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明:万载龙氏对忠孝的宗族记忆

2023-05-10 14:56:27

点击上方德福茶社关注 

作 者 简 介


       徐小明,男,1964年生,江西万载人。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现供职于江西省万载县史志工作办公室。。并由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散文集一部。编纂出版地情文集多部。近年醉心歌词创作,《似水流年》《戏如人生》《我的万载》《每天都有好心情》等多首词作谱曲发行。(手机:13879507364)

一姓一族郡堂之由来,素来定位严格,它可窥探氏族之源流,又警醒后裔端行修德,对敬宗收族、安身立命,意义深远。虽然有时“选官不问郡望,婚姻不分阀阅”,但其郡望与堂号在氏族人心中的份量与地位,仍然无法撼动。万载龙氏启用“忠孝”两字设祠冠堂,得于明朝两位龙氏名人,一为忠臣龙镡,一为孝子龙以仁。

   “孝为德之本,自古忠臣出于孝子;忠乃民之行,不肯事亲焉能报国”。在构建宗族文化中,万载龙氏族人对忠孝的推崇与宗族记忆的刷新,以期在管理宗族社会中光大发扬,引领潮流,体现了理性化的现实回归。 

忠孝二人,遗风可嘉

忠愍龙镡(1364-1403),字德刚,号龙山,为万载龙氏义井祠(小府龙氏以祠前“义井”为名)后裔,第八世,支属安仁房,曾任明代洪武年间浙江晋王府长史,职衔正三品。

龙镡自幼卓尔不群,出入经史,一目十行,过目不忘。他髫游乡校,曾在白良乡长兴寺的偏房私塾求学,其钻研精神为众生所钦佩。19岁选入南宫,尤长于诗文,善书草隶。曹国公李文忠、司成宋讷认为龙镡是国士,将其推荐给明太祖诏对称旨。龙镡入班供职,研究讲解民间稼穑及古今孝悌文学诸史数年。他状貌魁梧伟岸,气度不凡,加之性格孤僻,为同僚所敬畏。后龙镡奉诏到泰州治水,到辽东、川、云视察军情,他将所经利弊当兴革者全部讲给皇上听,皇上称赞他的才能,特授浙江按察使。当年,浙江民众遭受水灾闹饥荒,龙镡将俸薪全部捐济各郡。因龙镡办事公正不畏权贵,遭人嫉忌中伤,被调任长洲知县。离任时,民众夹道相送。

明太祖朱元璋殁后,皇太孙继位称惠帝,年号建文。洪武第四子燕王朱棣有夺鼎之心,建文元年(1399),以讨伐齐泰、黄子澄为名,在北平(今北京)发动“清君侧”、“靖难”之役。龙镡积极支持朝廷平定叛乱,力排群议,抱着“捐生固殒,弗事二主”的意念,毅然组织“勤王”之师保护危城,牵引燕兵,策应京畿安全。建文四年(1403),都城南京被燕兵攻陷。朱棣登基,为明成祖,逮捕龙镡,。狱中,龙镡面对高官厚禄的诱惑与严刑酷打,威武凛然,坚贞不屈。他在狱中写下《被械寄家弟》一诗,表达壮志未酬之情、祈盼葬入家乡与剪纸招魂的遗愿:

一阵西风破雁群,两年消息未通闻;

只图宦达从先进,岂料才疏负圣君。

黄壤好将收白骨,青鸾无复驾红云;

信知秋雨梧桐后,剪纸招魂诵祭文。

明成祖朱棣对龙镡无计可施,于永乐癸未年(1403)10月9日将其杀害,年仅四十岁。

孝子龙以仁,万载株潭龙氏仁山公苗裔,十五世,支属八甲,庠生。他周岁丧母,不知生母彭氏面颜如何,每动哀思之际,假借姨妈之容描生母之像,于明朝嘉靖辛亥年(1551)构筑一堂,将生母画像挂于堂中,他朝夕虔诚跪拜,以瞻以思,故名瞻思堂。

四年后,其父三纲公去世,他在墓左侧结庐而居。在无生母可恃无生父可怙之时,龙以仁竭力善事继母易氏与邓氏,不异所出。继母逝去,他又在茔畔结庐,守墓三年,穿斩衰之服,食干粥之食,日夕焚香悲号,历隆冬盛暑不易。

坊间乡绅将此情递呈县邑候,县府制作考匾,“并绵帛羊酒礼送,示劝服阕”。

 

邑人崇尚,赋诗赞誉

龙镡被杀后,时人在收殓他的遗骸时,,上书:“捐生固殒,弗事二主。别父与男,忍恸肝腑。尽忠为臣,尽孝为子。两端于我,归于一所。”感怀龙镡舍生取义,刑科给事袁芳松题联赞颂:“学问文章扬凤阙,忠贞孝义壮龙山”。

