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木七旬老人4年绣出一幅《清明上河图》,光剪刀就用坏了13把!

2023-05-18 23:00:13



 在神木

有一位七旬老人

四年绣出一幅《清明上河图》

擅长墩绣

神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刺绣技艺传承人

她就是

高爱华

荣获“陕西省妇女民间手工艺能手”称号



七旬老人高爱花,自幼酷爱绘画、刺绣等手工艺术,几十年来,她不断摸索,绣出的作品大大小小不下千件。在众多绣品中,高爱花最爱历史题材的绣制。杨贵妃、牧野之战等历史人物形象和故事都被她搬上了绣布。小小的一方绣布上,花鸟鱼虫栩栩如生,亭台楼阁活灵活现,树木葱茏的层次、水流潺潺的闪动、人物细腻的雪肌、眼睛炯炯的灵气以及国画水墨氤氲的气氛,在她的绣针下,都那么逼真、形象。




《八仙图》


《琴棋书画》局部


她绣制的《八仙图》《八骏图》《十二属相》《琴棋书画》等多次在省、市各类刺绣展览中获奖,还被授予“陕西省妇女民间手工艺能手”称号。


将刺绣当成“事业”


四方如意图


与大多数将刺绣作为消磨闲暇时光的爱好者不同,高爱花把刺绣当成了自己的“事业”。从事刺绣这么多年,最耗费心力、最印象深刻的作品就是她耗时四年,每天从早绣到晚的《清明上河图》。

她的《清明上河图》长18.6米,宽1.2米,2004年开始,她采用了惯用的墩绣手法,仅画底样图就花费了八个多月。历经1500多个日夜,用去8000多元的丝线,剪刀用坏了13把……2008年,高爱花终于完成了这项浩大的“工程”。由于技术要求高,稍有疏忽就会留下无法修复的瑕疵,导致她用眼过度,此后一段时间里,她得了严重的眼病,右手也因长期握剪刀而经常浮肿。


刺绣如同一日三餐,必不可少


狮子头

如今,在高爱花的生活中,刺绣如同一日三餐,必不可少。她说,手工刺绣更重要的是将刺绣者的感情融入作品中,那样绣品才会有生命力。


在高爱花家阳台的桌子上,放着一幅还未绘制完的陕北农家乐刺绣底样图,收秋、碾米、耕田、放牛等陕北农村特有的生活场景都被画进了图纸,就连“麻花辫子五股股拧”“白布衫衫花脸绣”这样的信天游歌词,也被她巧妙地呈现在图纸上。


高爱花说,是陕北这片厚土为自己的刺绣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她想用刺绣的方式留住这些地域文化,让刺绣更有生命力,也让传统文化世代相传。

墩绣介绍

墩 绣


是流传在北方地区的一个特色绣种,它与苏绣、湘绣、蜀绣、粤绣中国的四大名绣相比,立体感更强,看上去厚重、饱满,摸上去手感很松软,正反面都有完整的图案。


碾米图


墩绣的针与普通绣花针不同,似注射器的针头,不同的是针尖处还有一个针眼,丝线需先穿过针头,再穿过针眼。刺绣中的高爱花特别专注,拿针如同手执毛笔,针与布面垂直,一针紧挨一针,轻刺布面。    碾米图



-END-

整理 | 爱上神木编辑部 貓九

来源丨神木新闻

提建议、投稿爆料、广告合作加主编微信

18240825146

猜你喜欢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国内古风音乐联盟