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吨白银9米银雕《清明上河图》,他捶打的每道印记都美呆了

2023-05-10 14:56:27



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shē)。——刘禹锡《竹枝词九首·其九》


流传至今已有900多年历史的《清明上河图》是很多故宫人最喜爱的11件故宫文物之首,也是宋代张择端进献给宋徽宗的贡品。画中众人神态各异,凸显了北宋时期现实的人文风貌,更是先于《千里江山图》在现代首次引发了故宫游客游览时期的盛况——“故宫跑”,于是创造拥有许多临摹周边印花都开始成为国内众人对《清明上河图》追捧的方式。


但是你看过用白银雕刻出的世界名作——《清明上河图》吗?或许很多人对畲(shē)族还不了解。,意思是刀耕火种的意思,它还是我国一个神奇的少数民族——畲族的名称。


畲族



说到畲族肯定大家不是很熟悉,但是说到三国时期的武陵蛮,更久远春秋时期的越人大家可能就比较有印象了,为啥?因为这个民族多出勇猛绝伦的大将!

 

一箭射死吴国大将甘宁的武陵蛮沙摩柯就是畲族人;春秋时期楚国猛将盘瓠(hù)也是畲族人。畲族人还是东夷后人,也就是说他们的祖先是大魔神蚩尤哦!

 

大魔神蚩尤除了勇武绝伦之外,还擅长器物打造,最早的剑铠传说就是蚩尤发明的。畲族人除了遗传的先祖的武艺也较好的保留了器物锻造技术,比如说畲族银器就是其中一种。

 

很多时候在畲族人眼里,白银代表的是纯洁、美好、华丽……你可以把你想象到的一切高贵的形容词用在白银身上。

 

所以呢,从唐朝开始,畲族人无论是祭祀、重大节日还是婚嫁甚至是小孩出生都需要佩戴银饰以及用银制器物作为装饰。并在这过程中,形成了具有自己民族艺术特色的畲族银器锻造技艺。




畲族银器制作工艺的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国家工艺美术大师

林仕元


明朝万历年间《福安县志》上有记载“三千来去客,四万打银人”,由此可见,那时候畲族银器的制造场面是多么火爆!从业人员是如此之多!

 

到了今天,经历过天灾、战争等磨难,畲族银器锻造技术顽强的流传到了今天。在当代,珍华堂的林仕元师傅就是古时候那“四万人”技艺的传人。




畲族银器有一个传统,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那么作为“林”姓的外族人林仕元,怎么就学会了畲族打银的技巧,又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畲族银器的代表传承人呢?

迷迷糊糊拜师


林仕元出生在福建省福安市下白石镇,家里十几口人全靠父亲卖糖糕饼为生,微薄的收入让生活捉襟见肘。

 

懂事的林仕元从小就帮着父亲推车卖饼,有一天遇到一个朋友,那朋友拉着拽着林仕元说:“你别干这个了,跟我去学打银吧,去求我爸爸,让他收你为徒。”

 

还叮嘱道:“你别说是我讲的,等会我在旁边帮你和爸爸说几句好听话。”

 

林仕元也觉得学一技之长不是什么坏处,就跟着朋友迷迷糊糊去拜师。


那时拜师可不容易,冒冒失失去登门,容易吃闭门羹。

 

何况这师父还是镇上的打银名匠:叶惠雄。

 

叶惠雄宽进严出,大多数学徒吃不了苦,学不到三个月就干不下去了。

 

自己也一直想收靠谱的徒弟,再加上有“小关系户”的煽风点火,也就答应把林仕元留下来,试试看他是不是这块料。


师父的考验


考验从挑水劈柴开始,除了要看你是否能吃苦,还要考验为人是否正直。因为整天和银打交道,决不允许贪图小利,这是打银人最基本的道德规范。


这个考验十分特别,师父将银元“遗落”在家中各处,来检测林仕元是否“拾银不昧”。林仕元早就看出这是考验,不但把银元捡起来归还,还让助手托话给师父:以后不要这样考验了,万一哪天被别人捡去我跳进黄河都洗不清阿...就这样,面对重重考验的林仕元在师父家一干就是一年。

 

师父也逐渐认可了他,开始着手教一些打银的基本功,但还不算正式收徒。不过这已经乐坏了林仕元,受到肯定的他每晚都练习到23点之后。在同行的学徒中,林仕元是最勤奋的一个。


 工作中的林仕元

家族的阻挠


就这样,又过了一年,叶师父准备正式收林仕元为徒,但是却遭到家族以及同行的一致反对。畲族银器自古传内不传外。他们认为,收了林仕元这个外族人,这项吃饭的手艺就“泄露”出去了。

 

一大批反对者轮流施压,师父终于顶不住压力,甚至对林仕元吼道:“你别学了...回家去吧!”


