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说说清明上河图

2023-05-10 14:56:27

北宋年间,宋徽宗赵佶(1101—1124在位)酷爱绘画书法艺术,推行绘画科举制度,成立翰林书画院(即宫廷画院),宣和(1119~1125)年间又编撰《宣和画谱》,由此画家地位倍增,中国绘画艺术进入鼎盛时期。

在此背景下,早年游学汴京(今开封)的张择端改习绘画,并考入翰林书画院供职。但他擅长的风俗画与当时盛行的“院体画”格格不入,得不到“主流美术圈”的认可和帮助,故作品未能入选《宣和画谱》。不过,微服出访的公主“柔儿”对他十分赏识且暗生情愫。在柔儿的举荐下,张择端才得以“翰林院画师”身份,并历经十年创作出描写城乡生活和社会风俗的宏伟画作。

画作完成作贡品时,正值北宋末年对外与金对峙,对内宋江和方腊时期,。,表面经济繁荣却隐藏着深刻的社会动荡和危机。而张择端的创作风格令宋徽宗耳目一新,艺术造诣倍受赞赏,特别是创作题材描绘太平盛世的情景,,故宋徽宗欣然以他“瘦金体”签题为“清明上河图”,并加他收藏用的双龙小印作印记。

仅从签题背景看,《清明上河图》所指的“清明”并非指清明时节,且孔宪易先生在他《清明上河图的“清明”质疑》一文中已列举了八项理由,可认定《清明上河图》上所绘是秋景上河(即汴河)。


辽宁省博物馆藏 仇英 清明上河图绢本 30.5x987


 

明朝 《清明上河图》几经流传被苏州人陆完收藏。嘉靖五年(1526)陆完去世后,《清明上河图》被卖至昆山顾鼎臣家,后被严嵩父子强行索走。期间,以"苏州造"为代表的赝品、仿本和摹本众多,其中“明四家”之一仇英的《清明上河图》仿摹本水准极高,被公认为众仿作之鼻祖。

仇英(1482—1559),江苏太仓人,后移居吴县。早年为漆工,兼彩绘栋宇,后拜周臣门下学画。仇以善画为文征明、唐寅所器重,又在著名鉴藏家项元汴、周六观家中见识了大量古代名作,临摹创作了大量精品,故有机会见过张择端的真迹。《石渠宝芨》初编著录一落款“吴门仇英实父摹宋张择端笔”则可佐证。

仇本《清明上河图》虽为仿品,但融入了自己的想象与创作,再造了一个比六百年前北宋汴京更令人激动城市——苏州:宋代夯土城墙变成了我们熟悉的包砖城墙,画面中心的城门,让人联想到苏州城的阊门,深宅大院、高大城墙与鳞次栉比的商铺彰显明代苏州的繁华。从画中细节来看,“描金漆器”、“精裱诗画”、“打造锡器”、“染坊”、“打造诸般铜器”均为明代苏州特色,而“青楼”、“书坊”、“南货”、“鲜明花朵”、“女工铜针”等足可让人感受到明代苏州的风致。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张择端画中的木质虹桥已经被仇英笔下的石拱桥取代,桥上市景已由张本的几个草棚凉亭演变为木质售货亭(见《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局部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值得一提的是,仇英原有两本《清明上河图》藏清内府。其中一本连同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被伪满溥仪盗出宫后带至沈阳。1945年,溥仪携图出逃被截获,两本《清明上河图》及大量文物才幸免于难。1950年,鉴定家杨仁恺除发现了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真迹外,还发现了仇本《清明上河图》,后张本被送北京故宫博物馆藏,仇本留现辽宁博物馆收藏。2010年上海世博园的中国国家馆,除展示了张本投影外,仇本真迹展出达一个月。 另一本连同清院本等7本《清明上河图》随蒋政府迁至台湾,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馆 。



清代名家名画全新解析清院本《清明上河图》台北故宫收藏   1152.8公分长及35.6公分宽




清初 明末,苏州大量仿制《清明上河图》散落民间,后来纷纷进入清内府,一时间鱼龙莫辩。清宫不得不组织画工,另起炉灶,并于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又画了一张《清明上河图》。因此本由清宫画院的五位画家——陈牧、孙祜、金昆、戴洪、程志道参照各朝的仿本协作画成,故今人称之为清院本。

清院本是集各家所长之作品,加之受西洋画风影响,街道房舍均以透视原理作画,并有西式建筑行置其中。从画面细节来看,结婚、戏台、船上生活、耍猴戏、虹桥、校场、饭馆、走索、小儿科、荡秋千、书画摊、画家、学堂、比武和鹿苑等等活动情节非常丰富,特别是虹桥市景已由张本木桥上的几个草棚凉亭和仇本石桥上的几个木售货亭,演进为石桥上两排统一规范且固定的商店,形成了整齐而繁华的桥上商业街区(见《清院本清明上河图 局部缩略与放大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画中人物也增加到超过4000多人,尺寸更扩大到1152.8公分长及35.6公分宽,较“仇本”及“张本”长许多,进而更加充分地展现了清初民俗风情,实为院画中的精品之作。

同时,由于此卷用色鲜丽明亮,用笔圆熟细致,所画之桥梁、屋宇、人物皆细腻严谨,故在互联网上广为盛传,众多网站和网友也误将此版本当作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赏阅传播,故有必要加以说明。


一个超级正能量的圈子






心中仍有火苗

ID:Heartflame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国内古风音乐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