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清明上河图作者:没想到在网上很火

2023-05-18 23:00:13



近日,在广东连州国际摄影展上,一幅25米长的“新清明上河图”经媒体报道后在网络上走红。作品中,“”、“打人”、“征爹求”等以社会新闻事件为原型的剧情,取代了清明上河图原画中汴河两岸的北宋市井风光,在引发广泛关注的同时也受到争议。昨日,创作者戴翔接受新京报记者的采访,讲述了他对“新清明上河图”的创作与思考。

  “新清明上河图”中,不仅有别墅广告,还有三轮车等客、抢劫、扶摔倒老人等热点话题场景。网络截图

  

  其中一个场景,在10多名“古代人”围堵下,再现了“”的场景。网络截图


“这个创作是致敬清明上河图”


  新京报:“新清明上河图”的创意来源于哪儿?


  戴翔:这个还是延续我一贯的风格,是根据我关注的话题来做的。我大学的时候学过国画,对这幅画也有过临摹。最重要的是,这幅作品和我的作品能够有一个很好的结合。


  新京报:你主要关注哪些话题?


  戴翔:社会、现实、人。


  新京报:为什么选择清明上河图来进行改编?


  戴翔:我刚开始是想把我所关注的社会热点话题展现出来,然后发现清明上河图有很多市井百态的生活,是一个很好的叙述故事的图景框架。而且这幅画本身也很有价值,我对这幅画很欣赏。


  新京报:有借助清明上河图来进行传播的考虑吗?


  戴翔:我是先从创作需求来出发,这是严肃的艺术创作。而且这个创作也算是致敬清明上河图这幅画。


“我扮演了90多个角色”


  新京报:作品上的剧情是怎么选出来的?


  戴翔:首先是看题材,这些题材里有很多是我们经历过的。有些可能是我直接经历的,有些可能是我间接经历的,不管是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都是我们经历的一部分。有了这些经验之后,我就想拍这些东西。其中部分照片的背景是新闻照片的原型,通过这些原型进行摆拍。


  新京报:创作这幅作品耗时多久?


  戴翔:今年6月份完成的,前前后后大概有两年半,这次是首次展出。我是在2011年底做了几个方案,当时跟摄影批评家鲍昆有一个交流,他也很支持我。作品中有900多个人物造型。总共有100多个模特来扮演,有很多都是我的同事、朋友。我也参与其中,扮演了90多个角色,有警察、小偷、乞丐等。“”场景中举牌的就是我。


  新京报:这幅作品花费多大?


  戴翔:不算时间成本的话,账面上的消耗是8万多块钱。主要是外景拍摄、道具制作的经费等,也有一些人力成本,毕竟有很多人。


“作品里有批判也有反思”


  新京报:有人认为创作这幅图是在抨击社会。


  戴翔:一个作品出来后,肯定会有不同的看法。这很正常,应该给人们多面解读的空间。我个人感觉与其说是讽刺社会,倒不如说是以推动社会进步的态度来介入现实的一种手段。作品里肯定有批判性的因素,但也提出了反思性的东西,希望对社会的良性进步有一些参与。


  新京报:你被称为中国当代“观念摄影”的代表人物之一,这算是一次新的探索吗?


  戴翔:简单来说,就是以摄影为媒介来创作。和以前的作品相比,有变化也有延续。变化的是工程和规模要复杂得多、庞大得多。不变的是关注社会、现实和人。


  新京报:这个作品在网上很火,在你意料之中吗?


  戴翔:真没想到。当时就是想进行一个艺术创作。至于在传播过程中可能走到哪一步,都是无法预知的。


  新京报:拍摄过程中有没有什么遗憾的地方?


  戴翔:暂时还没有。原来想过要在题材上再丰富一些,但每天都会有新的热点出来,这是一个无休无止的过程,就把新的题材留给以后吧。


  新京报记者 贾世煜


一家之言

“新清明上河图”,这个时代值得拥有


  “打人”、“征爹求”等剧情取代了汴河两岸的自然风光和繁荣集市。日前,一幅25米长的“新清明上河图”在网络上“火了”。


  从网络反响看,点赞者居多,批评也有不少,比如有人批评其是“黑暗面叠加”。面对异议,创作者戴翔表示,他并非有意拼接社会“黑暗面”,而是想以这种方式引发思考并推动社会进步。


  这种穿越式创作并非首现。之前哆啦A梦被画进中国古画,许多网友都赞其“毫无违和感”;《紫禁城》杂志官微放出一组高清“故宫穿越照”,让今日游客与溥仪、婉容等历史人物同镜亮相,更是引人唏嘘。不同的是,“新清明上河图”带有现实批判色彩,其争议之处也在于此。


  “新清明上河图”中的有些画面并非全是事实,比如“”一事,事后据媒体报道,可能只是一出以讹传讹的误会。但若从另一个角度理解,此事的发酵升级也是具有时代特色的。


  这就讲到我们对待艺术创作,究竟该持开放包容的态度,还是狭隘生硬的态度?


  如果是开放包容,那我们关心的就应该是,一件作品的构思怎样、水平怎样;而如果是狭隘生硬,才会关心它居心如何、意图如何。艺术作品与现实的关系不该是直接粗暴的。看见一幅画里有社会负面因素,就说它是“负能量”进而排斥,这样的艺术素养是不及格的。


  并不是说“新清明上河图”好得不允许批评,而是说,即使要批评,也要在艺术的领域展开,不要扣“暴露社会负面”的帽子。


  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新清明上河图”是构思巧妙而发人深思的。它的好在于它制造的这种时空错位,有助于我们更清醒地认知自己所处的时代。比如古式拱桥上挂的“加快实现GDP增长目标”横幅,“以漫天要价为耻”标语前“别墅88万/平米起”的招牌,都极生动地再现了当下的魔幻现实色彩。至于讽刺了谁、挖苦了谁,恰恰是最不重要的。


  之所以说这个时代值得拥有新清明上河图,是因为这是一个开放的时代。开放的时代,才会有多元的视角与表达。反映现实不是负能量,批判也有正能量。那些拒绝看到现实的人,其实才不像是生活在这个时代,而更像从清明上河图诞生的年代穿越来的。不,也许他们连宋朝人也不像,因为那时相对来讲也是相当开放的。


  □西坡(媒体人)




燕郊生活ID: iyanjiao (←长按复制搜索)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国内古风音乐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