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色山水图》更像一张摹本

2023-05-10 14:56:27



 
近日,一卷所谓王维《著色山水图》进入人们的视线,此画曾在美国密歇根大学艺术史会议亮相并展出,标注为华士巽的收藏。

据称,“这将是中国古代绘画领域近年来最重要的发现,很可能是目前发现的最早和最可靠的山水真迹,甚至是王维的原作。”

此前传为王维所绘的存世作品包括《辋川图》、《雪溪图》、《高士围棋图》与《伏生授经图》,但至今仍无一本能定论为王维真迹。中国国家博物馆与美国、日本多家博物馆都藏有《辋川图》摹本。因此,许多资料中的描述皆为“王维以山水画闻名,可惜至今已无真迹传世”。

《著色山水图》的作者之所以被定为王维,原因之一是因为画上有刘唐老的题跋。刘唐老名字见载北宋末年的《元祐党籍碑》,经历只在《宋史翼》一书中有简单记载。

看了这卷《著色山水图》,笔者不禁要问:我们既然否定了宋徽宗题签的《雪溪图》,凭什么要认同刘唐老的题跋呢?《著色山水》就一定是真的么?

一、刘唐老与季德几、王澍的题跋

《著色山水图》被定为北宋或唐的支撑点是画卷首部刘唐老的题跋,从现存的文字释读如下:
第一行:获观其所藏如......客独
第二行: ......看此卷 尤为筪中之“秘”......所好
第三行:......有力者屡欲得之......不为
第四行:所夺......盖不独守其物......之能传
第五行:...... 河
第六行:南 刘唐老寿臣题 正月初十日【1】



跋中刘唐老并没给出此画卷即是王维所绘的任何有用信息。从题跋分析这些信息,只能作为对此作品断代参考意见。从907年唐亡到1150年刘唐老出现在《元祐党人碑》已经二百多年,以刘唐老当时的社会地位似乎不太可能接触到王维的原作,如果《著色山水图》真是《江皋会遇图》曾进入过《宣和画谱》,肯定会像其他传世名迹一样留下印迹。刘唐老私自题跋有僭越之嫌,肯定会被治罪,因刘唐老而王维这个推论不能成立。

从题跋破损的痕迹看,画卷有直的刮痕,画绢缺失的地方不是自然脱落,详细看了后面季德几和王澍的题跋,明初季德几跋未提及刘跋,个别字看显得生疏,用墨谨慎,有过二次描痕。刘的题跋目前所存留的信息,无法证明这则题跋没有被刻意篡改过。

 从画面看,这画卷在南宋之后多次被人重新装裱过,每次重新装裱都裁去一些内容,同时又补充进去一些新的内容。恐怕就因为此王维款的画卷连收藏者也难以说服自己。

在《著色山水图》画面有两方与宋风格相近的印章,一方模糊不清,另一方印“小隐”是宋代洪遵的闲章。而此画有关在元代的信息除了传说中所谓虞集的诗跋外,画面再没给出更多此卷可考的流转。


根据季德几题跋找到的虞集诗,“江树重重江水深,楚王宫殿在山阴。白云窈窕生春谷,翠黛婵娟对晚岑。宋玉少时多讽泳,江淹老去倦登临。扁舟却上巴陵去,闲听孤猿月下吟。”从内容看所谓虞集的诗与我们当前看到的画卷并不像,也并没有肯定这幅画就是王维的作品,相反虞集的诗中“楚王宫殿”明显是指五代十国中的南楚,南楚活动在湖南一带,虞集又是出生在湖南。所谓虞集题诗的“著色山水图”只是一张设色的山水古画而已。