明永乐乙酉年(1405)2月18日,其遗骸归葬万载县东葛家窑。龙镡的束发结盟同朝共事之友甘泉,为之作墓志铭。

古人云,“贞节既已固,殊荣良不訾”。若干年后,龙镡被朝廷美谥为“忠愍”,其人其事载于《皇明通纪》及《明史》,其忠贞节义之风永垂史册。

据清朝咸丰年间《万载县志》记载,龙镡一直以忠贞为怀,在其诗文中多有表露。他任龙氏族长时,常与族中耆老商榷,严格族规,端谨族人言行,领一邑风气之先。

明隆庆六年(1572)秋,万载知县徐一唯奉院道题准,将龙镡崇祀于乡贤祠,并亲笔撰文祭之,认为“礼莫大于分,道莫大于忠,惟公(龙镡)秉乾坤之浩气,为昭代之英雄,坚贞起于天性,忠义笃于渊良……”

此后,邑令韦明杰也为龙镡忠诚之情所感,写下挽诗:

千古纲常是与非,只争生死任君挥。

征兵抗节坚如石,就戮甘饴誓有衣。

壮志岂随衰草没,遗骸空抱夕阳归。

我来凭吊忠魂在,名冠龙江世间稀。

清代万载进士,有“说经夺席惊群英”之美誉的辛绍业曾赋诗赞扬龙镡:“长史排群议,屹立不可挥。”“独保危城小,遥遥护帝畿。”“从容成仁义,嗟公其庶几。”

常维贞等清朝万载知县相继在乡贤祠内,延续了对龙镡忠贞之节的崇祀,在雍正初年创建忠义孝悌祠,将其牌位列于其中。

乾隆二十四年(1759)秋,在县邑孝廉之士辛廷芝的推崇之下,万载知县毕懋良发出倡议为龙镡建造专祠。巢起隆、闻仪、辛树芬、辛廷礼等乡贤在邑侯张立中带领下“醵百金若干”,开始鸠工庀材,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在明伦堂之右,建立堂寝房奥规制具备的龙镡专祠,将其命名为龙龙山祠(又名忠愍公祠)。

为何称“龙龙山祠”?辛廷芝解释说:“宜人称江督公曰袁袁山,长史公亦宜称曰龙龙山,且志高山仰止之义也。龙山者,万城内山名,亦诸山之镇也……”由此,原本无别号的龙镡,加上了一个作为地域社会文化认同符号——龙龙山,被世人广泛接受与认同。清代万载另一名士,举人辛廷芝更是将龙镡与“江右三山”——文文山(文天祥)、谢叠山(谢枋得)、袁袁山(袁继咸)相提并论。万载教谕鲁鸿撰联盛赞龙镡的忠贞之义,联曰:

血性西江老,文文山,袁袁山,鼎峙龙龙山,名山不朽;

忠魂万载馨,,稽侍史,闻风晋长史,青史有光。

万载辛灯元等绅士不仅向知县向县邑各绅士对龙镡进行推崇,还在由衷地写诗赞誉。辛廷芝于乾隆己卯年(1795)在他的《龙山》一诗中赞道:

康乐龙山山中深,俯视诸山等垤。

克生龙氏英毅人,此日精华应欲竭。

文叠袁山峙一方,嵯岈秀出南斗旁。

此山风格遥相望,要与三山无低昂。

天下名山多称最,空山无人曷足赖。

吾以斯人号斯山,落落声名从此大。

好将得人贺山英,光耀不藉春花荣。

当年偶尔供登眺,此日清风万古情。

龙龙山祠历百余年风雨雪霜炎热酷暑,不幸而毁,任人在记忆中嗟叹遥望,在回味里沉淀下丝丝幽凉。

与龙镡的忠贞一样,龙以仁的孝行,也得到世人的赞誉。

明万历癸酉年(1573)秋日,知县徐一唯感其孝情,撰《瞻思堂赋并序》,称其“孝行久传,阖邑口碑”。

庠生周希贤也撰写《瞻思堂行状》,称其在车溪瞻思堂居住时,“盖欲陟陂岵屺,以永其慕,而甘心茕僻,以终其身也”,以为其“结庐墓以思亲,欲尽劬劳之报”。龙以仁以其孝而闻于乡,为世俗所罕见,屡获地方官奖赏。太守刘廷举,江西巡按刘思向、任春元、张苘、赵耀、陈世宝等人先后对龙以仁孝行题匾赠予。刘廷举赞其“良可嘉尚”。

万历乙亥年(1575)初冬,龙以仁主持的车溪龙氏祠堂建成,他离开蟠龙,移宅于车溪,开始主修族谱。知县徐一唯欣然嗟叹:“……夫即其庐墓之诚、追服之恸,是即孝之修也……”县邑孝廉辛廷芝,乡绅张栋、郑邦德等人均撰写诗作赞颂。郑邦德七律《孝子庐墓》曰:

