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图”创意艺术坊——这里的艺术很亲民

2023-05-18 23:00:13


在“双创”热潮下,普洱的两位年轻人岳松和刘曙平开办了“河图”创意艺术坊,让喜爱手工制作和艺术品的人有了交流的平台,同时也把自己的兴趣变为自己的事业。与别的艺术馆不同的是,“河图”创意艺术坊为市民搭建了一个平民文化平台。

展现多彩的艺术

土罐、素描、手工艺品、绝版木刻……近日,记者走进“河图”创意艺术坊,零距离接触了普洱本土艺术家和艺术爱好者的作品。这些专业与业余的艺术作品融合在一起,以其浓郁的传统底蕴、鲜明的地域特色,吸引了不少市民的关注。

(李毓珊 摄)

“河图”两个字来源于《周易·系辞》:“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从此,天下多以“河出图”为吉祥的征兆,更衍生关于“图书”的象征文化,“河图”创意艺术坊就是以此寓意命名。

走进艺术坊,能看到不同的作品井然有序地摆放。有陶艺品、写实素描、绝版木刻等,这些作品大多来自于普洱本土的艺术家。除了参观作品,市民们还可以在不同的区域进行不同的艺术体验。

(李毓珊 摄)

整个艺术坊分为展示区、体验区和教学区,具体分为陶艺体验区、手工区、绘画教学区、展示区、版画体验区、书法国画体验区六个部分。展示区展览了多个种类的艺术品,有自制的陶艺品、普洱本土艺术家的绘画作品集等。体验区和教学区为市民们提供了不同方式的文化体验。手工区、绘画区主要受到儿童和青少年的青睐,手工区目前有捏塑和布艺体验,以后会逐步增加扎染等民间艺术体验。在绘画教学区学生们主要学习素描,参与学习的有高中生,也有大学生。陶艺体验区的受众范围更广,吸引了不同年龄段的人来进行陶艺制作,市民们可以进行自由创作,也可以向专业人员咨询。


创造特色的艺术

开店初期,前来体验的市民很多,绘画教学区也已经有了一批固定的学生在学习。“一开始我们通过派发体验券来吸引顾客,有的顾客体验后觉得不错,就会再来第二次。”岳松说。不错的口碑为艺术坊迎来了一批又一批顾客。

许建生是陶艺世家第三代传人,制作陶艺已有30余年的时间。他以前是思茅陶罐厂老牌拉胚师。如今,许建生的制陶手艺面临着可能失传的问题。

“像许师傅这样的民间老艺人越来越少了,很多民间艺术都面临着失传的问题。”岳松说道,“我们要做的就是保留这些即将消失的民间艺术的精华,对它们进行提炼,变成工艺品,进行文化产品的深度开发。”艺术坊未来的重点就是进行新产品的研发,注重艺术品的工艺性和实用性。

岳松认为,工艺品的市场化,离不开和传统文化艺术的结合。

普洱市是一个少数民族文化聚集的城市,多元的民族文化使艺术坊的发展有了一个很好的前景。开店初期,店里大部分都是之前已经制作完成的艺术品,新研发的艺术品还不多。正如包容开放的普洱精神一样,艺术坊也在汲取着普洱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把特有的普洱文化和艺术品相结合,制作出富有少数民族文化特色的产品。

市民李燕的女儿正在绘画教学区进行学习,她也跟记者谈到了文化产业对艺术坊的积极影响。“以后普洱市的旅游文化产业将会越来越发达,旅游业的发展可以带动艺术坊的发展。很多外来旅客都会想要购买纪念品,而艺术坊里的产品大都有着普洱当地的文化特色,这会给旅客们一个不错的选择。”


搭建平民化平台

两个月前从开发商手里取得房屋使用权的时候,为了兼顾美观与实用,艺术坊的每一个角落都经过了岳松他们的精心设计。

岳松和刘曙平开办艺术坊的初衷是要把培训式的艺术变成体验式,给市民创造一个平民化的艺术平台。岳松说道:“并不是每个人都是毕加索,艺术其实并不是那么遥不可及。我们倡导艺术平民化,降低艺术的门槛,让大家都能感受艺术的魅力。”

刘曙平很享受目前这种工作和生活合为一体的生活,兴趣也是他们创办艺术坊的原因之一。“我们做这个艺术坊的初衷并不是自己多好,要把别人变得多艺术,我们也不是什么艺术家,只是两位热爱画画和工艺品的人想与大家分享这些美好的东西而已。我的愿望就是把每一天的事情做好,这样才会有更好的未来。而我现在做的事正好是我喜欢的。”

李燕说:“我之前一直在寻找这样的学习环境,孩子在这样的环境里更容易受到艺术的熏陶,更能坚持下去。平时孩子在家大多数沉迷于网络,内心容易孤独,这种专业的学习氛围对孩子来说是极其重要的。”

“河图”创意艺术坊还会不定期地举办读书会、电影沙龙和茶话会,为大家提供一个平民的文化交流场所。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让市民从有形可感的艺术品种里,触摸艺术文化的脉络,真正感受到平民化的艺术。



来源:普洱日报   记者:张珂嘉 付颖  实习生:陶俊蓉 文/图

编辑:李毓珊  皮尹

觉得不错请点赞☟☟☟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国内古风音乐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