祝枝山《怀星堂集》<唐王维真迹跋>是这样的:在嗟乎!魏晋六朝之迹,余不得而见之矣,入唐固当以辋川为宗祖。山西有摩诘四景山水石本四方,方尺有只,薛尚功辈题识遍其上。绘事岂金石所能办,亦存其骨肉大都耳。可见在当时已稀阔珍贵之至,故谋及琢磨,而况于今乎。傥能见之,非人生大庆快邪?迩来闻有一轴在亲军黄君所,昨者乃得捧阅,大内后宰门有丹漆巨挺一,以支北扉,不知几何年矣。成化间,挺偶堕地破,乃髹竹也,中藏卷三,其一即也。事闻进御,重瞳一阅,明日左右请所归掌,时亲军伯父司礼侍侧,上遂以赐之。亲军云尔。图用细练,高尺二寸,长四尺奇,前后周完,末下正书三言曰王维制。【2】这则祝枝山的跋也只是说有一卷王维的山水画,也没给出更多关于画面有用信息。但跋中祝枝山也承认王维的山水画的应该是“辋川”的风格,祝枝山见到的王维真迹高约二寸长四尺。在没有新证据的情况下,应该与《著色山水图》的尺寸相吻合,但《着色山水图》长高之比大于祝枝山见到的画,在明代一尺大概三十二厘米左右,所以二寸大概是三十七、八厘米,比《着色山水图》多了近十厘米,这显然是巨大的。


从来“丹漆巨挺”只见于传说,既然《著色山水图》是明宪宗所赐,黄琳收藏的时候为什么要避人耳目把王维的款和重要的信息裁去重新装裱?他的后辈收藏者又把这些信息加上再添了伪款岂不更荒唐!如果真是黄琳能把王维製的款识裁掉,把刘唐老题跋裁一半,看裁痕画卷正上方还有一方印也被裁掉了,这让人更不可思议。

 既然为了避人耳目把王维的款和重要的信息裁去了重新装裱,为何他的后辈收藏者又把这些信息加上了添伪款?那祝允明看到的可能就是这件添了伪款的东西。



既然《伏生授经图》与《著色山水图》是黄琳的同期收藏,我们不妨看一下, 《伏生授经图》画面中不仅有“宣和中秘”长方形印章,还有黄琳自己的“黄琳美之”“美之”的印记,且都在画面上,而《著色山水图》没有。,其中也有“河北棠村”一印,经与《著色山水图》上的“河北棠村”的印相比较两印有明显不同


这样看,虞集和祝允明见到的有可能本就不是同一张画!所谓《江皋会遇图》只是王澍牵强附会的良好愿望而已。

 这件作品的笔法幼稚、拙劣,或者说水平很差,《著色山水图》是不是王维的风格?不太好说!


二、假王维北宋就有挺多的

在北宋时期王维的真迹就已经是凤毛麟角了。《宣和画谱》卷十王维传中记载:“重可惜者,兵火之余,数百年间,而流落无几。后来得其髣髴者,犹可以绝俗也。”其中“犹可以绝俗也”为我们寻找王维的画指出了一条明路。【6】

在《画史》米芾记关于当时驸马都尉王诜买到假王维的情况:王晋卿收江南画小雪山二轴,易余岁余小木,一笔缠起作枝叶,如草书不俗,后易书与苏之友李伯时云,其父所收失去,知在晋卿家,不知归余,恨不得易。云王维笔,非也。【7】

试想,以王诜的眼力和在北宋当朝的势力,敢卖给他假画的人并不多。

郭祥正有诗云:“只闻王公画山水,未识王公沧海图。魏侯矜夸我家有,取出十幅堂中铺。”能收藏十幅。这肯定是夸口。【8】这说明在北宋后期,王维款作品的制假贩假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

还有一点必须注意,凡是这一时期被定为王维的山水画作,基本都是南方风格,可知这与北宋末年政治腐败,文人是大夫厌倦思退,向往过田园生活不无关系,《辋川集》的风行一时,与北宋文化中心逐渐南移有关。【9】
 
虽然我们今天已经无从看到王维作品真迹,但根据文献的记载,有关王维绘画作品在北宋大规模作假情况,依然是可以得到确认的。

可以这么说,如果我们认为《著色山水图》是一张唐画,非要归到王维名下,那么它更有可能是仿本或托伪的作品。
 
三、寻找王维真迹的风格

 既然《著色山水图》被看成真迹出发的点是这张画的风格,我们不妨先从文献的角度讨论一下王维的画究竟应该是什么样的面貌。

翻开中国绘画史,不可能绕开唐朝,从贞观到开元漫长的一百多年间,由于当时整个社会呈现开放、包容、多样化的时代精神,使得艺术前所未有的在各个领域都呈现前所未有的兴盛,文人绘画在这个时期繁荣起来,山水画在这一时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趋于成熟,形成了山水画画法不同的两大流派,最终成为中国绘画史上划时代的阶段。在这两大流派一以李思训、李昭道父子为代表的青绿山水派;另一派便是以王维为代表的水墨山水派。