师娘对林仕元很好,偷偷拉来他说:“师父是很喜欢你的,但是好多人不同意。他最近压力太大,你现在做工千万不要有半点差错。”不仅这样,师娘暗地里还煮蛋、留鸡汤给林仕元吃,让他补补身体熬过这个难关。林仕元也很争气,不仅没有泄气,反而更加专注。

 

最终,叶师父顶住压力,把林仕元收为关门弟子。终于“转正”的林仕元,更加刻苦学习起来。


制作中的银器

出师娶妻自己打拼


几年的学艺之旅,21岁的林仕元出师了。师父不仅把技艺倾囊传授,还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了他。他独当一面做银饰,妻子则在学校教书,日子过得安稳又温馨。

 

但是林仕元认为这种安逸是父母辈给的,他有艺有德,他想要搬出去,自己闯出一片天。说走就走,两人搬到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开始重新生活。


他们变卖了家中的大小物件来凑足资金。为了帮助丈夫,妻子叶丽萍也不惜卖掉自己的嫁衣。生活从富足一下子变得艰苦,甚至在生完第二个儿子之后,不到三天就下床干活了。


林仕元和妻子叶丽萍


岳父“可算”来了。看着这四处漏雨的小破屋又气又急,喊了一声把林仕元的东西全都搬了回去。


在岳父家待了一两天,林仕元又想出去闯。这时候岳母又来帮忙了,对着岳父整夜劝说,终于改口答应了。临走前还给了一袋100元的“创业基金”。有了这笔“投资”,生活总算不那么艰辛了。


林仕元把打好的银器挑着走街串户卖。由于他技艺精湛,在各个乡镇的名气越来越大。甚至有时比同行出价高出不少,依旧供不应求。


北京深造之旅




偶然的契机,林仕元来到了北京。这次,他见到许多“世外高人 ”。流水线出厂的银饰与林仕元手工作坊的作品天差地别。这给林仕元带来了巨大冲击,于是他决定在北京景泰蓝学习绘画技艺。


在工厂里,虽然林听不进北京话,自己的“塑料”普通话他们也听不懂,但是一心学习的他用手势来进行沟通,什么都难不倒他。通过交流学习,他把大师的绘画作品带回去临摹。把作品寄回去审核,那边的大师看了不满意,再画了一幅连作品一同寄回来。这样一来二去,经过一两年的系统训练,林仕元的绘画技艺提高了不少。


有了绘画技艺的林仕元打出的银器就更加“活灵活现”,做出的银器也越来越生动。生活慢慢地变好,林仕元的艺术造诣也提高了。


2012年11月,林仕元获得“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称号,这是工艺美术艺人的最高荣誉。身怀绝技的他还成为了国家级非遗畲族银器锻造技艺的传承人,他的作品不但具有畲族的传统特色,也融入了许多时代精神。他花了5年时间打造了《金陵十二钗》;斥资1200万打造了《清明上河图》。


就拿视频中出现的清明上河图来说,耗费了一吨多的白银,光白银折合人民币也有40万。图上刻画了810多位任务形态各不相同的男女老少和官员百姓,210多株植物,29条精美的船,还有21辆官员财主百姓的车马,9个人耗时6年才完成,斥资1200万元人民币!


银雕《金陵十二钗》


银雕 《清明上河图》局部


银雕《清明上河图》局部



请大家横过手机,好好欣赏下林仕元师傅的银雕作品——《清明上河图》吧↓↓↓



再比如《龙腾五洲》这件作品,即展现了先民们对传统的龙图腾崇拜,同时又是放眼世界,寓意中华子孙们过去、现在以及未来都会在世界的舞台上留下绚丽篇章。这无疑是具有开拓性的一次创作!


林仕元作品丨龙腾五洲

 

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们可以看到这幅作品以龙居中,托起一个球形,这个球指代的是地球,如果把龙当成我们自身以及我们的国家,可以看成是我们注视着世界,也渴望着向世界展现我们自己。其中更含有兼收并蓄的包容。


龙盘踞卧看世界,又表现出中国的新时代精神就是越来越开放,和世界接轨的程度越来越高。而“银”字本身谐音“赢”,我们可以解读为,和谐、开放对于畲族、国家、世界是多赢的局面。


 林仕元作品



林仕元作品丨鼎盛中华


林仕元作品丨八桃五蝠盘


林仕元作品丨心经·茶入


林仕元作品丨和谐家园



林仕元作品丨鱼跃吹笛


传承



畲族银器·拳头手镯


作为非遗传人的林仕元,打破了传内不传外的旧俗,也要把这项手艺传播出去。


他说:“我要把福安打造成银器之乡,我办学校,教学生,要把学生们带好,传承好,把畲族银器发扬光大。”



四十六年的光阴,从当年的小杂徒到现在的银器大师,每一个作品都雕刻着他对梦想不懈的追求和洒下的汗水。


 林仕元与孙子


你对这位林师傅和他的银器感兴趣吗?

关注【企鹅优品】微信公众号

输入关键词【林仕元】即可


本文编辑 | 企鹅优品

本文来源 | 匠仓TV(ID:jctv11)


·企鹅优品今日推荐·

武义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秋山梨膏限量供应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国内古风音乐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