时,这段沟道就走到了尽头,进入浅山区了,不符合与褒斜道或者秦岭深处相通的事实。而祁家沟的情况,虽然略长于佛爷沟,但是沟道狭窄,不是行军作战的去处,南端与佛爷沟并无两样。

那么究竟哪一种史料记载更符合真实的历史呢?这就是第五种说法,磻河峡谷说。清《三省边防图》记载“洛谷之南有磻溪宫,入谷南行有闲道达凤县之进口关”。既然洛谷即绥阳小谷,就是说今之磻河峡谷即古之绥阳小谷。笔者经过探究走访,认同这种看法。认为洛谷极有可能是磻河在元以前的古名称(磻河在宋元以前没有史料记载的名称,元以后叫成道宫水,明清后因建磻溪宫与磻溪河相讹)。

证明这个观点的理由有三。一、磻溪峡谷符合“山崖绝重,溪水纵横”的描述。磻溪峡谷常年流水,由七盘河、长沟河、大善沟河、小善沟河、高家沟、木头沟、柿沟河等七条小河汇成;大小沟壑就达数条之多,有吊岭沟、小蛇沟、大蛇沟、牛家沟、罗家沟、李山沟、卧老吃沟、半家岭沟等。二、磻溪峡谷沿上河村南行有直达太白小道,而进入太白,东南向可走褒斜道,西南向可经凤县走陈仓道,到达汉中,符合诸葛亮行军的路线。笔者曾就走太白县方向的小道询问上河村的老人,老人们说,如果春夏之间,一天即可从小路往返一趟,足见磻河小道之捷近。三、磻河出口比陈仓古道出口散关距离郝昭修筑的陈仓下城(今戴家湾一带)的路程更近,符合诸葛亮出奇兵取陈仓的谋划,牵制魏国在关中的军事布防,击西救东,起到缓解吴国东线战事压力的作用。虽然笔者认为蜀军最终没有走绥阳小谷,但是绥阳小谷的军事作用却因蜀军“逻侯”的往返侦查而进入诸葛亮的视野,最终被《水经注》所收录,不能不说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注释:①见乾隆48年版《宝鸡县志》,影印版卷二17页,该文献现存陈仓区档案馆。②见清代乾隆29年版《宝鸡县志》卷一地理17页,该文献现存陈仓区档案馆。③见民国11年曹骥观《宝鸡县志》卷首,该文献现藏于陈仓区档案馆。④见1946年宝鸡县绅士杨必栋编写的油印本《最近宝鸡乡土志》,该文献孤本现存陈仓区档案馆。⑤见李伯勋《诸葛亮集笺注》190-192页,陕西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⑥郦道元《水经注·渭水》、清代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清代毛凤枝《陕西南山谷口考》、《三省边防图》等资料均系中国国家图书馆特色资源网在线查阅资料,该类文献系线装本的影印版。⑦见梁福义《宝鸡史话》88页,旅游出版社,1990年版。⑧见清人汪士铎的《水经注图》,该文献为中国国家图书馆特色资源网在线查阅资料,图三系网上截图。⑨见陕西地情网,地情资料库网络版《陕西通志》。⑩见《宝鸡县地名志》298页,陕西省出版总社,1993年版。

 

本文由弄瓦人原创,并在微信公众号【千渭之汇】首发。


延伸阅读:


征稿 I 有想法吗?那就把你压箱底的好货都送来吧!

西虢文化广场史学观点商榷

大俗大雅张打油——“打油诗”的来历

重阳登高草坪山

山中偶遇

我的麦李沟

说“耍环”

记忆中的宝鸡瓦厂街、砖瓦厂

虢镇的那条清水河

“新市南街”地名由来——宝鸡现当代历史上最小的市

水天孤城“水落城” 生生不息屈家村(千渭街道屈家村外史)

百年凤翔师范 西府文脉渊源

岐山——那个萦绕心头千万重的家

蔡家坡是杯乌龙茶

游走长乐塬

冬日漫步长乐塬

宝鸡石油机械厂建厂记忆

陕棉十二厂建厂记忆

渭河水·艄公(故园杂咏之四——五十年前的渭河美景)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国内古风音乐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