青绿山水画派顾名思义,其特征是画的颜色主要是石青和石绿色,而绘画的时主要用勾勒技巧,十分繁杂细密。另外,除了青绿颜色,有时候画家为了使得画卷中的某一部分更加突出,还会用金粉来勾线,使得画卷看起来金碧辉煌、绚丽繁美。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李思训的《江帆楼阁图》和李昭道的《明皇幸蜀图》等,它们都十分典型,不仅画卷的色彩绚烂艳丽,画面的主题也真情流露。【3】




水墨山水派则着重于自然水墨的效果,作画时主要使用渲染法,笔触不仅简练,还十分奔放,用墨彩展现所描绘的景物。这与青绿山水派的艳丽不同,从追求自然清淡,而营造出一个不过分张扬、恬静悠远、能够长久地品味赏鉴的画面,这种绘画技法的最高境界是“画中有诗,诗中有画”。代表画家是王维和张璪,尤其是王维,作为唐代杰出的诗人画家,他不仅在文学上造诣颇深,在绘画同样十分有见地,他用“泼墨山水”来传达士大夫文人的“禅宗意境”。同一个时代的张彦远曾经赞叹:“曾见破墨山水,笔迹劲爽”。如《雪溪图》,画卷笔触简练,平淡宁和,感情上虽然含蓄但却意味悠长,十分值得反复玩味。


尽管流传至今的 《辋川图》、《雪溪图》、 《江山雪霁图卷》 等作品,疑为后人托伪或临摹。但无论真伪, 从传世的作品来看,王维山水画的最大特色是“画中有诗”,诗画融合,将自己的感情结合现实中的山水,表达出一种特定的境界,天人合一、人与自热的亲和。这些饱含禅意的山水诗画是被历代书画家所推崇的。 如《雪溪图》平淡天真,感情委婉,十分耐人思索。

王维诗平实而简远, 其画韵味含蓄而丰富, 意境清旷苍秀, 用笔随意,墨气沉稳, 线条有力而飞扬不张,从而把诗的表现性、抒情性、写意性这一美学原则纳入山水画之中, 开创了文人绘画的先河。

王维其画中的禅意可归纳“禅学心境”、“天人合一”、“我在山中,亦在诗中”之境,最终达到“返璞归真”之画境。

王维山水画的另一个特色是“意在笔先”。相传王维撰写的《山水论》第一句就是:“凡画山水,意在笔先。”《新唐书·王维传》说:“画思入神,至山水平远,云势石色,绘工以为天机所到,学者不及也。”所谓“画思”,不仅仅是指构图布局,也包含情感的表达。“意在笔先”无非是说作者在创作之前,创作意图早已在胸中孕育成熟,而作品不过是“意”的再现。【4】




因为当时李思训的青绿山水在画坛上有主导地位,被视为绘画的正朔。王维早期作品多为青绿,因为当时王维青年入仕途,会写诗又擅画山水画,但这时候他所见到只能是具有富贵气的李思训山水,山水画以青绿赋色,注重勾勒填色追求精致,多为繁复绚丽的风格,可以说根本没有水墨法的运用。


王维晚期,唐朝国运见衰,个人的荣辱突变,使他产生了消极遁世的思想,所以弃官归隐,生活在山水之间,与农家、渔夫往来,从而对真山真水有深刻体验。他为了抒发自己的感情,并真实地描绘眼前自然山川千变万化的景物,只靠原来的青绿画法已经无法胜任,必须借助其他方法,而水墨画法恰好具有层次变化丰富的特点,很适宜表现千变万化的山水景物,而且具有烟润、活泼、秀雅的长处,能够表达出各种不同的境界,加上这一时期曾有不注重色彩的疏体画法,因此水墨画法逐渐被采用,山水画的风格也从浓色重彩逐渐转向以水墨为主的清丽淡雅。山水设色以水墨浅绛为主,是把大青绿山水用刚性的线条勾勒山石、树木和青绿设色的方法变化成了水墨渲染法,与精工富丽的青绿山水形成强烈的对比。【5】

结合史书记载的唐代山水画以及王维山水画作的风格,我们再来看《著色山水图》,应该说后者所展现出来的面貌,与史书记载的面貌是有很大不同的,很难说这是一张具有唐代风格的王维作品。

四、辋川在哪儿?【19】
 
祝允明在《怀星堂集》里提到了辋川,《王维<著色山水图研究》一书也认为所谓《江皋会遇图》是《辋川图》的翻本【20】,那我们再讨论一种说法:辋川在哪?这张《著色山水图》画的是不是辋川的景色?