风木离离半野蒿,君同鹤泪与猿号。

江山亦有悲容在,云树应添怨气高。

礼尽九年犹恨促,服追三载不知劳。

倘逢史观风日,自有芳声誉俊髦。

当今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江西省楹联学会理事龙包海,对龙以仁孝行事迹感之于怀,撰联曰:

瞻思堂上释襟怀,孝悌感天,爱报乡村忠报国;

族谱卷中镌芳名,坚贞动地,行于道义举于仁。

合议修祠,奠位忠孝

“龙氏纳言始自虞廷,盛于夏,迁于鲁,至汉繁衍天下。”“由吉州徙筠阳(今高安)者,则自梁之才七公始也,其由筠阳迁康乐(今万载)者,一为蟠溪公,一为念四公也”。龙镡忠贞之义声名显赫,然而在古时族谱中却少有记载,仅收录龙镡两副祠联与房祖祭文。乾隆二十七年(1762)重修族谱时,龙绍宗在《龙氏重修族谱原序》中说:“至丙申猝举合纂,我支(安仁房孟五郎支)间有遗载,余等查核碑记,俾补厥漏,非敢冒增也。”

宣统二年(1910),龙氏才从宗族联合的角度,彰显龙镡的祖先功能。集贤龙氏族人龙光为义井龙氏重修族谱所撰序中说,“若龙山公之忠节,洵足光日月寿山河矣;而我房以仁公值躬孝行,则又后先辉映。”他首次撰文将忠贞之士龙镡与躬孝之人龙以仁,相并提出,认为“自古有孝经而无忠经,处能为孝子者,出则能为忠臣,两公之忠孝,其出于至性者一也”,“旧谱缺世系图久矣,大有数典忘祖之慨”于是在谱中增设龙镡之传记,并收录相关歌咏之诗联,“以资族人之观感”。同时,对躬孝之人龙以仁予以丕显,真是“遗爱犹如在,残编尚可窥”。

龙氏忠与孝两位杰出人士被人赞誉有加,让龙氏族人倍感自豪与推祟。此后,万载义井龙氏与集贤龙氏有着合宗建祠的迫切愿望,一方面勘对集贤房世系图,实现祖先世系上的整合,另一方面大力宣扬义井龙氏中龙镡与集贤龙氏孝子龙以仁的形象,因为“龙山公之忠,以仁公之孝,同为才七公之苗裔”。

古人云,“养亲光孝道,事主竭忠规。”民国四年(1915),在曾任湖北随州知府龙赓言(二十世纪三大词学宗师之一龙榆生之父)等乡贤引领下,在义井、集贤两大支祠并存的基础上,合力新建万载龙氏总祠于县城西门锦衣坊,冠名为忠孝祠,设立忠孝堂。

据《忠孝祠修册弁言》记载,龙氏集资“二万数千贯,积之四五年而购基址,又积四五年而兴板筑,如此经营十数载,忠孝祠栋宇粗成”。岂料“此际祸乱横作,县城迭陷,红军与白军纷乘,难民偕莠民杂进,门窗毁弃一空……祠堂之资,供提取会众之产,任没收而几于扫地以尽,即墙屋尚存,等于无主……”

万载龙氏之郡望是武陵,堂号为紫府,今岭东乡楼陬尚有此印记。用“忠孝”冠祠名堂,乃一族之庆,这个家族文化中用以弘扬祖德、敦宗睦族的标志符号,表达了龙氏族人的寻根意识与对祖先忠孝的崇拜。在县邑与宗族中享有较高威望的龙赓言,于《忠孝祠记略》中说,“宗人习惯辄引往事以增重,榜其室曰忠孝堂,揭其门曰忠孝第,嫁娶采舆之封曰忠孝世家”。

如今,虽这幢民国时建造的忠孝祠已毁,但忠孝堂、忠孝第、忠孝世家之名,因龙赓言倡导因众族人认同,已记入谱牒,在家家户户神榜中仍冠有“忠孝堂”之名,可见“忠孝”二字在万载龙氏心中奠基立位,正培本根沃枝叶,在宗族记忆中焕发奕奕光辉。 

(后记:本文在撰写时,参考了罗艳春博士相关成果资料,得到龙西、龙启云、龙彩霞等人的帮助与指正,特此致谢!——徐小明)



本篇原创作者: 徐小明

欢迎读者朋友们赞赏留言转发

更多精彩敬请关注德福茶社公众号

投稿与合作请长按二维码加主编微信

 | -  - |

 | -  - |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寻味德福专区

有德之士,尽在福中!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国内古风音乐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