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三大未解之谜!这画的真是清明节? 清明上河图5

2023-05-10 14:56:27

北京故宫收藏的《清明上河图》绝对是知名度最高的中国古画,也是一幅迷雾重重的作品。中外学者围绕这幅画写了400多篇论文,可竟然有三个最最基本的问题至今没有确切答案!


第一大谜团:这幅画是谁画的?

《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都城汴梁(河南开封)的市井风情,杂七杂八什么都画,可就是没有留下作者的签名!幸好金朝人张著在画卷后面写了85字题跋,我们才知道这幅画的作者名叫张择端


张著声称,张择端是东武(山东诸城)人,年轻时到汴梁求学,大概屡试不中,便改行画画,尤其擅长画建筑——没了。

这就是我们对张择端的全部了解!当代学者关于此人的所有论述,都是基于这85个字的“合理推论”!

要说正史漏掉一个画家也不奇怪,可就连宋代的绘画专著,也没有一本提到过张择端。比如宋徽宗组织编写的《宣和画谱》,记录历代画家231人、作品6396幅,就是没有张择端和《清明上河图》——这么牛的画、这么牛的画家,难道宋朝人都不知道吗?


元朝人杨准称画卷开头有宋徽宗题写的画名,但我们今天已经看不到了,莫非被后人裁掉了?

第二大谜团:这幅画是完整的吗?


《清明上河图》最后有个外地人在问路,好心人伸手指向画外,画意也被延伸到画外,让观者感觉意犹未尽。有学者说这是画家的妙笔,也有学者说这是牵强附会!因为这段画面原本不是结尾,《清明上河图》早就被裁短了!


明朝人李东阳在卷后题跋中说,他看到的《清明上河图》“长二丈有奇”。不管宋朝的度量衡怎么换算,至少也有6米,可现在整幅画只有5.29米,也许真的受过损坏,只好把残破的部分裁掉了。可缺少的应该是开头还是结尾?专家们还没争论出结果呢!


这是明朝人仿制的《清明上河图》,画绢最后是宫廷御苑。这段风景在如今的宋代原作里是没有的,莫非就是被裁掉的那段?

第三大谜团:“清明上河”到底啥意思?

估计许多人都有这个疑问,可你问张择端也不一定能得到答案。这是因为他不但没有签名,更没有写下这幅画的标题!“清明上河图”这一标题同样来自金朝人张著的85字题跋:


张著“拐弯抹角”地说《西湖争标图》和《清明上河图》是张择端的代表作,随后“煞有介事”地在落款里注明:今天是“清明后一日”——不就在暗示这幅画正是《清明上河图》嘛!

“上河”的意思好理解。有人觉得“上”是动词,“上河”就是去河边赶集。也有人认为“上河”是对汴河某一河段的特殊称呼——不管怎么说都跟河流有关。

可“清明”二字的分歧就大了。

一看到“清明”,我们就会联想到“清明节”。其实“清明”首先是个独立的形容词,有清爽明亮之意。春日里天清气明,所以有了“清明”节气,后来跟寒食节二合为一,就成了清明节。

传统上认为《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就是清明节,画的是春景。,与清明节没关系,因为画中出现了夏秋两季的证据!“春天派”和“夏秋派”围绕五大证据展开了激烈交锋!

一、扫墓

南宋人孟元老追忆汴梁繁华,写出《东京梦华录》一书,事无巨细地介绍了北宋汴梁的四季风俗,其中不少风俗都能在《清明上河图》里找到印证。比如,首都居民清明节时出城扫墓踏青,流行用“杨柳杂花”装饰轿子,有驱邪求福的含义,还会带些土特产回家:


轿子上的枝条实在太明显了,这就是春天派的铁证!可夏秋派反驳说,一年四季都能插柳驱邪,并非清明节的专属。挑夫挑着的也不是土特产,而是野鸡野鸭,这拨人是去打猎的!

二、纸马铺

清明节总要烧纸吧,春天派还真在图里找到了纸马铺,“王家纸马”四字招牌非常清晰:


《东京梦华录》称,纸马铺会在清明节期间当街摆出纸质楼阁,等于是做广告——王家纸马铺外面不就有一座嘛!可夏秋派又反驳说,一年到头许多节日祭日都可以烧纸马,纸马铺天天开张,或许天天都摆纸楼阁,也不是清明节的专属。

三、做饭

光反驳是不够的,夏秋派也抛出了杀手锏:清明节要吃“寒食”,也就是冷餐,可船上有人在做热饭!


春天派反驳说,北宋“清明小长假”是寒食清明二节合一,总共三天。前两天算寒食节,吃冷餐,第三天算清明节,可以吃热的!

四、扇子

夏秋派接着发狠招:从古代气象资料来看,宋代处于寒冷期,汴梁农历四五月下过雪!天气冷成这样,图上那么多扇子算怎么回事?只能是盛夏或者初秋啊。



春天派反驳说,这些扇子都不是扇风乘凉用的:小贩的扇子是干活儿用的,士人手中的扇子则明显包了布,用来装风雅!唐伯虎和乾隆爷一年四季扇不离手,有什么奇怪的!

五、短袖

夏秋派穷追不舍,使出最后的绝招:拿扇子也许是体现风雅,可满街的短袖短裤算怎么回事?那些光膀子的怎么受得了四五月的雨雪!



春天派反驳说,你们这是“断图取义”,明显穿长袖长裤的多好不好!还有戴风帽穿冬装的呢:


好了好了,这些乱七八糟的谜团还是留给专家去慢慢争辩吧。其实,这恰好体现了《清明上河图》的魅力——正因为画得太过真实,所以观者宁愿相信,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真实发生过!

明天,《清明上河图》将离开展柜,回到库房,进入五年休眠期。到2020年紫禁城建成600周年时,它将再度与公众见面。届时还会引发观展狂潮吗?

一定会!

这是因为《清明上河图》是无可争议的中国第一古画!人们热捧这幅作品,不只因为它存世900年,五入宫禁,经历跌宕传奇;不只因为它画“活”了70多头牲畜和800多位各有所职的汴梁居民;更不只因为它以“百科全画”的气魄,囊括从青楼酒肆到舟船码头的世间万象,让人眼花缭乱,叹为观止!

人们喜爱《清明上河图》,喜爱这样的鸿篇巨制,是因为诸如此类的繁荣街景总能触动我们深藏心底的一丝念想——那就是中国人自古以来对锦绣繁华的追求向往!那就是中国人千年不灭的盛世之愿、大国之梦!【清明上河图篇完】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一起去逛博物馆

回复引号内文字查看推荐文章:

清明上河图”:中国第一古画的真正实力 | 全5篇

石渠宝笈上”:伯远帖、游春图、临韦偃牧放图、写生蛱蝶图

兰亭序”:一生一次细读兰亭的机会 | 3

回复“m”查看所有历史文章

本文系“一起去逛博物馆”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谢绝转载。授权合作请联系museumtour@sina.com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国内古风音乐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