《辋川集》历来受文人士大夫所重视,从北宋到清末出现了大量的《辋川图》。据《画鉴》记载“其画辋川图,世之最著者也”,【10】



可见此类作品在传世王维款或与王维有关题材的作品中所占的重要位置。从我们今天能看到的这类作品,除去日本圣福寺本《辋川图》外,还有其他十四本:
王维 辋川图(传郭忠恕临本) 明拓本 美国芝加哥东方图书馆
五代 郭忠恕 临王维辋川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宋人画 临辋川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元 赵孟頫(传)摹王维辋川诸胜图 绢本设色 大英博物馆藏
元 王蒙 摹王维辋川图 美国弗利尔博物馆藏
明 仇英 辋川十景图 绢本设色  辽宁省博物馆藏
明 沈周 辋川图 水墨纸本 拍品

明 王问 莫是龙 辋川胜览 拍品
清 王原祁 辋川图卷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
清 沈源、曹夔音 王维辋川二十景诗意图 西泠拍品
清 金学坚 辋川图 西冷拍品
清 黄易 辋川图 1772年作 拍品

在这其中除去圣福寺本与台北故宫所藏郭忠恕本有几分相似之外,其余本本有有所不同,看来历代画家都揣摩《辋川集》诗意作画的传统。


据《历代名画记》卷十王维传载:蓝田南置别业,以水木琴书自娱。工画山水,体涉今古。人家所蓄,多是右丞指挥工人,布色原野,簇成远树,过于朴拙,复务细巧,翻更失真。清源寺壁上画辋川,笔力雄壮。这段话是目前为止能见到的有关《辋川图》的最早记载。


清泉寺的《辋川图》是壁画。而圣福寺是卷轴《辋川图》。而《历代名画记》中“人家所蓄多是右丞指挥工人”的记载应是指壁画。至于其卷轴画,所用是纸本还是绢本,等等,都不清楚。据史载当时曾流传过多本《辋川图》,长卷或立轴都有,肯定都不是王维原作的临摹本。除去这些之外,更多的是田园乐趣,四时景色之类与《辋川集》诗词相对应的,明显是托伪的作品。【11】

据朱景玄《唐画断》记载:“其画山水松石,踪似吴生,而风致标格特出。今京都千福寺西塔院有掩障一合,画青枫树一图。 ” 《唐画断》与《历代名画记》同成书于唐大中年间,两书对于王维作品的记载同是以壁画居多,在《唐画断》中也记载了《辋川图》,但此画是壁画或卷轴,没有记录。但《唐画断》中指明王维的山水画“踪似吴生,而风致标格特出”,说明王维画风近于吴道子,属北派风格。

到了北宋末期,世人所见的王维作品风格骤变,成为南方风格。北宋穆修有诗云:江墅幽居好,人闲晚最孤。鱼临溪树钓,鸟隔水烟呼。野竹挂薜荔,山花眠鹧鸪。画工能状出,羞杀辋川图。虽然这首诗创作时间不明,但根据穆修的生平推断,大致应是北宋的中晚期。在诗中诗人提到《辋川图》,根据用词和描述看来当年对《辋川图》的理解也是南方风格。很显然,在北宋早期的时候卷轴规格的《辋川图》就已经诞生了,在那时南方风格的《辋川图》就已经被世人默认,并开始流传于世了。【12】

而《图画见闻志》则继续沿用了《历代名画记》、《唐画断》与《太平广记》中关于王维画作的记载和描述,将之与自己的理解和新线索融合起来,将朱景玄关于辋川图的说法和张彦远关于壁画的描述融合为同一画面,并在卷五《王维》中评价:善画山水人物,笔踪雅壮,体涉古今。尝于清源寺壁画辋川图,岩岫盘郁,云水飞动。【13】


郭若虚关于王维和《辋川图》的说法是根据前人的说法继承而来,参考价值不高,难以依据他说法来进一步确判定《辋川图》真迹究竟是什么风格。郭若虚在<王维>中只将多本南方风格的《辋川图》传世作为佚事讲述,暗示在那个时候就已经开始有推崇王维的潮流,而郭若虚又格外推崇北方画风,不重视江南画派,因此有山水三家这一说法。


在《宣和画谱》中,卷七的<李公麟传>中有略微说到过《辋川图》这幅画,并未详细展开细说,而卷十<王维传>更是根本未曾提到。因此,王维究竟画了几本《辋川图》、又都是什么规格,后世已经无法知晓。无论是在《历代名画记》的清楚记载,还是《唐画断》的只言片语,都指出了辋川图最大可能是壁画;但《宣和画谱》又记载王维同样有画《辋川图》。假设两者都是真实存在的,那么,即便是同一个画家,即便题材相同,但是作画的材质变了,坚硬而巨大的墙壁和柔软而娇小的卷轴,在这两种不同的材质上画出的画真的会完全相同吗?【14】

米芾在《画史》中记载的卷轴本《辋川图》,很有可能会是辋川图壁画的摹本,来自辋川附近的长安,书中记载:王维所画小辋川,摹本,笔细,在长安李氏。人物好,此定是真。若比世俗所谓王维,全不类。或传宜兴杨氏本上摹得。其中“若比世俗所谓王维,全不类”,也就侧面说“世俗所谓王维画”(这很可能也包括《辋川图》),都是伪作。

米芾的《画史》是建立在一定事实基础上记述,但他没有十分详实地去描绘记叙画卷的内容,他却只是含糊带过,很可能是因为当时世人所流传的《辋川图》不止一张。画卷的具体内容又不相同,难以分辨孰真孰伪。这诸多的画卷中米芾提到的“小辋川”言辞含糊且存在前后矛盾,也不知道究竟具体指的是什么。


因此,从北宋到元明清再到近代,在世人中流传的《辋川图》多是托伪或刻意作假,而王维真迹早已经消失不存。到了元代,是不是王维的真迹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情怀。

流传日本的《辋川图》是圣福寺的藏品,据说是唐代流入寺内的其画风与《历代名画记》中记述的“笔力雄壮”相类似,但与《唐画断》中所说的“复画辋川图,山谷郁郁盘盘,云水飞动,意出尘外,怪生笔端”不合,显得太贵气了。

据史载,所谓“辋川”在今陕西省蓝田县西南10余公里处。在开元末年,王维隐居此地,过着啸傲林泉,隐避消俗的山居生活。根据辋川的真实地貌,并不存在辋川环流。《方舆纪要》中记载:蓝田县有辋谷水,在县南八里。商岭水自蓝桥伏流至此,有千圣洞,细水洞,锡水洞,诸水会焉,如车辋环凑,自南而北,圜转二十里,过此则豁然开朗,林野相望,亦谓之辋川。【15】"辋"在古代指的是车轮辐条外端的轮子。因此,古代之所以将这个水叫做"辋",根据它的真实地貌来取名的。辋川别业在陕西蓝田县南辋谷内(见《长安志》卷一六)。辋谷是一条狭长的峡谷,长约二十余华里(清品懋勋等撰《蓝田县志》作三十华里,成西北—东南走向。峡谷的东西两侧是连绵的群山,高度一般为海拔六百米至九百米,最高峰约一千六百米。辋谷北口在蓝田县城南八华里,《蓝田县志》卷六说:“旧志:辋川口即 山之口,去县南八里,两山对峙,川水从此流入霸,其路则随山麓凿石为之,约五里,甚险狭,即所谓扁路也。过此则豁然开朗,此第一区也,团转而南凡十三区,其胜渐加,约三十里至鹿苑寺,则王维别墅。”【16】这里今天除一条公路与一条河流(辋水及其多石之河滩)外,既无可垦辟的土地,亦无住户。过此则峡谷变宽(宽度一般在三百米左右,最宽处约五百米),地势亦趋平坦(辋川之“川”,大抵为平川之意,盖系沿辋水而形成的一道山中平川,故称辋川),有田园村落分布其间,所谓“豁然开朗”也。“自南而北,圜转二十里”,这一句充分体现了“辋”的面积之大,“辋”的中部地区面积也十分巨大,直径约有六里长、周长约有二十里。”过此则豁然开朗,林野相望"指的是出山口是一片平原。【17】

根据这样的描述,我们可知,“辋”绝非一块普通的被河水围绕的一块空地,而是从谷口往内延伸大概有二十里地的一片区域。从这个角度来看,《著色山水图》中,一片住宅被碧水环绕,自然也不可能是辋川的真实情况。而画中的正门朝向,即便在那个时代也是明显不合理的。因此,综合地看来,《著色山水图》最大可能性北宋人时根据想象所绘制的,错漏百出。


五、关于《著色山水图》的断代


行文至此,我们可以有一个大胆的猜想,这件所谓传王维的《著色山水》并非所谓的唐画更不是王维真迹,而更像北宋摹本或托伪的作品。

首先,从风格上看,树的画法、山石画法和早期其他几件名作比较,与《洛神赋》、《游春图》是有吻合的地方,至少说明这是一件忠于北宋时代原始面貌的摹本从韩休墓山水壁画来看,这一点也是成立,虽然韩休墓室壁画画的更加草率,但那毕竟不是正式作品。



   

其次,刘唐老的题跋是画面上给我们唯一的能够上北宋的信息,从作伪的角度看,能用苏、黄、米、蔡的字,绝对不用刘唐老这写的不咋地的小名头,刘唐老的题跋虽然看上去写得比较荒率,但其笔法在两宋很常见。程元凤、曾巩、楼钥写字笔法和部分结体习惯也跟刘唐老类似,所以暂且肯定这刘唐老的题跋是真迹。


《着色山水图》卷尾明初的题跋说元代虞集题跋被割去,这点虽然在相关文献找到了印证,但从虞集的题诗看,似乎并不是专指此画。至于王澍的题跋,只能说明这张画作曾在谁手里,对于真伪意义不大,因为虞集、季德几、王澍也并没见过真的王维画作是什么真实面貌。

最后,除了王维款的其他作品外,与《著色山水图》风格相近的还有顾恺之(传)《洛神赋》与展子虔(传)《游春图》,但早在1978年,傅熹年先生即曾撰写《关于展子虔(游春图)年代的探讨》一文,从建筑和人物服饰等角度考证,将此图定位北宋摹本。【18】笔者注意到这张《著色山水图》其对水纹的处理,有漩涡和起伏,而不似《游春图》、韩休墓山水壁画上那种简单的波浪,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著色山水图》的年代应该要不会早于北宋,至于下限则需要通过科学手段进行鉴定论证。


 
【1】山水之源《着色山水图》拍卖专场   匡时拍卖  2018
【2】怀星堂集  祝允明 著 西泠印社出版社
【3】浅论《溪山行旅图》的山水空间关系王文妍2012
【4】王维与苏轼的文人画理论  杨娜   美术观察2011
【5】试论王维的美学思想与艺术成就 杨璐璐 绵阳艺术学院 2009
【6】观念的转捩——略论王维对中国文人画传统的影响  黄灿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学报2004
【7】王诜《渔村小雪图》的画意蠡测  杨娜   艺术工作  2017
【8】青山集于湖集(宋)郭祥正吉林出版社2005
【9】蘇軾詩在北宋末年的流傳及其意義—以東坡詩註及宋人詩話為中心的觀察
李贞慧  《清华中文学报》2007
【10】王维如何做到从人到神的蜕变  刘石 《清华中文学报》2017
【11】“辋川”意象与熙宁后的文化转向——王维绘画作品作伪现象与江南文化的崛起
《宋元画学研究》韦宾甘肃人民出版社2008
【12】欲观摩诘画中诗——王维《辋川图》辨析 徐迅《中国画画刊》, 2016(2) :58-62
【13】试论新发现的秦观《辋川图跋》徐培钧 文化遗产

【14】从王维《辋川图》到辋川现象—文化史与绘画史互动的个案研究 张吉 浙江技术职业学院 2009
【15】辋川别业与王维诗  朱伟 三联生活周刊2014
【16】辋川别业遗址与王维辋川诗 陈铁民 《中国典籍与文化》1997年04期
【17】蓝田县志  蓝田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陕西人民出版社1994
【18】《关于展子虔(游春图)年代的探讨》傅熹年《文物》1978年第11期
【19】文中第三部分参考了韦宾《“辋川”意象与熙宁后的文化转向——王维绘画作品作伪现象与江南文化的崛起》一文的部分观点。

【20】王维《著色山水图》研究   刘九洲、吴斌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国内古风音乐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